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当下,在展示和塑造好新时代中国形象的具体工作中,中国英文期刊发挥桥梁作用,以英文为载体,以独特的视角向世界介绍中国,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文章从我国英文期刊的发展脉络入手,以发展特点、对外宣传路径探究和未来发展思考三大部分展开,分析当下我国英文期刊发展的特点与模式,并探究其在对外宣传上的作用,以期为业界提供有益借鉴。
【关 键 词】英文期刊;出版;对外宣传
【作者单位】房锦霞,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8.014
一、当下中国英文期刊的发展特点
从历史沿革来看,我国英文期刊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及新中国成立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出版了最早的英文对外宣传期刊——《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增强国际舆论的关注,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于1946年5月17日在上海创立了《新华周刊》,并将该刊行销至世界各大城市。《新华周刊》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立的第一本外文出版物,该刊及时向世界报道当时中国的政治新闻,并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原则、政策及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其内容呈现形式活泼、内容深刻,深受读者欢迎,在国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英文期刊获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宣传期刊,如《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该刊成为来华工作、学习和旅游人士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重要窗口。
从上述的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英文期刊立足本土内容,对外起到了宣传窗口的作用。涉外语言与本土化内容传播构成了早期我国英文期刊最主要的两个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英文期刊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呈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1.内容更加多元,发出新时代中国声音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显要。在全球一体化时代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舆论话语权。当下,我国英文期刊与教育文化、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用多元化的内容肩负着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使命。如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外文局主管,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刊物《对外传播》,曾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刊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视媒体传播创新实践——以马来西亚为例》一文,重点介绍并肯定了厦门卫视开辟东南亚记者站、设立专属演播室及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沿线国家的传播实践与成效,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斐然成绩。
2.立足当下,视角独特
对外宣传的关键之一是避免自说自话,要客观、全面、立体地介绍真实的中国。不少中国英文期刊选择以“小切口、大视角”的方式进行报道,引起了国外舆论的关注。北京周报是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的多语种、多平台的国际新闻传媒机构。除出版《北京周报》英文周刊以外,还出版了《中国与非洲》英、法文月刊和《风度》月刊,以中、英、德、法、日文入驻海外社交媒体及国内各大新媒体平台,读者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傳媒品牌。《北京周报》客观报道中国最新发展,公正评述国际重大事件,传播中国声音的历史进程,为读者提供权威资讯以及实用的信息服务。
3.内容深刻,发出中国强音
优质的内容是我国英文期刊立足国际的关键,而有力度、有深度的内容能使国际了解中国相关领域的最新动向。以由中国传媒大学与美国SAGE(世哲)出版公司联合创办的《全球媒体与中国》(Global Media and China)为例,该刊以中国传媒与世界研究为主,研究内容涉及新闻与传播、传媒艺术与技术、公共关系、文化与创意产业等领域,致力于在全球学术界建立中国传媒的国际化研究标杆,促进东西方的学术交流。这对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的新时代的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传递好中国声音具有积极意义。
4.研究读者喜好,建立期刊海外委员会
英文期刊出版可以通过海外委员会的筹建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读者的阅读需求,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思考方式等特点,精准地给读者介绍中国的方方面面。因此,很多中国英文期刊在出版过程中尤其注重研究读者。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旗下的美国ACC出版公司与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联合出版的全英文杂志Architecture China(后称《建筑中国》)为例,在出版过程中,《建筑中国》得到了很多国际专业人士的支持,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和《建筑中国》基金会,解决了《建筑中国》翻译过程中表达方式及编辑上的问题。如澳洲、美国和英国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均为英语,但在语境表述上又有很大差异,在顾问委员会等团队的帮助和努力下,统一了周刊的表述标准,确保了内容的质量。
5.注重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平台
如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中国英文期刊开始实施国际合作传播的全媒体战略,全面加强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以《北京周报》为例,从2017年7月底开始,《北京周报》与美国《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彭博商业周刊》,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和法国《青年非洲》周刊等世界主流媒体开展长期的机构合作。其中,北京周报社的《中国与非洲》杂志还与南非《星报》、塞内加尔《太阳报》等开展供稿合作,在国际领域强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
二、中国英文期刊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一直以来,如何做好期刊的对外出版工作是业界与学界普遍关心的话题,中国英文期刊要积极探究对外传播路径。
1.本土化成为外宣突破口
期刊想要做好外宣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三贴近”原则强调的不是宣传内容的特性,而是相對的共性。对外宣传与对内宣传是有共性的,如何发现这种共性极为关键。对此,多数中国英文期刊采取本土化战略。具体的实施方式主要是通过建立对外合作的工作机构来实现出版物内容的有关策划和印刷,并实现落地发行。此外,还可以邀请和雇用当地的工作人员参与出版物的发行和读者调研等工作,提高稿件的可控性,实现外宣“三贴近”。以《今日中国》杂志为例,其本土化策略为其文化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新的路径。2004年,《今日中国》作为对外期刊本土化战略的试点,率先走出国门,分别在墨西哥和埃及建立了拉美分社和中东分社,随后把西文版和阿文版的编辑策划、版式设计、印刷发行等前移到对象国。截至2013年,《今日中国》已形成4个语种、5个文版在对象国编辑出版的本土化格局。在本土化过程中,《今日中国》对本地读者的思维和阅读习惯有着更直接和更深刻的了解,真正实现了按需生产。基于此,《今日中国》招聘外国员工,实行了用人机制方面的突破。《今日中国》的本土化的人员配置和内容产品策略满足了外国读者的需求,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率,增强了期刊的竞争力。目前,《今日中国》(英文版)已成为英语地区最有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中文媒体。
2.深耕专业领域
全球视野下,中国多数专业领域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范式,中国优秀的专业领域专家的作品、理念和观点需要被世界看到和听到。因此,深耕专业领域也是我国对外宣传的关键。
以全英文杂志《建筑中国》为例。《建筑中国》于2018年创刊,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旗下的美国ACC出版公司与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联合出版,在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上首发,在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欧美主流国家发行。在建筑专业书店、大型连锁书店、亚马逊等主流渠道都能看到这本杂志的身影。
《建筑中国》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建筑杂志在国外的空白,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此前,中国还没有一本面向全球发行的全英文杂志,而西班牙已有两本向全球推广西班牙建筑的全英文杂志;日本也出版了《A+U》等介绍日本建筑文化的全英文杂志。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西班牙、日本等国家成了普利兹克奖的常客。
在内容选择上,《建筑中国》杂志中70%的内容是关于中国建筑作品的,而剩下30%的内容是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每期杂志都有一个主题,并根据主题选择相应的建筑作品,邀请国内外专业学者对这些主题和现象进行解读和指导。高实用性的栏目策划体现了《建筑中国》的巧思,目前,中国在建筑实践上可以称得上全球领先,但在理论层面则缺乏提炼和阐释的能力。很多国际建筑的专家学者也会来到中国进行交流,但囿于对中国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了解不够深入,其解读难免片面。因此,《建筑中国》通过深耕专业领域弥补鸿沟,起到切实有效的对外宣传作用。
3.媒体融合扩展传播形式
新时代,媒体融合成为趋势,中国英文期刊的对外宣传工作不可忽视这一点。为实现沟通方式和内容产品表达方式的创新,我国英文期刊应通过互联网思维扩展未来格局。例如,外文局的《外国宣传杂志》使用了移动终端作为新的运营方式以布局数字运营,《北京周报》《人民画报》依次发布iPad版本的APP。随着移动终端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声音得以广泛传播。
在未来的发展中,内容与技术的融合、行业之间的融合、产业服务的融合都是大势所趋,中国英文期刊想要在保证内容高质量的同时保持宣传的高效率步伐,就必须推动融合出版,加快互联网资源的建设与优化。
三、中国英文期刊的发展路径
对外传播期刊要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搭建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友好人士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我国英文期刊应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积极配合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强全球化布局,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此外,还要做好四个“进一步”,即进一步明确定位、目标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对外传播期刊的成长时空;进一步增强对外传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满足国外读者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努力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1.解决语境问题,打造独特品牌
目前,我国英文期刊在国外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就是语境问题。究其原因,即期刊没有充分考虑国际读者的阅读需求,过于简单化地处理文章内容,直接把国内的报道或者专业研究翻译成外文。解决语境问题不仅要求相关出版单位认真研究当地读者的喜好,还要树立起品牌意识,以独特的话语表达激发期刊的品牌价值。独特的品牌价值有利于加强读者黏性,扩大期刊影响力。
解决语境问题,打造独特品牌,才能为国家发展开设更多更好的国际交流窗口,搭建更多更好的沟通平台,履行对外传播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和增强国际话语权的使命,推动对外传播期刊发展进入更新的境界、更高的层次。
2.培养专业编辑人才,走融合发展之路
人才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核心推动者。我国英文期刊编辑是否拥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期刊的后续发展。对此,编辑要有意识地发挥产业优势。编辑创新不仅能反映出文化的内在价值,还能进一步挖掘文化的经济价值。因此,我国英文期刊的编辑要将编辑创新和新技术、新思路紧密结合起来,抓住时代风口。而在融合方面,“新传媒人”、“新出版人”和“新编辑人”需要编辑具备信息整合传播及内容策划能力。既要擅于多形式生产融合产品的内容,又要精通各种介质的融合分发。此外,编辑还须具有数据辨识能力,即从数据碎片中还原和挖掘内容的能力,这将成为编辑新的“看家本领”。
出版人做好外宣工作还应掌握两大“看家本领”。首先,探索建立新机制,保证本土化战略。推进我国英文期刊发展的根本保障,除资源以外,更重要的是体制。因此,出版人一方面要创新本土化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科学、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做好效果评价、奖惩和资源投入的标准制定和实施。其次,肩负使命担当,做好宣传。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精神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文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我国英文期刊的编辑工作要着眼全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在热点、语言、对外宣传及内容形式等方面把好关,对本国的传统形成统一的认识,以中国梦引领对外宣传,加强创新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
总而言之,“三贴近”原则是我国英文期刊对外宣传的工作指南,切实做好我国英文期刊的对外出版工作,是稳步推进文化工作“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莹,姚远.中国外文对外宣传期刊的历史考察[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98-101.
[2]黎林红.面向东盟传播的边境外宣类期刊传播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荷花》《湄公河》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22):250-251.
[3]刘聪.对外宣传策略浅论[J].今日中国论坛,2005(9):27-28.
[4]黎林红.论外宣类期刊《荷花》的对外传播策略[J].新闻传播,2012(12):249.
[5]张振华.对外宣传——用什么说话[J].电视研究,2005(2):4-7.
[6]顾明.美国《时代周刊》见闻[J].新闻记者,1999(6):62-64.
[7]姜龙飞.讲好档案里的中国故事[J].档案管理,2018(2):84-85.
[8]林铭纲.宋庆龄与《中国建设》[J].上海党史研究,1995(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