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红梅 ,邱卓英,李欣,4,马洪卓,盛威威,杜若飞,陈迪,吴铭,张爱民,鲁心灵,李安巧,4
1.中国智力和发展性残疾分级、评估与康复(运动)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郑州市 450001;2.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信息研究所,北京市 100068;3.中国康复科学所康复信息研究所,北京市 100068;4.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北京市 100068;5.中国ICF研究院/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市 261053;6.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200241通讯作者:邱卓英,E-mail:qiutiger@hotmail.com;李欣,E-mail:xinlibox@zzu.edu.cn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项目)(No.2017CZ-7;No.2018CZ-4)
残疾是个体与该个体相关的情景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极方面,是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等概括性术语[1]。肢体残疾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局限,主要包括: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2]。我国肢体残疾人2412 万人,占总残疾人数的29.07%[3]。至2010 年末,我国残疾总人数达8502 万人,其中肢体残疾占29.1%[4]。由于先天、医疗、工伤等原因,肢体残疾人在残疾人群体中占较大比例[5]。
世界卫生组织“康复2030:呼吁采取行动”国际会议要求关注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确认康复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作用,并呼吁采取国际性的协调和具体的行动,强化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服务[6]。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与服务问题已引起全球重视[7-8]。康复是肢体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权利的重要手段和首要前提[9-10]。康复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国家、地区以至全球性的努力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主要针对的是损伤、非传染性疾病、老龄化以及残疾等功能障碍[11]。全球有大量和持续增加的未满足的康复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疾病和损伤人群的增长,对康复服务的需求将继续增加[12-13]。
本研究以1 512 438名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实名制数据作统计分析,探讨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特点和服务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以2019 年度肢体残疾人1 512 438 名省级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实名制数据为研究对象。各变量赋值见表1。
采用SPSS 24.0 进行数据分析,应用多重响应列联表分析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特点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以性别、年龄、残疾等级、受教育程度和户口性质为自变量,以是否报告康复需求和获得康复服务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
肢体残疾人报告的康复需求,从高至低依次为辅助器具(55.9%)、护理(27.0%)、药物(26.3%)、功能训练(23.9)和手术(2.3%)。见表2。
肢体残疾人报告获得的康复服务,从高至低依次为辅助器具(48.2%)、护理(26.4%)、功能训练(24.3%)、药物(19.5%)和手术(1.4%)。见表3。
性别、年龄虽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显著影响(P<0.001),但没有明显实际意义(OR 接近1)。受教育程度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影响基本不显著(多数P>0.05);户口性质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显著影响(P<0.001),但没有明显实际意义(OR=1.130)。残疾等级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显著影响(P<0.001),随着残疾程度增加,对康复需求的报告逐渐升高。见表4。
性别、年龄虽对肢体残疾人获得康复服务有显著影响(P<0.001),但没有明显实际意义(OR=0.84~0.998)。受教育程度对肢体残疾人获得康复服务基本不显著(多数P>0.05);户口性质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显著影响(P<0.001),但没有明显实际意义(OR=1.136)。残疾等级对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显著影响(P<0.001),残疾程度越严重,报告获得的康复服务越多。见表4。
由于先天或后天等原因导致肢体残疾人数持续上升,他们的康复需求应该受到重视。本研究中,23.2%肢体残疾人报告康复需求;2015 年,我国2600万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中,有康复需求的比例为59.6%[14]。本研究发现,需求报告率偏低,可能因为部分肢体残疾人是由于缺乏康复知识,并且对康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提示大部分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未得到开发,更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残疾人的性别、残疾程度、残疾类型、文化背景、经济水平、家庭状况、心理社会因素均能影响其对康复需求的表达[15]。上海市发现,成年肢体残疾人康复服务未满足多数因“其他”原因所致,提出残疾人的“潜在需求”问题[16-17]。
表1 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各变量赋值
表2 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状况〔n(%), n=350310〕
表3 肢体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状况〔n(%), n=299745〕
表4 影响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报告和康复服务获得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
康复是实现包容残疾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路径,康复服务是现代健康服务的重要环节,康复服务应覆盖全生命周期[18]。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收入、康复机构的人员素质、康复设施[19-20],以及缺乏相关康复服务项目或康复服务指导人员、康复机构服务能力不完善、残疾人或其家人没有表达康复需求等,均是影响残疾人获得康复服务的因素[21-22]。本研究显示,年龄和残疾等级对肢体残疾人获得康复服务有显著影响。在研究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提供精准服务,实现残疾人精准康复。
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主要集中于辅助器具、护理、药物和康复训练领域。所获得的康复服务主要在辅助器具、护理和功能训练领域。提高肢体残疾的康复服务的可及性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根据ICF 功能理论,推广个别化的精准康复服务是提升康复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