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2 04:00冯金桃吴丽琼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满意度

冯金桃,吴丽琼

(百色市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心血管内科作为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包括心脏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患者往往具有病程长、根治难度大、反复发作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1]。有研究发现,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而言,住院期间因为不了解疾病,再加上对自身病情过度担心,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等,使治疗依从性降低,一些患者还易怒,甚至诱发护患纠纷,从而降低患者满意度[2]。因此,本文研究了优质护理模式运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246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3例。对照组年龄33~82岁,平均(60.3 ±12.5)岁,其中女55例、男68例,疾病类型:心力衰竭27例、心脏病15例、冠心病30例、高血压51例;观察组年龄34~83岁,平均(60.5 ±12.6)岁,其中女57例、男66例,疾病类型:心力衰竭25例、心脏病16例、冠心病32例、高血压50例。入选标准:①临床资料完善;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不愿意参与研究者;③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两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监测,给予患者氧气支持,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且对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预防严重并发症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则行优质护理模式,包括以下几点: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要热情接待,与患者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再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同时,运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仔细讲解疾病知识,让患者对治疗得到有效性和安全性有一个了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些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看到治疗希望,使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从而积极配合治疗;②环境护理。调节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其中前者为24~26 C,后者为50%~60%,定时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流通,每天运用紫外线消毒空气,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合理摆放日常用品,并且可以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或鲜花,尽量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有助于患者休息;③监测心功能。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改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要重视心功能监测,给予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或每天2次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心功能变化情况进行掌握,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告知医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不良事件;④生理护理。因为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减慢胃肠道蠕动,容易出现肠胃炎、便秘等并发症,加重患者痛苦。责任护士要指导家属合理安排饮食,以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主,注意营养搭配,并且晨起空腹时,饮用适量的温水,有助于胃肠消化蠕动。同时,协助患者合理摆放体位,增加患者舒适度,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身体背部酸痛,并且指导患者开展被动和主动运动,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预防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

运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得分越高,说明心理状态越差。

1.3.2 生活质量

运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分别是总体健康、精神状态、情感职能以及躯体功能,每项100得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3 满意度

采用自制量表评价患者满意情况,有不满意、基本满意以及满意三个等级可供选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由t和x2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无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s,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s,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123) 57.2 6.7 43.8 3.3 56.8 5.1 45.5 4.3观察组(n=123) 57.6 6.9 33.2 4.5 56.7 4.4 32.5 4.1 t 0.687 8.112 1.923 9.682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3例不满意、22例基本满意、98例满意,满意度为97.56%,而对照组24例不满意、40例基本满意、59例满意,满意度为80.49%,组间对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精神状态 情感职能 躯体功能 总体健康对照组(n=123) 70.34 5.33 70.22 8.12 72.35 7.19 74.28 5.41观察组(n=123)82.45 10.03 78.78 5.66 80.29 11.07 85.67 8.34 t 6.209 8.112 9.062 7.386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因为病情特殊,护理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并且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下、满意度不高以及护患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对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优质护理作为现代化的一种护理模式,坚持“以为人本”的基本原则,给予患者尊重和鼓励,并且对患者进行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满足患者身心需求[4]。有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够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认识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轻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并且还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5]。同时,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能够使患者更好适应医院生活,减轻紧张感和陌生感,并且给予心电监护,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有助于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严重并发症[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且SDS和SAS评分低,这一结果与靳凤香[7]研究报道一致,说明优质护理模式运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不仅可以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获得理解和配合,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满意度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