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真理
(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贵州 松桃 554100)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一种治疗难度较高的肛肠疾病。近年来,临床上常用定向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定向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期间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收治的90 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5 例,女性患者35 例;其年龄为24 ~61 岁,平均年龄为(49.13±0.13)岁;其瘘管的长度为4 ~10 cm,瘘管的平均长度为(7.10±0.54)cm;其病程为1 ~4 年,平均病程为(3.30±0.14)年。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定向挂线治疗。进行定向挂线治疗的方法是:在手术前6 h,告知患者禁饮、禁食。采用亚甲蓝溶液染色技术明确其病变瘘管、瘘管内口的走向及位置。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使其取侧卧位。待麻醉起效后,选择与患者瘘管、肛管的最近处作为探针的进入点。将患者的瘘管切开后,置入探针。用电刀沿着探针切开此处的皮肤及皮下组织,露出瘘管组织,锐性分离瘘管组织,直至括约肌的外侧缘,刮除腐肉组织,切除瘘管。将探针沿着括约肌外缘的瘘管探入肛内,找到瘘管的内口,用电刀切开肛缘的皮肤组织。用丝线将橡皮筋固定在探针的尾部,沿着主瘘管将丝线拉出。对瘘管的内口进行挂线,对橡皮筋进行固定。手术后,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引流,对其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手术后,让患者禁食2 d。指导患者食用流质食物,根据其身体的恢复情况指导其逐渐改为食用半流质食物、普通食物。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切开挂线治疗。进行切开挂线治疗的方法是:在手术前6 h,告知患者禁饮、禁食。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为其取侧卧位。待麻醉起效后,将探针由瘘管的外口插入内口,使橡皮筋随着探针穿过整个瘘管。切开患者瘘管内口及外口的部分皮肤、皮下组织,并进行挂线。手术后,彻底清洗患者的创面,并进行包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及饮食指导的方法均与研究组患者相同。
在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肛管的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及直肠容量感觉阈值。
使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手术前,两组患者肛管的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及直肠容量感觉阈值相比,P >0.05。在手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肛管的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均低于手术前,P <0.05 ;研究组患者肛管的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在手术前及手术后3 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直肠容量感觉阈值相比,P >0.05。在手术后3 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直肠容量感觉阈值低于手术前,P <0.05 ;研究组患者的直肠容量感觉阈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情见表1。
表1 在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肛管的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及直肠容量感觉阈值的比较(±s)
表1 在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肛管的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及直肠容量感觉阈值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肛管的静息压(mmHg) 肛管的最大收缩压(mmHg) 直肠容量感觉阈值手术前 手术后3 个月 手术前 手术后3 个月 手术前 手术后3 个月研究组 45 150.30±16.34 111.29±6.57 78.28±12.05 36.22±2.17 62.63±4.37 62.58±4.39对照组 45 150.28±16.32 132.35±8.91 78.30±12.06 50.53±4.56 62.65±4.40 57.83±2.91
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进行手术是临床上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首选方法。进行手术属于有创操作。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手术时若操作不当,可影响其术后肛门的功能,进而可降低其生活质量[2-3]。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定向挂线治疗时,改变其肛管与瘘管两侧橡皮筋的压力面积可产生压强差,选择相同的切割力和切割方向,可确保进行定向切割,进而可降低其手术后肛门失禁的发生率[4]。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定向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