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80%的果树和蔬菜,对钙的需求量都超过磷。根系发育、作物茎叶生长都需要大量的钙,作物果实对钙的需求甚至超过氮!钙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问题。每年都会有很多种植户对自家作物施用钙肥。据了解,至少有40多种水果和蔬菜的生理病害是因低钙、缺钙引起的。
钙在植物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钙的生理功能与细胞壁组成有关。钙是植物结构组成元素,主要构成果胶酸钙、钙调素蛋白、肌醇六磷酸钙镁等,在液泡中有大量的有机酸钙,如草酸钙、柠檬酸钙、苹果酸钙等。钙能稳定细胞膜、细胞壁,还参与第二信使传递,调节渗透作用,具有酶促作用等。
钙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中量元素,钙的缺乏常常引起农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病害加重。在日常生产中经常出现的许多病害其实都与作物缺钙有关,比如:苹果苦痘病、痘斑病;番茄果实脐腐病;辣椒脐腐病;马铃薯顶部褐变腐烂;花生烂果和空壳;韭菜的内叶发黄等等。葡萄、樱桃、西瓜等果实开裂虽然与成熟期浇水过大有关系,但由于钙的不足,果实皮层薄且弹性韧性差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1.促进细胞分裂。钙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植物缺钙细胞不能正常分裂,严重时生长点坏死,极易发生生理性病害。
2.增强对环境胁迫的抗逆能力。施钙肥,增强了膜的选择性吸收能力,增加果实皮层的厚度和弹性韧性,提高果实抗裂、抗摔以及抗晒能力。还可增加植物对盐害、冻害、干旱、热害和病虫害等的抗性。
3.防止植物早衰。早衰的典型症状与植物的缺钙症状极其相似。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植物的衰老与乙烯的产生密切相关,而钙通过对细胞膜透性的调节作用可减轻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延缓衰老;此外采后果实的保鲜贮藏性与呼吸强度有关。因而,果实中含钙充足,则膜结构保持完整,延缓果实衰老,延长货架期。
4.提高作物品质,延长保存期。在贮藏器官发育初期,如果其中钙含量较低时,细胞原生质膜的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糖分、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经韧皮部向贮藏器官中转运,可有效提高果蔬等产品器官的含糖量。成熟果实中的含钙量较高时,可有效防止采后贮藏过程中出现的腐烂现象,延长贮藏期,增加水果的贮藏品质。
5.钙与病害成反比,钙充足,发病率低。补钙能抑制真菌侵袭、降低病害的感染程度,同时还能降低土壤中某些离子对作物的毒害(比如:铵、氢、铝、钠等离子),又能消除植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的毒害。
6.调节植物体内ph值。钙能中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形成草酸钙、柠檬酸钙、苹果酸钙等不溶性有机酸钙,调节PH值,稳定细胞内环境。
1.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作物对钙的需求量提高了。例如,果蔬类作物的平均需钙量一般是小麦的5倍左右,其吸收钙的数量超过了磷的需要量,部分作物甚至超过了需氮量,跃居前三位。
2.长期重视氮磷钾化肥而不重视补充钙肥,土壤中有效钙的含量下降了。
3.部分土壤因管理不当造成钙的有效性下降,例如土壤酸化,致使钙含量下降。
第一次:在落花后的20~30天左右,此期可积累钙的30%左右,建议钙、硼同补;
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此期可吸收全部钙的50%左右;
第三次:在采果前20~30天左右,此期吸收的钙可供明年春季果树生长对钙的需要。
在果园增施有机肥,培肥土壤,促进果树对钙的吸收和利用的同时,提倡在三个钙吸收高峰期针对性根外补钙,提高钙的浓度和施用质量。
1.控制和调节好土壤酸碱度(pH值),保持在5~7之间。
2.施用底肥钙和叶喷钙相结合。在3月、 6月、9月施用底肥时加入底肥钙。特别是在9月施用底肥时一定要施用钙肥,这样有利于树体储存,大大降低来年果树缺钙症状;叶喷钙时期在花后连续3遍,叶喷钙一定要选择含量达到16%以上的螯合钙才能达到补钙效果。
3.果树管理很重要。在套袋后如遇上连续3~5天阴雨天要及时通风并喷上一遍钙,减少果树因为连续阴雨天大量消耗钙而导致的缺钙症状。
注意氮肥过多会导致严重缺钙,特别是在采摘前20天禁用氮肥,这样会大大提高果实的品质。正确的补钙方法是土壤补钙和叶面补钙相结合,既可以解决土壤问题,又可以解决难以吸收钙的组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