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兴东
【摘 要】 秸秆、畜禽粪污,是当前农牧业生产的附属品,不进行环保处理,污染环境。将其收集、发酵,用于生产生物质环保育秧盘、有机肥、食用菌基料、育苗基质等,实现取之于田,还之于地,循环再利用,变废为宝,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秸秆;畜禽粪污;生物发酵;循环利用
[Abstract] Straw, animal manure pollution, is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of accessories, do not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reatment,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t is collected and fermen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mas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eedling plate, organic fertilizer, edible fungus base material, seedling substrate, etc., so as to realize the harvest in the field, return to the ground, recycle and reuse, and turn waste into treasure,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straw; manure contamina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iological fermentation; recycling
随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提高,农作物秸秆量也明显增多,加之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化、煤气化等的普及,传统的以秸秆为燃料的时代已经结束,大量的作物秸秆遗弃在田间,一烧了之,污染环境,资源浪费。为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求全面禁止焚烧,但光堵不疏,无法做到。养殖业也由原来的一家一户散养,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建设标准化奶牛场、养猪场。由于受环保严管的影响,南方的一些养殖场,也纷纷向北方转移,仅林甸县就有规模化奶牛养殖场31个,奶牛存栏5.6万头;全国最大的规模化养猪场——牧原公司也落户林甸,年出栏300万头。在满足市场对肉、奶需求的同时,相应产生的畜禽粪污的也留在了当地,环保处理也必须实现达标排放,企业才能良性发展。
1 秸秆、粪污综合利用面临的问题
1.1 秸秆产量大、分布广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十六年连丰,以玉米、水稻为主栽品种,粮食产量高、秸秆等生物质产量也高,玉米每亩产秸秆大约600-800斤、水稻每亩产秸秆500-700斤,仅这两大主栽品种,全省年产秸秆大约 1.3亿吨,分布在全省各地,为秸秆禁止焚烧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各级政府加强管理,派出人员在乡村一边宣传禁烧的意义,一边巡逻制止,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但效果不够理想。
1.2 作业环节多,运输距离远,成本高
粮食作物机收后,秸秆需要用机车搂成趟子或归拢成堆,再用打包车打成圆包或方包,否则无法运输,然后用插车把打成的包装上机动车,运到发酵点或有机肥生产企业,企业再把打成的包散开,堆放在发酵池内,与牛粪分层混拌在一起,撒上发酵剂,浇水、压实等,并需要进行翻倒。所以说,经过多道手续后,人工成本、机械费用增多,使原本不值钱的秸秆,成本明显增加,为秸秆综合利用增加了费用。
1.3 秋冬气温低,秸秆发酵慢、费用高
黑龙江省秋天时间短,冬雪来得早,农民玉米收获完后土地已经封冻,秸秆回收时间仅有半个月到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如果遇到大雪来临,秸秆回收被迫停止。有时,打成包的秸秆在田间,都无法运回。加之冬天天气短,作业时间有限,这些,均造成秸秆收集费用的增加。同时,秸秆是体积货,运回的秸秆占用场地大,又不便于防火,无法贮存,所以秸秆运到企业后必须及时堆放发酵,但冬季气温低,发酵温度不够,必须添加发酵剂、热源等,并且,发酵时间长,增加秸秆利用成本。
1.4 农民观念落后,对秸秆处理、利用不重视,制约机制少 农民还沿用传统的观念,到春种时,一烧了之,他们不考虑秸秆焚烧给环境造成的影响。政府禁止焚烧,只能靠行政命令,只堵不疏,只能是让农民焚烧的时间延后。到明年春种时,不烧无法播种,农时不饶人,最后大部分还是烧掉。
1.5 龙头企业效益低,积极性不高
本不值钱的作物秸秆,经过以上多个环节后,成本成番论倍地增加。而农民传统种植习惯已经改变,使用化肥投入不多、施用简单、效果明显,而施用农家肥,成本增加、效果缓慢。致使农家肥价格低,甚至无人问津;价格低廉,也致使有机肥厂效益差,生产积极性不高。
1.6 畜禽粪污运输难,不易发酵
奶牛粪污含水量大,不易发酵,也不好运输,肥力相对低;养猪场的粪污肥力可以,但臭味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大。
2 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模式
大庆碧野农业开发公司,坐落于大庆市林甸县,是一家集秸秆、牲畜粪污等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循環企业。近几年,在黑龙江土肥站、省农科院土壤研究所、林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的支持下,对秸秆、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先后研发生产了秸秆生物质环保水稻育秧盘、花卉、蔬菜育苗盘、育苗基质、食用菌基料、有机肥、棚室土壤改良基质等系列产品,使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迈向一个新步伐,受到市场的欢迎和领导的重视。目前,产品销售到林甸周边县及农垦系统,实现了取之于田、还之于地,实现了循环利用。
2.1 生产环保生物质水稻育秧盘、花卉、蔬菜育苗盘,实现育苗的“一次革命”
传统的水稻育苗秧盘,花卉、蔬菜育苗营养钵、育苗盘,均是用塑料等原料制作,在育苗后,不能分解,如果留在田间及周边,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收集,相对成本增加。经常出现水稻插秧后,蔬菜基地移栽后,育苗盤散落在地头,沟边,影响乡村环境、优美乡村建设。用秸秆、畜禽粪污,经过发酵后,适当加上一些营养物质,用专用设备压制成盘,加上基质,即可进行育苗。按照正常育苗程序进行管理,由于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随着种苗的生长,环保生物质育苗盘,逐步被种苗的根系分解,吸收。育出的秧苗毛系根多,根多根壮。在移栽时,育秧盘随同秧苗一同移栽到田间,即不伤苗、不缓苗,也不污染环境,同时,也给秧苗带来一定的营养,可以说,用秸秆、畜禽粪污生产的生物质育苗盘,是实现育苗的“一次革命”。
2.2 生产水稻育苗基质、棚室蔬菜育苗基质,实现土壤无土改良
传统的水稻育苗基质,或者棚室蔬菜育苗基质,多是以草炭土为主,不但取土难,还破坏环境,无法持续发展。林甸县碧野农业经过多年实践,研发的用发酵后的秸秆及畜禽粪污,按要求进行调酸及添加育苗需要的肥料、微量原素、生物菌等,生产的秸秆生物质环保育苗基质,完全替代传统营养土,不但解决了育苗取土难,破坏环境、植被,同时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大气污染、牲畜粪便乱堆乱放环境污染、地下水污染等问题,而且还减少了育苗生产前筛选基质、调酸等生产环节,降低了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环保生物质育秧基质,具有防病、抗病、保水、保肥、保温性能好,透气、透水性强,育出的稻苗,根系发达,比传统土育苗多出一倍多,根粗、根壮,返青快,成活率高,特别适合种植有机水稻、绿色蔬菜等,可提前5-7天成熟。
近年来,由于温室大棚种植连作,化肥施用量过大,致使土壤酸化、板结,造成病虫害增多,产量、品质双下降。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生产的蔬菜栽培基质,能有效提升棚室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调解酸碱度,增肥地力,解决目前耕地越种越瘦、越种越板结的问题,实现棚室土壤的无土改良。
2.3 生产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
俗话说,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污染是资源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秸秆、畜禽粪污,这些资源弃之不用,当作废物,造成环境污染。这些秸秆、牛粪,对有机肥生产企业来说,是难得的宝贝。他们将农民耕地秸秆收回后,混伴上大型养殖场的粪污,经过发酵后,生产出有机肥,再施入耕地,能够提升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实现了落叶归根,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正与国家提倡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相吻合,实现“藏粮于地”。
2.4 生产食用菌基料,助力精准扶贫
利用秸秆、牛粪经过二次发酵,生产双孢菇、大球盖菇等草腐食用菌栽培基料,可以在棚室内栽培,也可以在闲置厂房、房屋、室外等种植,只要做好消毒工作,防止杂菌感染,掌握好温度、湿度、光照,就可生产,目前,林甸县、大同区、肇东市均进行规模化生产,已获成功,产品供不求。可以采用“公司+工厂+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贫困户种植双孢菇致富。可以统一供应基料、菌种,统一提供栽培技术、生产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的“三统一”模式,产品销售后再付基料、菌种款,解决农民、贫困户后顾之忧。以600平方米温室大棚,每年可生产两茬,毛收入在6万元左右,扣除基料和菌种款,净收入在3万元左右。同时,食用菌生产废料还可以全部回收,经过加工处理生产育苗基质和有机肥,实现无害处理、循环利用。
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的生产实践,是在常规燃料化、饲料化的基础上,从秸秆综合利用的“原料化、肥料化、基料化”上进行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真正实现取之于田,还之于地,“藏粮于地”,达到永续利用。
(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