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美术课程建构的探索与实践

2020-06-01 10:17蒋锡云马骏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经验美术

蒋锡云 马骏

在 “创客教育理念”引领下,我园教师建构了园本美术课程,打破了一般美术教学活动从欣赏到创作或从模仿到创作的教学模式,引领幼儿从美术内容的产生、材料的准备等方面全程参与美术活动各个环节的设计,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大膽地表现和创造,让作品更有想象力和情感。教师带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用心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手去创造,幼儿亲历创造的每一个环节,借助手工、绘画等艺术方式, 大胆地将自己的想象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获得快乐想象、敢于创造、乐于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一、传递开放信息,促进教师课程审议设计能力的提升

课程创建的过程是教师与周围环境的主动作用及教师群体间的信息传递、技能交换、智慧碰撞和文化构建的过程。在交流中,每位教师都有充分参与讨论的机会,在开放的交流环境中,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是非常通畅的。在美术课程的建构过程中,我们逐步建成了以美术创作为核心的课题活动设计脉络,确定了每学期围绕一个大的美术主题,班级、年级组围绕日常教学内容设定小的美术课题的思路,通过互动研讨,帮助教师分析课程、理解课程、设计课程。

(一)关注核心,以大小主题贯穿课程设计

在课程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每学期会组织全园教师共同设计一个以材料为核心的大主题活动,如树叶、树枝、纸、帽子、旧衣服等,并组织全园师生和家长围绕一种材料进行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活动。幼儿全程参与活动内容的设计、材料的准备、活动的实施等环节,逐渐形成基于儿童立场的园本美术课程的经典内容。同时,我们还围绕枇杷、蒲公英、牵牛花、铅笔屑、鸡宝宝、紫藤花、桑叶、梅花林等设计了小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均可以从语言、社会、健康、科学等不同领域出发,把各领域活动中的美术要素串联在一起,帮助幼儿从不同视角、不同途径获得艺术创作的经验,使幼儿的艺术创作更加全面、立体且富有情感。

(二)注重开放,让幼儿成为课程设计的主人

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既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又是我园课程研究的重点之一,这要求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为幼儿提供自主创造的机会和条件。我们首先通过集体研讨,让教师明确在教学环节中有哪些空间可以开放给幼儿,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去创造、表达。在实践中教师逐渐发现,课题的产生、材料的提供、创作的过程、呈现的方式、评价的内容等都可以放手给幼儿。有了这样的意识,教师开始把幼儿当成课程实施的伙伴,会带着幼儿一起设计教学活动。同时,幼儿园也给教师提供了空间,鼓励教师大胆创新,认可教师的设计思路,在尊重他们原有想法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我园每学期设计的原创教学活动均在十节以上。

(三)强调感受,将幼儿经验融入课程设计

基于幼儿经验的创作和使幼儿亲历创作全过程的课程观,促使教师不断研究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我园教师意识到,要让幼儿大胆地创造与表现事物,就一定要让幼儿对该事物有相关的认识和表象经验。这样,幼儿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灵动且富有个性。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会主动考虑和充分挖掘幼儿的已有经验。如果幼儿缺少相关的经验,教师会先从不同领域开展相关的系列活动,再组织艺术创作活动。如在开展“夏天”这个主题时,幼儿对小区里的枇杷树产生了兴趣。于是,教师组织幼儿观察枇杷、吃枇杷,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枇杷,获得相关经验后,教师再组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不同材料、不同技法去表现枇杷。这样,幼儿所呈现的枇杷作品才丰富多样、不拘一格。

(四)研究材料,将材料开发融入课程设计

艺术创作离不开材料的支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班的深度创作。我们围绕锡纸、树叶、树枝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研究,引导幼儿用同一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探索材料使用的深度和丰富性,并尝试围绕同一种材料,探索在不同年龄段使用其进行艺术创作的适宜方法和形式。以锡纸为例,小班用一把抓和裹的方法,将锡纸包裹在核桃、短树枝、花生等材料的外面,然后将材料进行拼贴,组合成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中班则通过在KT板上画线——沿线打胶——包裹KT板——涂色等四个步骤,制作出具有波普风的锡纸彩画;大班通过用锡纸拓印、包裹树叶,将一片片树叶组合拼贴成一朵朵小花,再合作,将树叶花组合成一幅大型半立体画“打翻的精彩”(花从花瓶里流淌出来)。显然,只要选择适宜的表现方式和制作方法,同一种材料也可以运用在不同年龄班。而表现方式和制作方法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和幼儿讨论决定。当然,并不是所有材料都适宜进行深度的艺术创作,这就需要教师在事前认真研究材料,充分挖掘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本身的艺术价值。

二、建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

课程的创建实施是全体教师参与和互动的过程,也是基于创造的学习过程,它不仅丰富了课程本身的内容,培养了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转变了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引领教师建构教学智慧,从幼儿的视角去认识、尊重、欣赏和支持幼儿的创作,呵护幼儿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美术兴趣的同时,不断丰富和积累教学形式、策略和途径,从而提升自己的课程实施能力。

(一)关注学习兴趣,注重体验,玩中创

幼儿的学习是以兴趣为主导的,我们应走进幼儿的生活,观察幼儿,倾听他们的心声,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发现他们喜好的事物,共同去观察、了解和发现。例如,在发现幼儿喜欢草莓后,教师便带领幼儿去草莓棚里走走、看看,采摘草莓,比一比草莓大小、尝一尝草莓味道……当幼儿回到教室后用油泥捏出大大小小、歪歪扭扭的草莓时,他们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当教师将赏心悦目的草莓艺术作品呈现给幼儿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哇”时刻。教师从成品赏析开始引发幼儿的创作愿望,让幼儿在探究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和理解美术的基本要素,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

(二)关注个体差异,满足需求,学中助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速度进行学习。每位幼儿的经验不同、能力不同、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美术创作中成长的足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具體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因材施教。活动中教师可提供多种制作材料、多样制作工具以适宜不同能力和水平幼儿的需要,并细心观察不同幼儿的困惑,有针对性地采用材料提示、工具特点分析、范例解说等指导方法。在组织幼儿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将幼儿遇到的问题呈现出来,帮助幼儿在同伴分享中汲取自己的所需。

(三)关注思维拓展,激活创新,点到面

创客是以体验教育、创新教育为理论基础,以幼儿为中心,并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其核心要素是“基于创造的学习”。我们通常从幼儿的兴趣点、生活经验、文学艺术作品导入美术活动,引出幼儿关注的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的思考。我们让幼儿自主把玩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材料将自己独特的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帮助他们梳理困难、借鉴他人经验、发现作品的创新点,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关注实践问题,综合运用,跨学科

幼儿在操作实践中学习,他们从问题出发,在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经验,这对于年幼的他们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例如,在用树枝组建机器人的过程中,大班幼儿将设计图变为立体的树枝模型需要转化空间思维,加工树枝需要使用木工工具,组合树枝需要用到各种粘贴材料,而要想使树枝站立起来,则需要寻找平衡和支撑的方法。事实上,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经验的过程,这也是美术课程追随创客理念的核心所在。

(五)关注个性发展,创意表达,录轨迹

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每位幼儿都会用眼睛去发现、用头脑去思考,他们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往往独一无二。例如,美术教学活动“我爸爸”以同名绘本导入,在激发幼儿创作思路的过程中,教师提供了许多造型奇特的爸爸的照片,然后请幼儿谈自己爸爸的有趣之处。在有了以上情感的积淀、表象的积累后,幼儿在创作时脑洞大开:有的爸爸头发变成了小鸟,有的爸爸胡子变成了面条,有的爸爸脸孔变形成小鱼……三十多名幼儿的作品表现出趣味横生、姿态百出的画面,他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个关于爸爸的与众不同的故事。教师和幼儿记录下这些创作的美好时光,一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经验美术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美术篇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