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承文
摘 要:隨着当前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在规模以及复杂性方面同样也取得了理想发展效果,为了更好确保各个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具备较强的价值效益,注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优化极为必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相关施工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尽量确保各类施工技术的应用较为适宜合理,并且可以表现出较强的规范性,避免技术操作不当产生明显威胁。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创新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创新
1 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创新成为了经济发展中各个行业领域的关键词,建筑工程也不例外。正是因为时代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要求更加舒适和便捷,具备多种功能作用,质量和安全只是基础要求,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追求生态环保、节能降耗以及智能化带来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不仅仅在于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解决很多以往施工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隐患,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本保障。很多施工企业也在深入探索技术创新和研发的突破点,从创新的角度来解读各种面临的各类问题,力求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并满足人们需求的发展变化,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具体需求。
2 建筑工程创新施工技术
2.1 预应力技术创新
预应力技术创新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具体是指将预应力钢进行防护之后对混凝土构件进行环绕裹住,利用有关的设备对其采用相应的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创新时还应考虑极限状态下的预应力,应按照荷载需求进行预应力结构设计,以保证建筑工程各环节构件变形和开裂的范围在预测范围之内。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2.2 灌注技术创新
建筑工程灌注技术创新应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钻孔技术施工环节是灌注施工的基础。因此要注意钻孔技术的创新,创新钻孔技术要求在钻孔环节进行之前,对钻孔桩周围进行清理,同时通过精准的测量工具对钻孔位置进行精确测量,保证钻孔的统一,此外在钻孔之前钻孔技术人员应及时调试钻孔机,使钻孔机在钻孔作业中能够保证钻孔工作质量,同时在钻孔施工出现孔坍塌现象及孔卡钻现象时,技术人员应立刻停止钻孔,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其次灌注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向钻孔灌注泥浆时应充分的完善灌注技术,及时补充孔内泥浆,使泥浆充分填满钻孔,以保证桩体的牢固性。
2.3 深基坑支护技术创新
根据我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深基坑是指开挖时深度≥5m 的基坑。由于深基坑技术在地下开挖深度较大,因此在深基坑技术创新中要体现以下几点。首先在深基坑开挖前要求技术人员对工程项目周边环境进行充分的考察,考察范围包括地下管道、光缆、电缆等埋设物、地下岩土与地下水深等参数、附近建筑物特点等。对周围环境进行科学的调查排除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时的障碍,为保证深基坑技术环节的工作效率做好前期准备。其次支护技术创新主要指支护结构设计创新,其包括灌注桩挡墙、连续墙等外墙围护结构,还有锚杆、内部支撑等,在支护结构设计时要求其与深基坑技术方案相吻合,也要对周围施工环境和地下施工状况等进行考察,为工期顺利完成做好前期准备。
3 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水平的策略
3.1 强化树立创新施工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十分开放的经济环境,这也就说明了存在于其中的企业之间竞争会十分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针对建筑施工单位来说,只有不断创新施工技术才能够使自身的竞争力增强。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就不能放弃技术创新的工作。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持续获利,保持较大的利润点,就必须坚持高效率的创新理念,这种高效率不仅表现在技术创新的能力强、速度快,而且表现在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强、速度快。
3.2 促进施工技术创新应用
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坚持高新技术作为导向,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也必须顺应这个趋势。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管理中不仅要加强施工技术创新的力度,同时也应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诉求,即以经济提升为根本目标,平衡经济效益与创新程度,构建战略发展目标,完善施工技术创新的应用模式。例如,在针对外墙施工缝的问题上,硷导墙施工的质量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可通过取消硅导墙并选择在外墙楼层部位安装铁板模板的创新施工方式,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3.3 完善管理体制的创新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不仅局限于施工工艺、技术、原材料等的创造性引进与运用,同时,也应该注重从管理体制入手,强化制度管理、体制创新。
(1)管理制度的创新。要积极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建立责任制管理,同时,也要对责任制进行适度创新,例如:建立产权关系,工程项目股东负责承担经济责任,履行管理职责,达到预期的项目管理目标。同时,也要对法人制度加以创新,以法律、法规、制度等来约束项目法人的行为,使他们能够自觉承担项目建设的法律责任。(2)管理结构的创新。要不断调整并完善工程施工管理功能结构、组织结构以及人员结构,每一个项目人员的配置要不断思索、改革与完善,本着成本控制、造价控制的原则来调整人力资源的选配,促进人力资源力量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3.4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施工的创新管理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创新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的支持,所以,任何管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都必然离不开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此,建筑工程企业必须形成人才创新培养战略,积极吸收并已经极具进取精神、颇具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人才,同时,也要对已有的人才力量、人力资源队伍进行优化整合,通过培训、教育、引导等来塑造其创新意识,鼓励新老员工之间的交流,通过反复交流、沟通,来调整与更新老员工的知识结构,促进其专业技术的创新式发展,定期组织培训工程施工人员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充分调动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在施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使人才的发展更加符合建筑工程市场发展,能够不断适应技术的进步,从而推动企业朝着与时俱进的方向发展与进步,强化企业的创新管理,提高施工技术质量,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如今的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因此在施工技术手段上进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若想要在如此高速发展的行业立足,必须保证自身施工质量的优质,在施工成本上也要控制好,这就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保证企业能在技术手段上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对于其能够更好的为自身创造经济效益为国家创造社会效益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席国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河南建材,2019(2):4~5.
[2] 孙敦振.建筑工程常见施工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9):121~122.
[3] 吕琨.建筑工程常见施工技术与创新[J].山东工业技术,2019(4):108.
[4] 李征.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6):42~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