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蔚青 张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学校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建设势在必行。学校秉承“敬业、务本、质朴、诚信”的校风,依据“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有担当的人”的育人目标,确立了课程建设整体目标:立足本校,放眼未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融入课堂、融入学生活动,培养人格健全、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素质全面,有担当、肯担当、能担当、会担当的优秀人才。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
我们梳理学校的历史发展与办学特色,从课程建设整体目标出发,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生命成长,逐步构建“人文奠基,科技领航”课程体系框架,这一框架包含:一个目标——培养有担当的人;两类课程群——“奠基课程群”和“领航课程群”,其中,“奠基课程群”更加侧重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人文、科学、艺术素养的提升以及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的塑造,“领航课程群”则是在“奠基”课程的基础上,依托学校已有的精品、特色课程以及在大学和科研团体支持下开设的课程群落,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层面实施——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个性化探究课程;四大领域——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欣赏、健康与生活。
2.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例如,通过“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以及国防教育、革命史教育、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课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祖国繁荣是我们的光荣,祖国衰落是我们的耻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起民族自信。
二是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例如,通过生涯规划课程,学生们不仅能清晰地认识自我,并且逐渐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进而更加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逐步增强,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良好风尚。
三是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例如,通过各学段的思品课、道法课、思政课,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通过学习方法指导课,鼓励学生坚韧豁达、奋发向上,使学生们能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的途径
融入国家课程。干部教师研读《指导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领悟内涵,系统梳理各学科相关教育资源,探索在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方式,开展相应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例如,在语文、历史、思政等文科教学中,让学生时时处处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又如,在数学、物理等理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数学、天文、建筑等方面曾领先世界的成就介绍给学生,不仅能拉近学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置身于文化背景中,真切感受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融入校本课程。根据学校资源条件和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学科拓展课和社团活动开设专题教育或特色课程。如高中开设的阅读经典课程、诗歌吟唱课程,初中和小学开设的博物馆课程、民族舞蹈课程、围棋课程等,都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融入综合实践课程。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优势,选择特定资源或特定主题开展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如“歌风诵雅,端午诗会”“弘扬国粹,月棋中秋”主题活动等,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传统文化,开阔眼界,培育情感。
融入校园文化的隐性课程。主要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的精神和物质环境中,发挥传统文化特有的育人功能,如融入校园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等。
4.分学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例如,让学生通过语文课、艺术课了解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通过思品課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等。
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如每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篇目;通过京秀、绘画、篆刻等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
初中学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例如,让学生通过书法课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通过每日诵读古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等;通过科考、研学等活动,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
高中学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例如,让学生在语文课上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等;通过国内外的游学、研学活动,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实践研究是一个持久浸润、不断改进与探索的过程,学校将继续遵循教育规律,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为培养有担当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编辑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