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军
摘要:随着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的制造业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台阶,制造企业间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财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是相关制造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制造企业开展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入手,结合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改进和优化策略,希望能为制造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制造企业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制造企业对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缺乏足够的重视,财务部门通常只在会计期末才会对采购、生产、销售、仓储等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和处理,财务人员监管与控制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1]。在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后,能够借助信息系统实时记录财务数据,减少了数据差错率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促使企业全员积极参与财务工作的开展,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更好地发挥财务联动管控作用,提高企业价值链管理综合效益水平。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更好地实现财务统筹管理,确保企业经营战略的科学制定及实施。
二、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
(一)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认知,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
目前,很多制造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导致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度緩慢。为此,企业管理者要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认知,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首先,企业必须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包括信息化业务流程操作制度、会计核算指引、系统接口指引、授权审核指引、预算流程制度、岗位责任分工制度、部门归口管理责任制度等,要细化相关的制度标准,确保企业各项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规可守。其次,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框架[2]。购买或自行开发先进的财务信息化软件,并对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进行改进和完善,做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设置专门的信息化内控岗位,负责统筹和协调相关工作的开展。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内控监管,构建事前预算编审、事中监督管控、事后评价反馈的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管机制,对各项财务及业务工作行为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风险隐患,有效降低风险成本损失,确保各项责任目标落实到位。
(二)明确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拓展财务信息化管理广度和深度
1.生产计划管理
制造企业可借助ERP资源管理系统编制主要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产品加工及分配计划以及人力资源计划等[3]。主要生产计划是基于企业接单信息、库存数量统计以及各种生产材料的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制定,同时相应的下单数据也会同步更新到企业的系统销售平台,以便后期实现自动对账。物资需求计划是通过工程标准BOM计算物料需求,得出企业生产所需的各种标准零部件以及外部构件的数量及种类。PMC部门在发出零件需求后,经过计算核实,得出实际材料需求数量,采购部门根据需求数量完成采购工作,生产部门按照产品加工及分配计划确定生产加工工序、责任主体以及人力工时等,各部门根据具体的指标任务来分配工作内容。在采购生产领料期间,车间采购生产领料等情况系统会自动记录并实时更新,把产生的有关成本计入生产成本,对整个成本费用消耗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成本消耗情况,消除非增值成本环节,控制高资源消耗作业单位成本损耗,有效降低不必要的物资浪费,控制成本费用。
2.多部门联动管理
制造企业在设计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时,要结合实际的业务开展情况强化系统模块功能,以满足企业财务整合与数据共享需求,确保各个功能模块的协同化、集成化管理。要打破传统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管理局面,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企业的运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如企业可凭借电子化管理,实现对其采购入库单、物料领用单、生产工单、成品入库单、产品销售单等凭证票据信息的自动提取和录入,并通过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业务与财务系统对接,建立业财一体化管理体系,将相应的数据信息实时更新到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增强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能减少中间环节凭证的反复确认核对时间和部门之间流转传递成本,有效规避业务操作失误行为,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3.财务信息化流程管理
企业可基于ERP系统搭建财务信息化供应链管理平台,促进上下游形成协同化的管理机制。上游对接业务与财务系统,解决企业内部信息孤岛问题。中游引入SCP系统促进生产信息交流与传递,确保生产及时高效。下游运用RFID技术降低库存工作量,通过RFID技术对库存数据进行自动的提取和采集,减少入出库时间,实现库存管理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强化信息平台协同效应的发挥。
4.财务信息化决策管理
制造企业属于资本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在企业的计划采购、制造生产、销售经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财务信息数据,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各种财务数据信息更呈现爆发性增长,为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数据的集成化收集和处理,借助信息化技术工具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支持企业财务经营决策。企业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系统工具,强化财务决策支持。如在预算管理方面,借助ERP系统提供的各种预算编制工具,通过系统统计各种历史及外部市场趋势数据,建立预测模型,编制多种版本的预算计划,综合对比后,选择最佳预算方案。
在成本管理方面,企业可将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思想融入到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中,通过目标成本法实现对成本目标的逐级分解和落实,明确各个流程环节及岗位人员的成本指标,及时收集和统计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数据,在系统中建立成本预警机制,确保成本在可控范围之内。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划分不同的作业成本单元和作业成本库,借助信息化系统工具根据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实现对各种成本费用的自动归集和分配,确保企业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帮助企业更精准地作出成本决策。
企业还可从其供应商、客户、生产、销售等多个维度进行财务分析,实现企业的ERP系统与HR系统、OA系统实现有效的数据对接,使得企业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各种接单、销售、库存、效率、损耗、直通率、不良率等数据信息,为其合同条款签订审批、客户选择、业绩评估、库存控制等提供数据支持,有效规避决策失误风险。如企业可将ERP系统中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的订货数据、销售数据、应收账款数据等自动录入财务共享平台,为企业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优化业务流程、防范坏账风险等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参考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下一步经营合作活动的开展。
(三)做好财务信息化基础保障工作,加快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
相关企业可以构建系统内部评价机制,并引导企业员工根据自身实际工作对系统建设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促进企业员工对系统的满意度和熟练操作程度的持续提升。根据意见反馈,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系统的开发,并做好相应的程序设计和运行维护。同时,必须加强审批授权管控,保证操作程序的规范,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常和风险,确保信息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财务信息化管理将企业的财务人员从繁琐的财务基础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财务相关的管理工作,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更需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学习和掌握财务信息化管理技巧,高效参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之中,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企业人、财、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水平,为企业实现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夯实根基。
参考文献:
[1]龚梅.论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9 (16):109+112.
[2]张哲.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及完善对策[J].财会学习,2019 (16):69+71.
[3]吴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 (2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