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学校课程

2020-06-01 07:53郑蔚青张杰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学校

郑蔚青 张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学校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建设势在必行。学校秉承“敬业、务本、质朴、诚信”的校风,依据“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有担当的人”的育人目标,确立了课程建设整体目标:立足本校,放眼未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融入课堂、融入学生活动,培养人格健全、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素质全面,有担当、肯担当、能担当、会担当的优秀人才。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

我们梳理学校的历史发展与办学特色,从课程建设整体目标出发,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生命成长,逐步构建“人文奠基,科技领航”课程体系框架,这一框架包含:一个目标——培养有担当的人;两类课程群——“奠基课程群”和“领航课程群”,其中,“奠基课程群”更加侧重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人文、科学、艺术素养的提升以及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的塑造,“领航课程群”则是在“奠基”课程的基础上,依托学校已有的精品、特色课程以及在大学和科研团体支持下开设的课程群落,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层面实施——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个性化探究课程;四大领域——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欣赏、健康与生活。

2.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例如,通过“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以及国防教育、革命史教育、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课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祖国繁荣是我们的光荣,祖国衰落是我们的耻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起民族自信。

二是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例如,通过生涯规划课程,学生们不仅能清晰地认识自我,并且逐渐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进而更加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逐步增强,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良好风尚。

三是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例如,通过各学段的思品课、道法课、思政课,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通过学习方法指导课,鼓励学生坚韧豁达、奋发向上,使学生们能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的途径

融入国家课程。干部教师研读《指导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领悟内涵,系统梳理各学科相关教育资源,探索在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方式,开展相应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例如,在语文、历史、思政等文科教学中,让学生时时处处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又如,在数学、物理等理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数学、天文、建筑等方面曾领先世界的成就介绍给学生,不仅能拉近学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置身于文化背景中,真切感受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融入校本课程。根据学校资源条件和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学科拓展课和社团活动开设专题教育或特色课程。如高中开设的阅读经典课程、诗歌吟唱课程,初中和小学开设的博物馆课程、民族舞蹈课程、围棋课程等,都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融入综合实践课程。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优势,选择特定资源或特定主题开展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如“歌风诵雅,端午诗会”“弘扬国粹,月棋中秋”主题活动等,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传统文化,开阔眼界,培育情感。

融入校园文化的隐性课程。主要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的精神和物质环境中,发挥传统文化特有的育人功能,如融入校园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等。

4.分学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例如,让学生通过语文课、艺术课了解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通过思品課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等。

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如每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篇目;通过京秀、绘画、篆刻等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

初中学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例如,让学生通过书法课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通过每日诵读古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等;通过科考、研学等活动,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

高中学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例如,让学生在语文课上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等;通过国内外的游学、研学活动,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实践研究是一个持久浸润、不断改进与探索的过程,学校将继续遵循教育规律,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为培养有担当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学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