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加伦
进入5月以来,券商融资“补血”呈加速之势。5月10日,南京证券定增方案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0亿元,其中50亿元主攻资本中介和自营业务。5月11日,招商证券A股配股申请获得证监会批准。5月19日,浙商证券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00亿元,主要资金用于投资与交易业务和资本中介业务,其余资金用途为偿还债务和经纪业务,以及研究业务及信息系统建设。
除定增配股外,多家券商发布债权融资公告。5月20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其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获得核准。此外,安信证券也借道股东,即将迎来80亿元资本金补充。5月25日,国投资本在公告中宣布,公司80亿元可转债项目已获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根据此前的发行预案,此次可转债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向全资子公司安信证券增资。
不仅如此,券商IPO方面消息也频频传来。5月8日,证监会发审委会议审核结果显示,国联证券首发获得通过。5月15日,头部券商中金公司披露了IPO招股说明书。区域券商龙头中泰证券也于5月20日完成網上首发申购。此外,湘财证券通过并购重组方式“曲线上市”获批。5月21日,哈高科公告称,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证监会无条件通过,哈高科以106.08亿元收购湘财证券99.73%股权事项获得实质性进展。
事实上,5月迎来的这波券商融资高潮,是2020年以来券商融资热的缩影。随着证券公司外资股比全面放开、打造“航母级”券商以及资本中介业务的崛起,2020年券商迎来补充资本金大年。在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再融资新规落地以及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券商定增配股、发债、IPO融资热情被点燃。
2月14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部分条款调整涉及的相关规则,明确优化非公开制度安排,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和锁定机制。定增锁定期缩减至6个月、发行底价降为八折、发行对象扩大至35名等条件的放宽,为券商提供了定增良机。自再融资新规落地以来,券商定增热情被激活,多家券商修改或者新发定增方案。
再融资新规实施后,国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第一创业、中原证券、南京证券纷纷修订定增预案,浙商证券、西部证券则根据再融资新规发布定增预案。从规模来看,有4家券商定增规模超过百亿元,分别是海通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以及浙商证券,计划募集资金分别不超过200亿元、150亿元、130亿元和100亿元。包括2019年拟定增的西南证券在内,目前共有9家上市券商合共897.5亿元的定增项目等待实施。
当前,各家券商定增进度不一。除了刚刚发布定增预案的浙商证券外,国信证券、中信建投、第一创业的定增项目已拿到证监会批文;海通证券、南京证券的定增项目已获得发审委通过;西部证券、西南证券、中原证券3家券商的定增方案已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此外,中信证券的134.6亿元的定增方案已于2020年1月实施完毕。
有市场人士表示,当下环境有利于券商推动定增计划,主要因为一方面A股市场处于低位区间,大盘处于3000点以下,定增破发风险已经不大;另一方面,2020年监管层发布再融资新规,再融资政策的松绑刺激了定增市场活力,激发券商“补血”动力。
除定增外,配股融资也获得了不少券商的青睐。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更愿意在行情向好的情况下采取配股的方式进行募资,同时配股募资的销售目标明显,即上市公司的现有股东,因此销售成功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上市券商配股方面,截至目前,包括招商证券、山西证券、国元证券、红塔证券在内的4家券商配股计划还在等待最终落地,4家合计募集资金达345亿元,其中,招商证券预计募集资金达150亿元。另外,2020年已有国海证券、天风证券和东吴证券共计超150亿元的配股实施完毕。
业内人士认为,券商业绩较好,估值水平相对较高,通常来看,是股权融资比较理想的时点;同时考虑到客观环境,股权融资理想的时点应当在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的情况下进行。2020年利好政策不断释放,从资产价格方面看,在低利率的环境下,权益融资相对而言有更好的吸引力,因此也会有更多公司倾向于在这一阶段进行定增、配股融资。目前阶段,可以说是券商实施定增和配股的较好时机。
在债权融资方面,在2020年货币宽松的背景下,券商抢抓“低利率”时间窗口,积极推进债券融资,债券发行市场异常火热。短期融资券具备发行门槛较低、周期短,能够快速补充公司运营资金等特点,目前是券商流动性补充的重要渠道之一。截至5月中旬,券商已发行短期融资券达120只,发行规模合计接近3500亿元,同比大增296%。据统计,2020年以来,发行短期融资券规模排名前3的券商是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发行规模分别为430亿元、360亿元和285亿元。此外,券商共计发行证券公司债119只,规模为2625.2亿元,比2019年同期的87只也有大幅提升。
与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相比,此前备受关注的可转债却在券商中“遇冷”。2020年以来,仅有华安证券一家上市券商完成了可转债发行,发行规模分别为28亿元。截至目前,国投资本80亿元可转债已经被审核通过,距离发行只差一步。此外,还有财通证券的38亿元和华林证券的20亿元可转债项目等待发行,项目分别处于董事会预案和股东大会通过阶段。
有关专家表示,2020年以来,券商积极发债补血,一是券商对资本市场未来走势积极乐观,有动力补充资本金加速未来业务扩张;二是当前利率处于较低的阶段,4月以来,证券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资金成本普遍低于2%,进入“1%时代”,而流动性相对宽松是券商发债的好时机。此外,券商的债券融资热情也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支持。3月1日,在新《证券法》实施的首日,发改委、证监会、两大交易所接连发布重要通知,全面实施公司债、企业债发行注册制,债券发行受理及审核流程大大简化。
IPO融资方面,从监管及市场传递的信息可以发现,目前券商IPO融资已经出现提速的迹象。2020年以来,中银证券率先登陆上交所,成为A股第37家上市券商,中泰证券即将登陆A股,中金公司披露了IPO招股说明书。此外,还有10余家券商等待上市,其中,国联证券已拿到批文;财达证券和万联证券处于已反馈状态;东莞证券处于“中止审查”阶段;而包括华金证券、国开证券、华龙证券、德邦证券在内的9家券商则处于“辅导备案登记受理”阶段。
券商争先恐后融资补血背后,是券商行业盈利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经纪业务佣金费率下滑的大背景下,翻看券商近年财报,过去占主导的通道业务对业绩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资本中介业务、自营业务和股权投资等重资本业务的贡献率则持续上升。资本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券商业务的布局与发展,对于券商而言,补充资本金、夯实资本实力是提升未来竞争力的核心。
从券商披露的融资用途可以看到,尽管各券商融资方式不一而同,资金使用方向却不约而同地围绕着重资本业务投入展开。发展投资与交易业务、资本中介业务以及扩大FICC投资规模等重资本业务是券商投入的重点;此外,金融科技建设也是资金的重要流向,这也显示出当前券商的发展方向:向资本中介转型,向金融科技转型。
过去几年,券商行业重资本趋势愈发明显,这背后既有券商主动选择的因素,也是同质化竞争格局下很多中小券商被动的选择,即投行、资管业务头部效应越来越强,中小券商更多只能依靠传统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此外,佣金下降,促使券商考虑将盈利点转向自营和资本中介业务。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券商将积极发力投行业务,并加强股票质押和融资融券的资金消耗业务的发展。此外,加强自营业务的发展,重点发展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业务。在此基础上券商也需进一步强化金融科技投入,助推公司的信息化、科技化发展。
万联证券研究团队表示,从短期看,近两年市场持续低迷,已经伤及了一些券商的净资产,随着近期业务的回暖,众多券商存在融资需求。从长期来看,券商持续补充资本、扩大资产规模是大势所趋,以满足转型重资产、服务直接融资市场的需求。资本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券商扩张业务、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