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解读变得有趣

2020-06-01 22:57陈爱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0年12期
关键词:手法文学文本

陈爱

“文学解读”是一项需要专门训练的活动,就好像不经山脚下一步一步的踏实迈进,是不会到达山巅一般。此外,文学解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文学解读十分复杂,而且需要懂得各种文学创作的手法,才能精准地阐释各种文学现象。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一、遵循文学鉴赏的规律

文学解读不是难以攀登的巅峰,只要肯做一个有心人,就能够获得與别人不一样的感悟。文学解读离不开解读者自身的知识储备,只有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本质,或者解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悟。当然,感悟不能完全脱离客观生活,此外,亦不能背离文学解读的基本规律。

文学解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然后再试着揣摩,再加上自己的认识,文本的生命就会重生。如笔者看《东坡志林》中的一段文字:

袁宏《汉纪》曰:“沙门,汉言息也,盖息意去欲,归于无为。又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修善道以炼精神,以至无生,而得为佛也。”

佛教主张人活着要修炼精神,也就是要让自己的思想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才可以成佛。而笔者在读《红楼梦》时,看到贾雨村在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却没有领悟佛教的教化,没有看淡名利生死,而是汲汲于名利,不忘仕途追求,最后甚至为了达到目的,做了很多为人唾弃的事情。还有那个葫芦庙的小沙弥,更是一个有趣的人物,他竟然比贾雨村还要势力,拿出了护官符,告诉贾雨村应该怎样怎样做,现在阅读书中的故事情节,突然感觉看不破人生是多么让人感到悲哀。

文学解读并不是毫无章法可循的,但是先需要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懂得该如何去鉴赏文学作品。特别是一些知识的梳理,如一些修辞手法该怎样把握。很多同学在解读《诗经》时,不明白什么是“比兴”手法,往往看到这种修辞,他们都会感到迷惑。

朱熹曾对这种修辞做出解释:“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其实就是比喻,而“兴”是起的意思,同学在《劝学》中学过“风雨兴焉”。“比兴”就是用一个比喻手法来开端,引出自己要阐释的内容。如《关雎》中用雎鸠的爱情来比喻青年男女爱情的真挚,十分委婉含蓄,避免了直白浓情蜜意的表达,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体现。

二、掌握丰富的鉴赏手法

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让“文学解读”专业化才行,那就是要掌握丰富的鉴赏手法。

文学鉴赏手法的掌握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寻找一些文本进行阅读,然后试着利用平时积累的文学鉴赏知识进行赏析,然后再去看别人是如何评价的,自己再去根据评论反复阅读,直到自己对新手法掌握后再停止阅读。如什么叫“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本来应是一种绘画手法,是用简洁的画笔描摹勾勒形象,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后用于文学鉴赏,主要是指用简洁朴素的文笔去描写事物的形象,言简意真。如鲁迅先生在的作品《故乡》中的内容: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文章中描写故乡的情形,苍黄的天空下,一些荒村横在作者的眼前,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去描摹故乡的风景,而是通过稀疏的布景,营造一种萧飒的气息与氛围,很好地展现出人心的荒凉。如果花了很多笔墨去描摹风景,则会让人将眼光集中在风景之中,而忽视了主人公的内在心理反应。

掌握了丰富的鉴赏手法,再去阅读文本,就会有更深刻的感悟,而不是如流云飞瀑一般转瞬即逝。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有灵感后,一定要及时将这些记录下来,并用文学评论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读书笔记或读书交流会的形式,调动学生鉴赏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写作的乐趣。

此外,掌握了丰富的鉴赏手法,对于平时学生掌握教材具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时,将学过的重要手法用上,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三、让文化来灌溉

文学解读不仅是对文本的解读,也是对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的再次体验与感知,文学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讯息蕴含在其中,如果不能将其从文本中萃取出来,文本的价值与趣味就无从谈起。

文化是一种智慧,它内容含量巨大,而且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所以,很多作者都喜欢在自己的文本中加入这些元素,而且人理解起来也十分容易,但如果有些内容年代久远了,就需要人去额外掌握这些文化常识,来辅助自己理解文本所传达的内涵与主旨。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写的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今天我们的重阳节主要是老人节,是为老人祝福的日子,与我们似乎有些遥远,然而看了作者所写的内容,我们逐渐对唐朝的重阳节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如登高、插茱萸,此外,这个节日应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让人喜悦的节日,而当时作者却身在异地,诗歌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及对家人的思念。

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中所蕴藏的时代讯息,也就是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在作者的那个时代中,了解文本中人物的一些行为背后的助推力是什么,会让我们清晰地理解这些人物行为的合理性。不然我们的解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洞乏味。

又如严歌苓的《天浴》这部小说,其中所展现出的人性恶的主旨,如果大家不了解其所表现的时代背景,就不会理解人物畸形的性格及行为。之所以作者会如此塑造人物,与当时的知识分子身体、精神、灵魂所遭受的苦痛、摧残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读一本书如果没有掌握历史背景,就无法深刻理解文本所呈现的图景及人物的形象。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己本身,提高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对于真理的企求,同人们的鄙俗行为作斗争,善于在人们身上找到好的东西,唤醒他们灵魂中的羞耻、愤怒和勇气,做一切使人能变得高尚坚强、能用美好圣洁的精神来活跃自己的生活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公式。”

所以,希望同学们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这样不仅可以为生活带来趣味,还可以提高人生品位,让自己成为一个优雅的人

猜你喜欢
手法文学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拟人手法真多情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文学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