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蓉
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必然伴随着中国城市崛起和走向世界。城市竞争正逐步成为全球竞争焦点,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已经成为城市在全球范围吸引、汇聚和配置优质资源要素的核心资产。成都已经具备了进入国际城市序列的基本条件,正加快建设新兴世界城市,如何建立起相匹配的国际传播能力与传播体系,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新挑战。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的系列重要论述,持续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提能力,吸收前沿传播理论,借鉴先进城市经验,走出一条城市国际传播创新之路,讲好中国故事成都篇章,扩大城市国际影响,更好担负起“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国际话语权的系列重要论述是我们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明确要求要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鲜明提出塑造“四个大国形象”的新目标、讲好中国故事的新策略、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新思路、融通中外的新理念、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任务、以文化人的新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国际话语权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根本遵循,必须深学细悟、融会贯通,坚决以此指导工作、推动实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城市崛起、走向世界。中央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历史使命,被确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一极,省委发展战略前所未有地突出成都“主干”地位。市委践行新思想,勇当“主干”,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推进成都迈向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市委的战略谋划和全市的创新实践本身极其富于传播性,为城市扩大国际影响提供了大量丰富素材,成都的国际传播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
成都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城市竞争,要在全球吸引优质要素,其国际影响力必须先期到达。为此,必须始终创新举措,重塑外宣格局,积极构建与世界城市、一线城市相匹配的国际传播新格局,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契机谋势造势、以在全国全球争先进位实践聚力汇场,全面提升成都的国际知名度,用新思想指引下的成都蓬勃兴旺故事助力国家“展形象”,扩大成都的全球影响。
成都市国际传播基本情况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城市宣传守正创新,城市国际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一是开放化,城市宣传形成多元参与的传播格局。主流媒体、互联网自媒体、对外文化与经贸交流活动、国际国内智库等多维度形成对成都的合唱,成都影响持续扩大。最具国际权威性的布鲁金斯学会发布《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成都位居全球300个城市第3、中国第1;城市化发展水平研究智库GaWC发布《世界城市评价报告》,成都在上榜的中国城市中名列第5;持续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新一线城市”榜首。二是策划化,城市宣传进入主动设置议题的新阶段。主动策划,讲好中国故事成都篇章。持续展现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国际门户枢纽、经济澎湃、文化名城、未来之城、熊猫之都等奋进与美好形象,彰显了成都“近悦远来”的深厚文化、创新品格、生活美学、时尚气质,“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更加深入人心。持续保持话题热度,两年来,成都获得主流媒体、境外(涉外)媒体报道5000多篇,居全国各大城市第四,居国内主流媒体中全国显示度第二。三是人文化,城市宣传坚持突出天府文化的深厚魅力。以文化人,从受众心理感受及其所引起的行为出发,依托世界文化名城目標和“三城三都”建设,传播天府文化,增加受众对成都的良好感知、情感认同。以天府文化贯穿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熊猫亚洲美食节、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国际时尚周等境内外交流活动,力推天府文化交流走出国门。
对标纽约、巴黎、东京、新加坡、上海五座世界名城,从城市营销活动、城市品牌建构、城市文化彰显、传播能力构建等进行分析,在国际竞争和国际语境下的成都国际传播短板在于国际传播能力与城市发展格局不相称。具体来说:
一是顶层设计不足。系统谋划成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形象定位不够,城市形象定位多、宣传语多,多个碎片化“标签”不容易让人形成对成都的整体印象,“我是谁”“影响谁”“用什么来影响”的研究需要深入,国际语境下成都价值、气质、活力的体系化塑造不够。二是国际传播渠道不足。国际主流媒体、国际主流智库、国际文学影视手段等三大渠道缺乏开拓,国际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的成都话题不多,市级媒体国际传播力不强。三是议题设置国际化不足。面对老牌世界城市,成都美誉度宣传如何差异化,如何以国际受众习惯方式获取全球注意力,议题议程、话语姿态如何国际化,尚未破题。四是国际化人才不足。缺乏既熟悉新闻运作、营销整合,又掌握社交媒体技巧、深谙跨文化沟通,具有国际视野、熟练使用英文的专业人才。
下一步努力方向
坚定贯彻新思想,坚持国家站位,借鉴国际方法,切实建立与成都世界新兴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传播格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成都篇章,让世界了解成都、看好成都。
(一)强化顶层设计。精准定位国际形象,明确向谁传播、传播什么、怎么传播。
一是全面对标上海、伦敦等城市,制定国际传播三年行动计划,整合对外经贸与文化交流活动资源,统筹推进外宣业务、传播渠道、议题设置、内容表达、品牌塑造、人才建设,全方位重塑成都外宣格局、提升城市外宣能级,获取全球高度注意力。二是突出成都新兴世界城市的形象定位,突出天府文化人文艺术气质和创新创造特质,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国际消费城市、国际门户枢纽、世界文化名城、三城三都、东部新区、熊猫之都、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新经济新动能、社区发展治理等魅力,展现成都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建设未来之城的创新实践,展现成都的蓬勃态势与生机活力,展现成都的温暖关爱与生活宜居。三是目标受众瞄准重点区域、主流人群,聚焦发达国家和国际企业,聚焦高端人才和青年,精准画像不同国别、不同文化圈受众群体的特征与需求,贴近国际关切,提高传播实效,力求影响主流人群,吸引全球优质要素。
(二)全面拓宽国际传播渠道。坚持“渠道为王”,开辟国际主流渠道,汇聚全球资源,“遇水搭桥”“借船出海”,打出品牌化国际传播组合拳。
一是主动联系国际媒体,开展合作,借口发声,扩大影响。向境外主流媒体推送“成都故事”,深化国际友城媒体互访,用好驻蓉领事机构、国际友城等资源,扩大成都形象海外传播覆盖面。二是开辟国际智库渠道,借力国际各类专业机构声音,营销成都。支持海外权威智库、国内外高端咨询公司、海外公关顾问团队等入驻成都,虹吸跨文化传播智囊机构,建立城市国际传播专家智库,为成都国际传播事业出谋划策。三是借力国家高端外访等高级活动平台,借力央级媒体驻外机构,宣传成都。着力建设成都“外宣厨房”,主动向中央和省级涉外媒体、海外华文媒体等合作传播,扩大成都声音境外主流媒体落地率。四是强化事件传播,整合全市各类国际经贸活动、国际文化活动、重大项目、展会等资源,向世界传播成都美誉。建立海外传播基地,开展国际合作计划,成立国际营销合作联盟,开拓外宣品海外发行渠道,推动更多境外主流媒体和华文媒体在蓉设立分支机构。五是加快培育市级英文媒体,提升《每日经济新闻》英文网站、GO CHENGDU网站、HELLO CHENGDU杂志,强化英文内容生产。适应数字化和“微时代”要求,建设基于互联网传播、以“一带一路”国家受众为主要方向、以社交媒体账号和成都英文门户网站为骨干的国际新媒体传播矩阵。六是支持企业、学校、社会等机构成为传播主体,扩大参与。加强企业外宣,鼓励一批“走出去”市属国有企业开展城市国际传播工作。加强高校外宣,通过联合研究、学术探讨、学生交流等方式,加强与境外高校和学术机构的深层次合作。加强经济外宣,用好自贸试验区、国别园区以及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等经济活动宣传成都。加强民间外宣,激发文化、旅游、美食、贸易等机构积极性,参与到扩大成都美誉度的宣传中来。
(三)主动设置国际交流议题。深刻把握国际传播中价值观接受、社会与行为关注、话语表达与理解、传播互动等四个核心要素,将跨国传播转化为受众的兴趣与偏好。
一是以天府文化牵手世界,增强概念化能力,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学、影视、音乐、艺术精品,打造文化、科技、艺术、生活融合的数字产品,使成都故事更高效、更广泛地抵达受众,用城市乐观友善人文光辉提升感染力。二是扩大跨文化沟通,策划国际文化交流、国际经济往来等高品质活动,增加时尚设计与艺术话题,突出城市开放包容胸襟与文化繁荣高级气质。加快引进国际品牌机构,策划引入国际艺术博览会,升级打造亚洲美食节、国际非遗节、国际时尚周等一批文化名片,构建国际文化交流高地。三是发展创意空间,吸引世界设计机构、国际艺术家驻留创作,提升文创街(园)区、博物馆的国际影响。以文化与审美为核心,匠心打造世界级水平艺术设施,建立国际水准的公共艺术区,举办国际艺术节活动,打造一批国际化的文化消费空间,让成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必选之地。四是强化场景营销,抓住成都营城逻辑深刻变革,场景营造驱动城市发展革命的契机,针对不同国别、年龄层次、职业类型、文化圈层等群体,深度挖掘智慧智能、科创空间、创业平台、美学体验、生活特质、公园形态等城市场景,向受众精准传递场景营造带来的城市机遇、生活美学和人文价值,大力开展大运会等重大赛事营销,讲好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故事,以沉浸式、体验式宣传增强传播感染力吸引力,彰显城市现代化国际化风采。五是探索话题的国际化方式,“成都想说”须结合“受众想听”,“自己说”结合“被人说”,润物无声地讲述成都。坚持“以小见大”,以小切口、小故事、小角度讲述城市发展故事;坚持“化远为近”,找准情感共鸣点、利益交汇点;坚持“化文为图”,用图片、漫画、视频等让故事更鲜活。
(四)加快走进国际互联网社交平台。互聯网社交媒体已成国际舆论流通的重要场域,成都必须在国际信息流动中放大声音,构建全面协调、重点突出的立体营销体系。
一是技术逻辑与数据逻辑已随人工智能深刻影响国际传播,将充分应用数据挖掘、机器写作、精准推送等方式扩大宣传,整合优质UGC、PGC、OGC资源,优化采集、创作、编辑、推荐、推送等流程,保障优质内容持续输出。二是国际互联网社交平台海量的生活化话题,正好吻合成都生活城市特质。以生活化内容为重点,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LinkedIn等国际平台上,策划更多成都话题,培育更多发声者,鼓励在蓉外籍人士、行业精英和自媒体大V等,面向世界讲成都,形成广泛影响。三是推动市级媒体尽快走入国际互联网,开设国外社交账号发出成都声音。坚持“移动优先”,提速成都市级媒体新闻和外宣网站的品牌化、平台化、国家化进程,加快建设天府国际传播中心,打造“天府文化海外传播精品矩阵”,全力打造每经英文网、成都发布、锦观、看度、YOU成都等新媒体品牌。四是加强人才建设,下功夫培育国际传播专业化队伍,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所、咨询机构做强专业支撑。创新人才吸引机制,集聚一批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品牌运营、媒体传播等领域领军人才与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