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三农”新篇

2020-06-01 07:25任振鹤
群众 2020年8期
关键词:强富美高三农习近平

任振鹤

2014年12月,習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要求我们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希望江苏带好头、领好向,把“四化同步”发展真正落到实处,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今年是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脱贫攻坚战的巩固提升之年,开启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奠基之年,也是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总体战的大考之年,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确保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出更加坚实步伐,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三农”新篇。

一、深刻践行“新思想”,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成效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抢抓发展机遇,战胜风险挑战,充分发挥农业基本盘、“三农”压舱石的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用新思想锚定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实践反复证明,只要我们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去做,工作就会富有成效、事业就会不断进步;反之就容易出现偏差,甚至走上弯路。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对江苏“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振了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图景变为现实。

二是用新思想解放思想。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三农”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上世纪80年代发展乡镇企业,90年代推进贸工农一体化,进入新世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等,无不引领全国“三农”发展潮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很多好做法、积累了很多好经验,但也形成了一些固化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繁重的发展任务,江苏“三农”如何破难题、作示范?需要我们对标对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思想统一思想,用新思想解放思想,打破惯性思维,跳出旧有格局,创造性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课题,推动江苏“三农”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用新思想引领发展。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进“三农”大局积极向好、行稳致远。从本质上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新发展理念不断彰显和落实的过程,我们要以创新发展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以协调发展补上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以开放发展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以共享发展增进农民福祉,通过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四是用新思想破解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仅有科学的思想方法,也有科学的工作方法,不仅提出“过河的任务”,而且交给我们过河的“桥和船”。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按规律办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科学把握乡村演进规律,因地施策、因村施策、精准施策,不追求速度、不刮风搞运动。要以问题为导向,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新思想就是一座宝藏,很多困扰我们已久的难题,都可以从中寻得有效方法,找到最佳答案。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碰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我们要积极主动向新思想寻道问策,切实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二、直面问题“深检视”,加快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江苏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重点是“三农”,关键在“三农”,成色看“三农”。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对照相关的定性定量指标,把全面小康的各项收尾工作抓紧抓实抓细,争分夺秒把新冠肺炎疫情延误的“功课”补回来,确保建成一个不留盲点、少有短板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

一是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2019年,我省已经基本完成省定扶贫目标任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今年,主要任务是巩固脱贫成果,目标再聚焦、措施再强化、底线再兜牢,切实提高扶贫的质量和成色。要落实“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成果,坚持标准不降、政策不变、队伍不散、力度不减,确保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与脱贫攻坚收官要求相匹配,户脱贫、村达标、县摘帽后,攻坚期内帮扶政策要继续执行,留出“缓冲期”,防止“政策断崖”。重点帮扶县区摘帽后,不能有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的想法,务必坚守初心、保持定力,把脱贫的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要进行“再筛查”确保脱贫真实,对已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排查,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坚决防止“数字”脱贫、“指标”脱贫问题。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和刚脱贫对象,建立监测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发现返贫致贫及时纳入帮扶。一些地方探索开展的公益岗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做法,有效防止了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掉队,值得总结推广。对支出型贫困家庭和部分既不能通过产业就业脱贫、也不符合低保救助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等特殊群体,要研究落实针对性扶持政策,特别要强化救助政策保障作用。要跑好“接力赛”解决相对贫困,支持经济薄弱地区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要系统总结各地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做法经验,选择指导部分县围绕2020年后扶贫政策转型开展试点,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为全国积累经验。

二是打好苏北农房改善“攻坚战”。农村住房问题是苏北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省委省政府从推进“四化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高度,部署推进苏北农房改善工作。实施一年来,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农房改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受到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四个导向”,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要突出责任导向,强化担当抓落实。农房改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涉及面广,必须严格落实“省政策指导、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这个责任链条中,市县既是实施主体,也是责任主体,特别是县委书记、县长要履行好主体责任,绝不能把本应属于本级的责任推卸给下级,绝不能把本应属于自己的责任甩锅给别人,绝不能把年度目标任务简单摊派、一分了之。要突出系统导向,一体谋划抓推进。苏北农房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地就农房改农房,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统筹考虑城乡布局,统筹安排政策资金,统筹谋划生产生活,统筹建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确立合理的生产半径、就业半径和服务半径,确保农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不反弹。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发力抓整改。建立农房改善专题通报制度,重点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工作推进不平衡、项目规划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现场施工不规范、主体责任不落实等相关问题,发扬斗争精神,克服面子观念,一督到底,清单管理,整改销号。要突出效果导向,考核评估抓提升。对农房改善政策举措、实施的重大项目,都要进行第三方评估,确保农房改善工作落实落地、保质保量、提标提效。

三是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歼灭战”。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要按照“四整治四提升”确定的整治任务和标准,对照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暴露出来的问题,紧盯重点、攻克难点,全面完成整治任务。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归根结底是要让农民群众的生活美起来,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抓垃圾处理、污水处置、厕所革命等工作,必须始终以方便老百姓生活、让老百姓满意为出发点,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效,持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及时总结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好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同打造美丽家园。要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重要抓手。邳州、宿迁等地积极开展农村公共空间治理,通过清理乱占、拆除乱建、整治乱放,改善村容村貌;通过植树造林、治理河道、联通道路,再现田园风光。要总结推广这些好经验,以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实现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塑造井然有序的乡村规则和秩序,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把特色田园乡村作为努力方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基础工作,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则是更高追求。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扩大覆盖范围和发展内涵,因地制宜利用好山区、丘陵、平原等自然环境,运用好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土民情,打造更多具有江苏特点、地方特色、形态各异的美丽乡村示范样板。

三、牢记使命“勇担当”,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探索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的谆谆嘱托,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乡村振兴规划和工作部署深化落实,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展创新性、引领性探索。

一是坚持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首要任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头和基础。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吸引资源、留住人才;只有经济兴盛,才能富裕农民、繁荣乡村。要按照“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备精、路径模式新”的要求,强化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省乡村产业振兴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重点做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强主体”四篇文章。调结构,就是着力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近年来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提供的调整空间和回旋余地,抓住政策环境鼓励调、农民群众希望调的有利时机,推动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提品质,就是着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要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让“绿色”成为江苏农产品的鲜明特质。促融合,就是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不仅是简单打破产业界限,而且要把现代產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体系。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产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产业融合新体系。强主体,就是建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要积极引导各类乡村人才成立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户参与乡村产业发展。要支持引导工商资本发挥资本、技术、信息、市场等优势,多办农民“办不好、办不了”的产业,多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产业。同时,要充分调动小规模农户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其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二是坚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当前农村面貌改善仍然相对滞后,必须更加注重加强农村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要全力拓宽渠道,让农民群众有更满意的收入。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当前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动能减弱、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必须坚持多条腿走路,广开增收门路。既要善于从传统的增收途径中深挖潜力、筑牢基础,也要善于在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中寻找出路、多想办法,不断开辟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加强就业指导,多措并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抓好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为农民增收培育新动能。要深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要强化倾斜支持,让农民群众有更优质的服务。农村仍然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必须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要办好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高农村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示范工程,推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注重制度衔接,让农民群众有更可靠的保障。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要加强对象精准核对,确保应保尽保,同时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调整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要按照每年不低于8%的增幅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严格落实困难群体参保资助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要加快推进设区市统筹,继续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拓展大病保险保障范围、提高报销比例。

猜你喜欢
强富美高三农习近平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