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关于金融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的博弈
——基于互联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不完全信息动态模型

2020-05-31 03:34邵凌波刘江涛杨卓异
中州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供给融资

邵凌波,刘江涛,杨卓异

(西华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中小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要形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但是对中国经济具有如此贡献的中小企业却很难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给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障碍。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企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无法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以及其他支撑起其经营良好的数据,银行出于风险规避的考虑便不会贷款给中小企业[1]。中小企业出现此类问题除了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原因,在地方政府干预信贷配给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无法与具有所有制优势的国有企业争夺信贷资源。地方政府往往会倾向于向对于当地经济有突出作用的国有企业提供信贷配给支持,而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却很少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改善具有显著作用,融资状况的改善来源于信息状况的改善,信息状况的改善使得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资助中小企业的成本和风险降低;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要求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更易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的政治价值提升。

中小企业要求融资支持的诉求并未受到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2]。中小企业良莠不齐,很难分辨其信用状况,地方政府给予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成本较高,另外中小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关联不大,对于地方官员的政绩影响不大。在信息技术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加持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诉求可能会受到政府的重视[3]。互联网金融和供给侧改革前后,地方政府对于金融资助中小企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的资助预期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诉求与地方政府响应这种诉求就形成了一种博弈。

一、文献综述

(一)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政府干预的相关研究现状

企业的融资约束是基于有效市场假说提出的,内外融资成本一致,且企业的决策不受其影响,此时不存在融资约束。在中国的经济社会中,中小企业存在明显的融资约束[4]。中小企业存在融资约束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信息不对称。Myers和Majluf[5](1984)指出,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的高昂的成本会导致企业出现融资约束。Arrow[6](1984)研究认为,信息不对称是银行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的重要原因。当前,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唯一可靠的信贷方式。在此种情况下,银行无法了解贷款的风险状况,因而中小企业很难从正常渠道向银行借贷。同时,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得对当地经济有着重要作用的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贷款,挤压了中小企业的贷款空间。

在众多有关政府干预信贷配给的文献中,大部分认为政府有很大动机干预信贷配给,并使得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Li Hongbin和Zhou Li’an[7](2005)认为地方政府为了税收最大化的目标,具有干预地方融资配给的经济动机。对当地经济有着重要作用的国有企业可能在这种干预中获得更多贷款的机会。周黎安[8](2004)认为地方官员为了其职位晋升,往往会依赖当地的国有企业。在企业融资支持方面,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对GDP提升有重大作用的国有企业,以此来提升地方政府官员的经济政绩。Huang Yasheng[9](2003)认为地方政府希望企业扩大投资,以提升当地的GDP,提升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这种地方政府的心理动机促使地方政府将金融资源更多地配给对当地经济有着巨大影响的国有企业。García-Herrero等人[10](2005)认为获得政府的支持的国有企业更有可能获得长期贷款。白重恩等人[11](2004)认为地方政府倾向于保护国有成分比例较高的企业。因此,对地方经济贡献较少的中小企业无法从地方政府获得融资支持。

(二)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互联网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研究现状

互联网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信贷机构更愿意将贷款发放给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对于中小企业违约风险的焦虑。谢平[12](2012)的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金融交易信息更加透明,优质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增加。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交易成本降低主要是来自技术的进步。这种来自技术进步的交易成本的降低往往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金融机构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降低机构的运行成本。这一系列成本的降低使得中小企业更有可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辨别难题因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出现得到了部分解决,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和风险降低,地方政府金融扶持中小企业的意愿增强。

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梁冰倩和赵首[13](2019)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压力大,企业经营成本较高的中小企业需要政府进行金融扶持。李志浩等人[14](2018)认为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是供给侧改革中降成本的重要内容。

二、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博弈分析

(一)博弈模型假设

本文利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政府与中小企业在政府实施金融均衡战略博弈的策略选择与得失。本文有以下假设:

假设1:政府与中小企业就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博弈只有两个回合,双方在两个回合中未能谈判成功,则政府与公众得益均为0。

假设2:地方政府的扶持成本,即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援助,排除其资金扶持的外溢效应,就等于中小企业实际可获得的价值。

假设3:假设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博弈带来的价值只有政府部门内部知晓为θ,中小企业并不知道其具体得益,只知道θ分布在区间[0,1]。

(二)博弈过程分析

在图1中,“0”代表中小企业,“1”代表地方政府。根据假设1,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只有两个回合。在第一回合中,由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明显,因而中小企业的第一回合的选择是要求金融扶持。金融扶持与否的决定权由地方政府享有。如果地方政府选择金融扶持,那么该博弈过程就结束了。设地方政府为金融扶持中小企业投入资金,技术以及人力成本为C1。那么此时根据假设2,中小企业获得的收益是C1;根据假设3,政府获得的收益是θ-C1。如果地方政府在第一回合不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扶持,那么博弈进入第二回合。

在第二回合(如图2所示)中,中小企业依然要求地方政府的金融扶持。经过第一回合的谈判失败,如果第二回合谈判达成,那么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收益都会折损(折损系数为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较晚获得金融扶持,会造成经营的资金短缺,影响生产,造成损失;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较晚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扶持,有损地方政府的威信,造成政治上的损失。设第二回合地方政府资金资助的成本为C2,根据假设2和折损系数为λ,中小企业获得的收益是λC2;根据假设3,政府获得的收益是λ(θ-C2)。

(三)博弈均衡策略分析

逆推归纳法即通过博弈的最后一个回合开始逆推,逐个逆推直到第一回合博弈。运用逆推归纳法分析博弈双方的均衡策略。

1.第二回合博弈

其中,P2f和P2e分别代表政府接受和拒绝C2的概率。P2f=P{θ>C2},P2e={θ≤C2}。根据中小企业对于地方政府对于金融扶持的判断,P2f=P{θ>C2}=(θ1-C1)/θ1,因此,上述最大值问题变为:

求得:C2=θ1/2。那么在第二回合中,中小企业获得的收益是λ(θ1/2),地方政府的收益是λ(θ-θ1/2)。

2.第一回合博弈

经化简,可得:

(四)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博弈均衡策略分析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在博弈模型的假设中,两回合中小企业获得的扶持资金就是地方政府所付出的成本。在图3中,由于金融机构缺乏对于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的了解,因而金融机构只能主观上将中小企业的项目放置在风险收益匹配线的右边,即风险大于收益;而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金融机构可以依靠强大的信息抓取能力和云计算能力,一些低风险、高收益的中小企业优质项目被发现,因而此时这些中小企业的项目又回归到风险收益匹配线的左边,即收益大于风险。在此种情况下,金融机构贷款给中小企业的可能性增强,同时也产生外溢效应,其外溢效应包括政府支持扶持中小企业。此时,扶持中小企业的价值便会超过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货币价值。

图3 风险—收益信贷匹配的偏离和回归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博弈均衡策略分析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在博弈模型的假设中,第一回合和第二回合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博弈带来的价值只有政府部门内部知晓为θ。在供给侧改革中,虽然中小企业不知地方政府所获得的价值,但是至少知道地方政府所获得的价值要大于所假设θ。因而第一回合达成谈判的概率增大。在这一回合中,向地方政府请求帮助的中小企业增多,地方政府响应需求的可能性增加,中小企业的收益面增大。

(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下博弈均衡策略分析

互联网金融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创新促进了供给侧改革。在金融资源供给侧方面,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而互联网金融在供给侧打破了中心化以及垄断性,使得金融市场接近市场均衡状态。供给侧改革确定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提升了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信心。同时,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交易技术创新,互联网金融促进了供给侧改革,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助力更加明显。在金融资源需求方面,互联网金融将“用户体验的精确定位”作为核心发展要义,积极地引导金融需求并主动改进金融需求。对于金融资源需求方的创新提高了中小企业的金融资源需求。由此,中小企业要求地方政府提供金融扶助的需求增大,再加上供给方的垄断性被打破,中小企业获得金融资助的可能性增大。

在图4中,作为市场力量的互联网金融破除了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资源垄断,传统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金融技术部分消除了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行为趋同于信息对称环境下的信贷行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会获得更多的贷款优惠,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供给增加;互联网金融从需求端引导了中小企业对于金融资源的需求,由此中小企业向地方政府请求金融资助的意愿增加。在地方政府的更高层面——中央政府供给侧改革的行政要求下,地方政府对于响应中小企业的可能性增加。政治价值的增加,资助成本的降低使得地方政府更愿意在第一回合便达成协议,即使在第一回合无法达成协议,第二回合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三、对策

在互联网金融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与中小企业有关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博弈有了新的变化。互联网金融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降低了地方政府金融扶持中小企业的成本;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使得地方政府金融扶持中小企业的政治价值提高。

图4 供给侧改革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影响

提高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降低地方政府金融扶持中小企业的成本。在互联网金融的助力下,金融机构给予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的成本降低。地方政府要求金融机构给予中小企业贷款倾斜是有成本的。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的成本降低,地方政府在这一过程的成本便会降低。地方政府要积极开展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应对中小企业信贷困难时,地方政府需要借助互联网金融辨别出优质的中小企业,助力优质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中小企业也应该积极拥抱互联网金融,并与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先期的成本较大,但是后期由于网络外部性,其成本将迅速降低。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期,互联网金融的建设需要地方政府的扶持。

深入推进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提高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处于转型期的企业获得资金可能性较小。因而,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便是降低企业在转型期的融资成本。当前,地方政府推进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一项政治任务。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扶持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深入推进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随着中央层面供给侧改革目标的确立,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政治价值提升,资助中小企业的可能性提高。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供给融资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5月重要融资事件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