袁崧浩
【摘 要】近年来,大量高质量文化类节目、真人秀节目日益兴起,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对于此类节目的收视疲劳。体育竞赛之所以有着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其令人捉摸不透的、令人意想不到的、令人出乎意料的结局所在。最真实的体育比赛加上综艺元素,构成了现象级的体育综艺节目《这!就是灌篮》。
【关键词】体育竞技;人物塑造;叙事手法;节目创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4-0106-01
《这!就是灌篮》是由浙江卫视及网络平台联合推出的一档体育类篮球真人秀节目。邀请了全国一百多位来自不同城市,具有不同身份和不同年龄段的喜爱并且热爱篮球的青少年。节目设置四位领队、两大阵营带领球员进行比赛,通过多轮激战角逐出MVP(最有价值球员)。这档综艺既能保证篮球竞技运动的“帅、快、燃”,又能兼容“综艺感”。将篮球这一“小众文化”,通过聚焦无数热爱篮球的青少年,向更多的观众们传递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精神,在收视率和口碑上都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一、最真实的体育竞技
近几年的真人秀节目大火,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不管是多么“真”的真人秀,在“有趣灵魂”的背后,总会发出这样一种声音:真人秀节目被事无巨细的剧本控制。在《这!就是灌篮》中也存在这种情况。
很多热爱篮球的人为此感到气愤。其实超出想象的结局并非就是剧本,职业赛场当中超出想象的结局又有多少,麦迪35秒13分的“神迹”难道也是剧本的安排?真正打过篮球的人就能看出来,每一分必争的表情和精神状态不是这样一群单纯热爱篮球的孩子们能够表演出来的。
《这!就是灌篮》是一档 “垂直题材+青年文化”的体育类综艺,它突破过去多档体育竞赛为辅的综艺模式,以真实比赛、真实情感、真实表现让它在热爱篮球的青少年中有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二、最朴实的人物塑造
节目的人物塑造是《这!就是灌篮》最成功的地方。
职业明星林书豪、郭艾伦,以及非职业但热爱篮球的周杰伦、李易峰的加入,无形之间就将这档节目的受众群体扩大。而这四位明星的加盟也从某种层面上把专业性与娱乐性相结合,跨界组合更加增添其独特的节目魅力,两组领队都用其专业的指导、独特的个人魅力深深影响着广大受众。
《这!就是灌篮》虽说请到了很多职业球员,但更多的是在业余场地上颇有名气的球员,可归根结底,他们对于观众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没什么大名气,也没什么曝光度与流量,正是这种素人的选择,让我们在十几期的节目当中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变化,而他们也用自己的球技、热血与激情感染着我们,向观众传达了积极的精神力量。
三、贴心但不专业的叙事手法
这看似是一个很自相矛盾的说法,但这也是广大篮球爱好者对《这!就是灌篮》的一点小小建议。比赛的过程当中,多个机位拍摄,将最真实的赛场情况记录下来,赛场下的观众和赛场上的球员有机结合与互动,更加勾勒出紧张刺激的场景。
节目极大程度上考虑到了不太了解篮球的观众的感受。字幕组会对大量的专业名词进行解释,例如“折叠灌篮”“战斧劈扣”等。当字幕无法进行最直接的解释时,动画片段的解说,以及场下观众和领队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则成为了最好的表达方式。
不太专业,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个吹毛求疵的过程。节目当中运用了很多的重复镜头以及慢放镜头,按照常理来说这是体育赛事的惯用叙事手段,但是对于热爱篮球或者是喜爱篮球的人来说,更具观赏性的是帅气的过人动作、连贯的运球过程、决定胜负的战术,而不是一遍一遍回放球进入篮筐的那一秒。体育运动之所以令人喜爱,不是因为其结果,而是因为其比赛过程的热血沸腾。
四、关于主持人的节目创新
节目当中不单单有出镜的“主持人”,更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主持人”。
众所周知,对于体育运动来说,观众在欣赏紧张刺激的体育赛事的同时,也不停吸收来自赛場解说的内容。《这!就是灌篮》通过电视剪辑手法、特效字幕运用,以及实时的现场解说,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层次描绘现场的气氛。
五、结语
体育真人秀节目《这!就是灌篮》之所以获得成功,首先,它的受众群体广泛,是一个拥有四亿多群众基础的喜闻乐见的运动,节目的理念、节目的内容、节目的选人模式对于体育真人秀节目来说完全是一个新的突破。它打破了真人秀节目以“娱乐”为主的理念,将“真人秀”最重要的一点“秀”弱化,同时向“真”去改变。哪怕是素人球员,也敢在镜头前展现最真实的自我,不被镜头所束缚。
谁说真的竞技不能娱乐,《这!就是灌篮》就将娱乐与竞技兼容,满足了体育和娱乐两大受众的观看需求,对于受众的精准对接是其成功的一个因素,而将男性化的运动做成女性化的娱乐节目,让受众感觉更加贴心。以《这!就是灌篮》为例,体育类真人秀节目要想感染并打开观众的心,最真实的比拼,最真实的情感,提高屏幕内外的交互性,才是其中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