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珑 曹昌盛 孟永哲 艾希顺 盖其高 高军*
1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3 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住宅厨房烹饪过程散发大量污染物,成为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因素[1]。大量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表明,烹饪过程散发的油烟会给人体带来显著的健康风险[2-7]。吸油烟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通风装置得到广泛应用,以有效控制烹饪污染。围绕吸油烟机捕集性能提升,已开展了大量的吸油烟机流体动力学性能研究[8-12]。针对吸油烟机捕集性能评价,国内外相关标准采用气味降低度指标进行评价[13-14]。但气味降低度指标存在2 点问题:基于全面通风的原理性缺陷及测试条件偏离实际场景。
本文从人员呼吸区油烟暴露过程的实验研究出发,拟解释吸油烟机滤网结构对油烟颗粒浓度暴露值的影响,评价吸油烟机不同滤网结构的集排油烟性能。
图1 是吸油烟机集排油烟性能研究实验厨房(3.5 m×1.8 m×2.4 m)搭建在一个大的实验室空间内,外窗朝南,门朝向大空间实验室,且与外窗相对,与住宅厨房实际通风条件基本相似。实验系统包括:不同滤网结构的吸油烟机2 台(A 为凹形滤网结构、T 为凸形滤网结构,见图2),电磁炉1 台,加热锅1 个。一套新风送风系统(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使用)。实验中所采用的测试仪器主要有:TSI-8533 型DUSKTRAK 气溶胶监测仪,可同时测量不同粒径段粒子的质量浓度,分别对应PM1.0,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 和总PM(<15 μm),采样流量3.0 L/min,测量粒径范围为0.1~15 μm,浓度范围为0.001~150 mg/m3。KA23 数字式风速仪,量程0~50 m/s,测试精度0.01 m/s。Pt100 热电阻(测量油温)及Fluke Hydra 便携式数据采集器。JA51001 电子天平,量程0~5100 g,测试精度0.1 g。考虑到室外进风的干扰及厨房补风的需求,实验在开门关窗的补风条件下进行,采用数字式风速仪依次测量了此条件下两种吸油烟机的3 档排风量,测试结果见表1。发现两种吸油烟机对应档位的排风量差异很小。
图1 吸油烟机集排油烟性能研究实验厨房
图2 不同滤网结构的吸油烟机
表1 两种吸油烟机的各档排风量(m3/h)
因烹饪过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油烟颗粒散发量的稳定性难以控制,本研究采用静态食用油加热的方法以实现相对稳定的油烟散发过程,确保每组实验过程油烟颗粒散发量无显著差异。每组实验采用电磁炉恒定档位加热50 g 金龙鱼大豆油,加热时间为5 min。图3 为6 组实验的油温变化监测曲线。可以看出,6 组实验过程油温变化一致性较好,表明每组实验中油烟颗粒散发量无显著差异。
图3 6 组实验油温变化监测曲线
实验采用TSI-8533 型DUSKTRAK 气溶胶监测仪,分别监测两种吸油烟机3 档风量下的静态油加热过程中人体呼吸区油烟颗粒浓度变化。呼吸区油烟颗粒浓度监测点距吸油烟机前侧中心0.05 m,距地面1.5 m,如图1 所示。实验流程:先开启门窗及抽油烟机(调至高速档)通风20 min,使厨房内的油烟颗粒浓度降至较低值。然后采用TSI 气溶胶监测仪连续监测11 min,期间包括1 min 的背景浓度测试,5 min 的油加热过程(1 min 开始加热,6 min 停止加热)。TSI 气溶胶监测仪测试间隔为10 s。每个工况进行5 次实验。
图4 为两种吸油烟机高档风量下人体呼吸区PM2.5、PM10 油烟颗粒平均浓度变化情况。0~60 s 为厨房内的背景浓度,60~360 s 为油加热过程的浓度上升过程,360~660 s 为加热结束后油烟颗粒的浓度衰减过程。可以看出,T 吸油烟机的呼吸区PM2.5、PM10 油烟颗粒浓度显著大于A 吸油烟机。A 高档风量运行条件下,PM2.5、PM10 的峰值浓度分别为0.199 mg/m3、0.205 mg/m3。T 高档风量运行条件下,PM2.5、PM10 的峰值浓度分别为0.422 mg/m3、0.432 mg/m3,分别为A的2.12、2.11 倍。监测结束时,T 条件下呼吸区PM2.5、PM10 油烟颗粒浓度仍高于A 条件下的相应浓度。另外,可以发现同一烟机运行条件下PM2.5、PM10 浓度差异很小,表明静态油加热过程油烟颗粒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 μm 以下。
图4 两种吸油烟机高档风量下呼吸区油烟颗粒浓度变化
图5 为A、T 两种吸油烟机中档风量下人体呼吸区PM2.5、PM10 油烟颗粒平均浓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出,T 吸油烟机的呼吸区PM2.5、PM10 油烟颗粒浓度显著大于A 吸油烟机。A 中档风量运行条件下,PM2.5、PM10的峰值浓度分别为0.240 mg/m3、0.248 mg/m3。T 中档风量运行条件下,PM2.5、PM10 的峰值浓度分别为0.469 mg/m3、0.479 mg/m3,分别为A的1.95、1.93 倍。监测结束时,T 条件下呼吸区PM2.5、PM10 油烟颗粒浓度仍高于A 条件下的相应浓度。
图5 两种吸油烟机中档风量下呼吸区油烟颗粒浓度变化
图6 为A、T 两种吸油烟机低档风量下人体呼吸区PM2.5、PM10 油烟颗粒平均浓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出,T 吸油烟机的呼吸区PM2.5、PM10 油烟颗粒浓度显著大于A 吸油烟机。A 低档风量运行条件下,PM2.5、PM10的峰值浓度分别为0.150 mg/m3、0.154 mg/m3。T 低档风量运行条件下,PM2.5、PM10 的峰值浓度分别为0.547 mg/m3、0.550 mg/m3,分别为A的3.65、3.57 倍。监测结束时,T 条件下呼吸区PM2.5、PM10 油烟颗粒浓度仍高于A 条件下的相应浓度。
图6 两种吸油烟机低档风量下呼吸区油烟颗粒浓度变化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T 凸形滤网结构吸油烟机呼吸区油烟颗粒浓度显著高于A 凹形滤网结构吸油烟机的相应浓度,大约为1.9~3.6 倍。同时测试发现,两种吸油烟机对应档位运行条件下的排风量无明显差异。可以推断,不同滤网结构产生了吸油烟机集排油烟性能差异,进而导致了人体呼吸区油烟颗粒暴露浓度的显著差异。A 凹形滤网结构吸油烟机设计具有一定深型集烟腔的拢烟作用,可有效提升吸油烟机集排油烟性能,较好地控制油烟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