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年?戚继勇
仙林街道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东麓,是南京市仙林科技城核心区,也是栖霞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32.67平方公里,驻有12所高校,总人口约23万,其中高校师生约18万人。近年来,仙林街道深入开展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强化“网格化”管理,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际安全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安全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还是南京市首家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街道。
“走群众路线,越走越有底气;为群众办事,越干越有劲头;做群众工作,越做越有力量。”这是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2010年6月5日,孙金娣上任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她到仙林报到的第一天,就有几十个老百姓到区委上访。群众诉求复杂多样、社会治理任务繁重、基层组织功能弱化,硬办法不能用、老办法不管用,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孙金娣与班子成员创新推出了“网格化”社会服务机制,把辖区内所有单位、居民的大小事,都和街道“网”在了一起。街道还优化了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与网格相适应的“1+3+N”基层党组织架构,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个驻街单位、每片小区院落、每处建筑工地、每家五小行业。
推行“网格化”以来,街道党员干部每人每天至少巡查网格2次,每月至少上门服务1次,电话、微信始终处于“上网上线”状态,群众有事随喊随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
有了群众的支持,街道、社区党员干部还要与群众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础。连续9年多,街道常态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的“四万走访”活动。以前走访居民是“进不了家”,现在是被居民拉住谈家常“出不了门”。街道建立了“一网情深”等工作交流群,12883名党员干部志愿者进群服务。建成全国首家党群学校,大学教授、大学生、街道社区干部、党员群众志愿者都可以讲课交流,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在孙金娣的带领下,仙林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黄马甲”就是一个服务站、一个志愿者就是一股正能量,顺应新时期群众的新期盼、新需求,不断推进“六化融合”(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群众化、法治化、精细化)社会治理创新,攻破基层管理工作上的诸多难点,赢得居民的拥护和支持。经过9年奋战,街道收获了连续9年上访“4个零”的成绩,打造出新时期城市版的“枫桥经验”,群众满意度长期保持95%以上。
2019年11月2日,仙林街道举办了“一家亲”千家宴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邻里关系。
“很多人问我,有什么秘诀?其实归根到底,只有一条,方法来自群众、经验来自群众、力量也来自群众,群众路线就是我们的看家法宝。”孙金娣说,时代在变,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变。
仙林大学城驻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12所高校,教育资源丰富,家住仙林街道仙鹤社区居民张贯雄就是冲着这些高校搬过来的:“有大学的地方就有文化,有文化的地方才更宜居。”
近几年,仙林街道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汇聚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能量,变人才数量和集聚优势为产业健康发展优势,助力仙林片区高质量发展。2019年上半年,仙林高校与辖区企业达成科技成果合作29项,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6项。
仙林街道驻街高校服务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主任于福秀负责人才引进方面工作,她说:“目前已有十多位高校教师来到仙林创业,部分教师还为栖霞区、甚至南京市都作出过突出贡献。”
1月13日,仙林街道举办2020年党员群众大会,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宣誓。
据了解,仙林街道积极与高校合作建立高校科技园,共同引进科技型、研发型企业,打造了仙林高创中心,将优质发展的人才企业吸纳进高创中心,充分发挥“领头羊”效应,使得原有的人才企业主动发力形成“人才扩军”、以才引才的“磁石效应”,充分吸纳各类优秀项目。
说起仙林的交通,就不得不提2013年的“黑车”大整治。地铁学则路站出口,几位大学生被数十个司机师傅热情“围攻”追问是否打车。如果乘坐地铁到仙林,这就是此前大学城给人的第一印象。
仙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吕东是这场整治行动的“见证人”,他回忆道:“仙林的情况比较特殊,辖区划归前,大部分仙林人都在农牧场工作,文化程度有限,改制后很难再就业,很多家庭只得靠‘开黑车赚钱,所以前几次的黑车整治行动收效甚微。”2007年,地铁2号线开通至仙林,虽说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辖区居民的出行,但从小区、学校门口到地铁站口这“最后一公里”还未打通,居民出行也“离不开”黑车。
为解决区域内交通对接等问题,2013年,仙林大学城管委会开通了6条微循环线路,一辆辆蓝白色的“清新面孔”,勾画出了居民的笑脸。同时,在区委、区政府和仙林大学城管委会的领导下,大学城管委会市政处、区交通局、交警大队等有关单位会同街道展开了“黑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吕东说:“我们也是从多角度思考,经过多方面摸排、梳理,对外街道的居民进行清退,对本街道的居民进行思想教育、介绍工作、解决困难。”家住仙林街道咏梅社区的马素玲回想起那一幕,形容道:“800余辆黑车‘一夜扫净。”
如今,仙林大道的快速建设拉近了仙林新市区与主城之间的距离,地铁4号线的开通让居民和大学生出行更加便捷,发达的交通承载着勤劳质朴的仙林人把家园建设得越来越美。
(作者单位:南京市委市级机关工委,本案例获第二届党建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十佳案例”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