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怡雯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青少年法治教育备受关注,这一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三观意义重大。许多老师开始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向,以具身认知为基础,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重新的界定以及分析,为青少年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关键词:具身认知视角;青少年法治教育;发展路径
一、具身认知视角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义
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视角以及认知意识,具身认知主要以理性思维判断为依据,以客观因素的分析为前提,通过对已有知识印象的有效调动来构建完善的认知思维框架和体系,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具身认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及优势,能够帮助老师站在宏观的角度綜合考虑不同的客观因素以及主观因素,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来实现客观和理性的分析,保障教育指导方向的正确性以及以及针对性。结合相关实践调查不难发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青少年正处于个人青春发展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和教学引导尤为关键,为了尽量避免学生出现行为上的偏差,老师必须要注重法治教育的大力落实,了解青少年在自主社会化实践过程之中对社会的幻想以及希望,结合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轨迹来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
从目前来看,许多学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生暴力事件,这些事件的产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性发展,为了尽量避免青少年误入歧途,学校需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上的正确引导,其中法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需要通过法治教育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社会判断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实践以及个性化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保证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提升自己,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现状
结合上文的相关论述不难发现,青少年法治教育对青少年自身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大有裨益,但是我国目前的法治教学出现了诸多困难以及障碍,实质的发展路径和方向还有待调整,青少年的社会阅历较少,心理和生理还有待成熟,因此出现了许多的校园暴力事件。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一点与现有的法治教育缺失存在极为明显的关系,首先法违法犯罪的事件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在网络时代背景之下,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个人的自控能力不断下降,因此出现了许多违法犯罪的行为,如果学校无视法治教育就会导致学生的犯罪几率不断上升。其次各种暴力事件频频产生,这一问题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但是有一部分学校却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法治教育仍然被忽略,学生还没有树立良好的法律观念,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较为浅显,因此极易出现行为和思想上的偏差。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发展路径
为了体现青少年的主体价值,保障青少年能够实现健康成长及发展,在推动改革开放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实际需要注重细节要素的解读,关注不同教育途径和手段的有效创新以及利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采取创造性的法治教育模式以及手段来积极凸显这一交易板块的指导作用
(一)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较为深远,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够规范青少年的行为和思想方向,学会自我调整和自我教育,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许多老师以政治课为重要的教学依据,积极的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将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相联系,积极增设法治教育课堂,保证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一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学校,通过音像多媒体等多种媒体介入,加深学生对法治意识的理解及认知,提升学生的防护意识,让学生在观看视频音频的过程之中,不断的刺激个人的各项感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二)组织开展校园社团活动
作为青少年自主实践以及社会化发展过程之中的重要场合,校园社团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及优势。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老师需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社团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社团活动内容及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学习。让学生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之中加深个人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以及理解,其中法治教育课程的开设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为了尽量避免枯燥性,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社团活动开展的实际条件及要求,营造一个更加轻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保障学生能够与老师进行主动的交流以及沟通,积极的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以及影响,从而规范个人的不良行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区别,为了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各种法治教育活动,老师需要坚持层次化的教学模式,关注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以及互动,注重循序渐进的引导以及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教育教学的公平性以及针对性,实现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综合提升,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以及实践的机会
四、结语
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之中,许多老师开始意识到学生的主体价值,积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发展需求,加强法治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结合,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以及青少年学习兴趣的法治教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环节,在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及理解,以此来实现针对性的调整,保障学生获得了更多自主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云媛.具身认知视野下的教学因素分析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
[2]杨晶,覃文杰,周巍.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武汉市调查数据的分析[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329(05):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