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宏玥,陈礼辉,苗庆显,黄六莲,周吓星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与传统的聚乙烯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等合成纤维复合材料相比,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价格低廉、可再生、可降解、比强度及比模量高等优点,是近年来所有复合材料中需求增长最快的材料,已成为新世纪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新材料之一[1]。目前,全球共有竹类70余属1 200多种,竹林面积高达2 200 hm2,年产竹材高达2 000万t[2]。中国的竹材储量以及种类在世界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竹材栽培和使用历史悠久,我国的竹材资源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以及广西等地区,竹材含量约占全国的70%[3-4]。竹材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硬度大的物理机械性能,作为竹材的主要承重载体,竹纤维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分别达到了600 MPa·cm3/g和48~89 GPa·cm3/g,比钢材高出3~4倍,接近玻璃纤维,而价格只有玻璃纤维的1/10,是人造纤维的理想代替品[5]。竹纤维可用来增强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等热固性树脂[6]和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乳酸等热塑性树脂[7]。开发和研究竹塑产品可提高竹农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对开发利用我国竹资源、推动国家林业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竹原纤维的制备工艺是将天然的竹材锯成生产上所需要的长度,采用机械、物理的方法去除竹子中的木质素、多戊糖 、竹粉 、果胶等杂质,从竹材中直接提取竹原纤维[8-9]。目前大多采用化学机械法制备竹原纤维[10-12],其制取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工序:前处理工序(包括整料、制竹片、浸泡)、分解工序(包括蒸煮、水洗、分丝)、成形工序(包括蒸煮、分丝、还原、脱水、软化等)和后处理工序(包括干燥、梳纤、筛选、检验)。但目前没有统一的竹纤维制备标准,制备粗细均匀且力学性能优异竹纤维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竹纤维的发展仍受到限制。本文采用碱液蒸煮、挤压、开松、梳理等加工工艺制备毛竹竹原纤维,正交实验法筛选出最佳的毛竹纤维蒸煮工艺,寻找竹纤维制备工艺与纤维形态、结构、性能的关系,为竹原纤维的制备及竹塑复合材料原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1)两年生毛竹,取自福州市闽候县林场;
(2)硝酸-乙醇混合液、12%盐酸溶液、溴酸钠-溴化钠溶液、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72%硫酸溶液、100 g/L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阿拉丁)、亚硫酸钠、氯化钠溶液均为自己配制。
(1)微型植物粉碎机,FZ102,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2)电热鼓风干燥箱,DHG-9030,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3)电子天平,AR124CN,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4)玻璃浮计,MC公司生产;
(5)紫外分光光度计,Lambda750,美国PE生产;
(6)油浴蒸煮锅、挤压机、梳理机(定制)、开松机(定制)、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
采用两年生毛竹,选取竹竿部分,除节、除竹黄,切断获得长度6~7 cm、宽度2~3 cm、厚度2~3 mm规格的竹片,然后采用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进行蒸煮预处理。根据竹材重量配置蒸煮溶液,设置蒸煮锅温度,将竹材和蒸煮溶液以1∶4的配比进行装罐,放入油浴蒸煮锅中按照正交试验方案的参数进行蒸煮。然后通过机械碾压的方式使纤维从竹材中分离出来,最后再通过开松梳理等后续工艺制备竹原纤维。毛竹蒸煮正交试验工艺见表1。
对毛竹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测试蒸煮后竹材的得率和磺酸基含量,比较蒸煮前后竹材的结晶度,确定蒸煮最佳工艺,然后对基于该工艺制备的竹原纤维进行形态分析。
表1 毛竹蒸煮正交试验工艺
因素水平 蒸煮温度/℃保温时间/hNaOH用量/%Na2SO3用量/%1900.544210018631101.5128412021610
1.4.1 毛竹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硝酸法测定纤维素含量;根据GB/T2667-1994测定木素含量;参考GB/T12032-1989,采用12%盐酸水解的方法测定聚戊糖含量。选3个试样的平均值。
1.4.2 蒸煮得率计算
按照表1的工艺,对毛竹竹材进行蒸煮,将蒸煮后的竹材取出水洗,洗至水澄澈透明,而后烘干水分,将竹材放入自封袋静置24 h平衡水分。测定毛竹竹材蒸煮前的含水率,以及蒸煮平衡水分后的含水率,按照式(1)计算毛竹蒸煮后的竹材得率。
(1)
式中:M为毛竹蒸煮前质量,Y1为蒸煮前竹材含水率;m为蒸煮后竹材质量,Y2为蒸煮后平衡含水率后竹材质量。
1.4.3 蒸煮后竹材的磺酸基含量测定
磺酸基的含量决定着纤维的诸多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所以磺酸基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电导滴定法测定磺酸基含量,主要是将盐基变成酸基形式,然后在有中性盐存在的条件下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选取部分蒸煮后的竹材样品,风干后研磨成细粉(40~60目),测量其磺酸基含量。计算公式如式(2):
(2)
式中:C1为HCL溶液的浓度(mol/L);V1为加入HCL的体积(mL);C2为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2为第一个等当点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m为试样绝干质量(g)。
1.4.4 毛竹纤维的表征
拍摄蒸煮后竹片,挤压、开松和梳理后的竹纤维外观图,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竹原纤维长度和宽度进行形态分析。
竹材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除此之外还存在有少量的果胶以及灰分等物质,测试得到的毛竹化学成分见表2。由表2可见,该毛竹的纤维素含量为44.8%,木素含量为30.94%,其中酸不溶木素含量为25.72%,酸溶木素含量为5.12%,聚戊糖含量为15.1%。
表2 毛竹化学成分 %
采用表1正交试验方法,进行16组蒸煮试验,蒸煮后竹纤维的得率和磺酸基含量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蒸煮温度为90~120 ℃、保温时间为0.5 ~2 h、NaOH用量为4%~16%、Na2SO3用量为4%~10%时,毛竹蒸煮后的得率为82.81%~93.93%,磺酸基含量为20.98 ~62.67 mmol/kg。
表3 蒸煮竹材正交试验结果
影响因素序号 蒸煮温度/℃保温时间/hNaOH用量/%Na2SO3用量/%得率/%磺酸基含量/mmol·kg-11900.54492.1420.982901869046.483901.512893.9345.394902161090.1862.6751000.58889.5439.586100141088.4939.671001.516489.6250.488100212689.0860.8291100.5121085.9135.110110116886.1842.46111101.54682.8133.591211028482.8232.53131200.516687.0132.7514120112487.0835.22151201.581084.0639.71612024889.7043.94
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判断4个因素对磺酸基含量影响的主次顺序,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4个因素对磺酸基含量均有影响,其中蒸煮温度为100 ℃,磺酸基含量最高达到47.62 mmol/kg,随着保温时间和NaOH用量的增加,磺酸基含量逐渐增大;随着Na2SO3用量的增加,磺酸基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Na2SO3含量为10%时,磺酸基含量达到最大值44.27 mmol/kg。
图2是4个因素对得率影响的极差分析。由图2可知,对得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蒸煮温度,随蒸煮温度的升高,竹材得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保温时间的延长也使得竹材的得率逐渐降低,但影响并不显著。随着NaOH用量的增加,竹材得率波动增大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NaOH用量为12%时,竹材得率达到最大值89%。Na2SO3用量为4%~10%时,其用量对竹材得率的影响较小。
图1 蒸煮工艺参数对磺酸基含量的影响
图2 蒸煮工艺参数对得率的影响
对得率和磺酸基含量求和后进行方差分析可知,4个因素对结果都有显著影响,其中对结果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保温时间,其次是NaOH用量以及蒸煮温度,Na2SO3用量的影响最小。正交试验得出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蒸煮温度100 ℃、保温时间2 h、NaOH用量16%、Na2SO3用量10%。在此工艺条件下对正交试验的最优组进行验证实验,蒸煮后的竹材得率为88.64%,磺酸基含量为56.49 mmol/kg,对比表3中第4组和第8组工艺条件下蒸煮后竹材的得率和磺酸基含量,综合考虑碱液对纤维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碱液回收等问题,确定第8组的工艺条件为最终的蒸煮工艺条件,即:蒸煮温度100 ℃、保温时间2 h、NaOH用量12%、Na2SO3用量6%。此工艺下,蒸煮后竹材的得率为89.08%、磺酸基含量为60.82 mmol/kg,竹纤维的纤维素含量为52.78%、木素含量为21.24%、半纤维素含量为12.24%。
蒸煮后竹材样品如图3所示,由于蒸煮过程中试剂的浸泡竹片体积膨胀,颜色加深,蒸煮后的竹材相比于未经处理的竹材明显变软,且表面附着有蒸煮过程中从竹材中脱离出的竹纤维残渣。挤压后竹材样品如图4所示,蒸煮后的竹材经过水洗去除竹材表面试剂后,采用螺杆挤压方式对竹材进行挤压,由于挤压过程受力不均,存在部分竹材没有挤压到或受力过大而被挤压成渣。同时竹材在螺杆挤压过程中受力方向不是单一的,挤压后纤维成团现象严重。图5和图6分别为开松和梳理后竹纤维,成团的纤维经开松、梳理后,纤维更加蓬松,分散性也增加。
从最终制备出的竹纤维样品中随机抽取130根样品,测试纤维的长度和直径,分析纤维的长度分布范围。纤维的长度分布直方图如图7所示,对竹原纤维的长度统计可知,纤维的长度为8~52 mm,平均长度为20 mm。纤维直径分布直方图如图8所示,对所制得的纤维直径进行测定,纤维的宽度为0.03~0.15 mm,平均宽度为0.07 mm,制得的纤维直径较细,梳理后的纤维细度分布相对均匀。
图3 蒸煮后竹材
图4 挤压后竹材
图5 开松后竹纤维
图6 梳理后竹纤维
图7 纤维长度分布直方图
以毛竹为原料,采用蒸煮、挤压、开松、梳理等加工工艺制备毛竹的竹原纤维,正交试验表明,当蒸煮温度为100 ℃、蒸煮时间为2 h、NaOH含量为12%、Na2SO3含量为6%时,蒸煮后的竹材得率为89.08%,磺酸基含量为60.82 mmol/kg。毛竹的纤维素含量为44.80%,蒸煮后竹纤维的纤维素含量增至52.78%,其木素含量相应由30.94%降低至21.24%。最终制备的竹原纤维平均长 度为20 mm,平均宽度为0.07 mm。
图8 纤维直径分布直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