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通视野之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020-05-30 04:56:23
语文建设·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通论古代文学文学史

进入20 世纪以后,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无论是从业学者还是成果积累,都稳居学界首位。同时,从中国学术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已到了亟须加以整合、优化并最终系统化、理论化的阶段。这不只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认同的迫切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秉承“求通”的学术追求,以宏通的学术视野,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风貌,以多元的视角、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作出了全新的阐释,为读者全面而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学所承载的文化特征、民族性格提供了专业而权威的参照。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全书共七卷,三百三十万字,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轨迹,系统而深入地考究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七个不同历史時期,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该套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编写体例,不同于以往文学史先介绍背景再解析作品的思路,它阐释了一种大文化视野下的文学变迁,既体现了文学、文化学、文献学的结合,又做到了知识性、思辨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各分卷主要从五个方面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进行阐述:第一,通过“绪论”通论各段文学的时间起讫、历史分期、时代特征及文学史地位,并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综合性评价;第二,根据各段文学创作的不同状况,分论各体文学的创作风貌、高下得失及其盛衰流变,特别突出其中的“一代有一代之胜”的文学成就;第三,从各段文学的时代特征出发,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文学传统的关系,抓住文学创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第四,梳理历来整理、研究各段文学典籍的成果,对各类文学典籍的存佚、收藏及整理情况作出总结性的评述;第五,站在21世纪学术发展的高度回顾以往的成就,从学术观念、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学术史加以反思,进而提出学术界当务之急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思路。

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一个“通”字。一方面,全面整理、总结了传世文学文献及其研究现状;另一方面,力求打通文学各部门之间、文学与文献、文学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界限。由此,纵向上理清了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轨迹,揭示了其演进的内在规律;横向上打开了文学史与相邻学科的通道,阐明了不同时期文学的特征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深层联系。不仅体现了文献研究上的“通”,也实现了思想与理论上的“通”,更开启了学科发展上的“通”。既是宏观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次学术尝试,也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探索;既反映了20 世纪的学术积累和认识深度,也展现了新时代文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求通意识和学术追求。

猜你喜欢
通论古代文学文学史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艺术启蒙(2022年11期)2022-12-06 09:34:04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安全通论(16)——黑客生态学
安全通论(16)——黑客生态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3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
江汉论坛(2015年7期)2015-02-27 16:05:30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