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体深基坑分期开挖关键技术

2020-05-30 07:14孙浩林
铁道建筑技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光谷综合体号线

孙浩林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61)

1 工程背景

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工程同步建设光谷广场综合体配套工程,该综合体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既有光谷广场下方,设计有3条地铁线路(2、9、11号线)和2条市政通道(珞喻路市政隧道、鲁磨路市政隧道),是集轨道交通工程、市政工程、地下公共空间于一体的综合项目,见图1。工程采用地下三层多跨框架结构,覆土1.0~1.7 m。地下一层底板埋深约14 m,地下二层底板埋深约21 m,局部地下三层11号线底板埋深约34 m,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支护,明挖法施工,明挖基坑直径200 m[1]。

本工程5线相互交叉分隔,立体关系复杂;同时,工程规模大,现状地面交通量大,地下管线繁多复杂[2]。如何保证该大型综合体工程多层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护结构稳定、地表建筑物沉降安全、既有枢纽交通不中断、地下复杂管线迁改、市区施工环保要求达标并提升工效,是本工程要解决的重大难题。

图1 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各线路位置平面图

2 分期分区原则

支护稳定:降低200 m直径大型基坑一次开挖支护风险,同时保证综合体多作业面施工,满足工期要求。在保证不出现失稳的条件下,控制位移量满足规范要求,不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场地布置:合理紧凑,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利于现场施工作业,方便材料堆放加工,并满足各子项目交叉作业。

交通分流:以满足周边区域内的生产生活、保障综合体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行人与非机动车和公交车辆优先通行,坚持“占一还一”诱导为主,管制为辅兼顾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3]。

管线迁改:在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安全、高效且保质保量地完成管线迁改工作;先采取临时迁改方式,待主体结构完成后,再采用正式迁改方式进行管线迁改[4]。

统筹考虑:充分糅合现场环境因素与施工质量、安全、进度需求,合理划分施工区块并在不中断交通前提下分期实施,并兼顾市区环保要求。

为此,在综合上述诸多条件后,将直径200 m的综合体工程基坑,按南、北、中分为三个区,先中区后南北区实施。圆盘中区施工,利用南北区提供施工场地,同样,南北区施工时,利用已完成中区顶板做临时场地,解决了场地紧张问题。同时,将综合体工程多维接驳接口(下沉庭院出入口及既有车站连接通道、市政隧道对接段)根据结构形式分期实施[5]。

最终确定,分期分区实施步骤如下(见图2):

一期基坑分为广场中区(1-A)、广场东区(1-B)、明挖区间(1-C)、珞瑜路站(1-D)、广场西区(1-E),均为地下二~三层。

二期基坑分为广场北区(2-A)、广场南区(2-B)、珞瑜路通道西段(2-C)、珞瑜路通道段(2-D),均为地下一层。

三期基坑为11号线南端头(3-A)、鲁磨路通道及9号线北段(3-B)、鲁磨路通道及9号线南段(3-C)。

四期基坑为广场西侧公共(4-A)及其他附属风亭、出口。

图2 分期分区示意

3 关键技术

3.1 多层深基坑分期分区可视化交底

由于光谷广场综合体多条线路立体交叉、结构空间层次复杂,每个视角看到的车站结构都大不相同。为此,通过组合施工组织方案,利用BIM技术制作三维立体模型,将现场施工的每道工序衔接通过BIM技术逐一推演,提前模拟了综合体工程的围护结构施工、土方开挖运输等施工动态,更好地指导了现场施工,见图3。而且,在面对地下繁复的管线迁改难题,提前建立三维管线模型,进行了现状管网的可视化交底及搬迁模拟,及新建管网的虚拟布管和设计优化,并结合物探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在建设过程中的复杂管线迁改问题,节省了施工成本和工期[6]。

图3 利用BIM技术进行中区支护可视化交底

3.2 多层深基坑围护桩干法灌注技术

针对多层深基坑围护桩结构施工,围护桩桩身上部采用旋挖钻机干法缓慢钻进成孔并挤密孔壁,利用土体自稳性保持孔壁的稳定,以穿过桩身上部裂隙、虫孔、湿陷发育区,进入桩身下部易塌区后采用泥浆静态护壁,并钻进至孔底。而后,采用机械连接快速安装钢筋笼和大直径导管,吹底翻渣使孔底沉渣悬浮于泥浆中,注浆稀释泥浆,大埋深快速灌注桩身混凝土完成围护桩施工。

3.3 多层深基坑抗不平衡支护技术

一期支护中的圆盘中区地下二层大基坑深约21 m,局部地下三层11号线基坑深约32.8 m,以坑中坑的形式施工。施工地下三层11号线32.8 m深基坑时,基坑左侧壁深32.8 m,右侧壁深11.8 m,基坑支护中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力。通过在三层基坑右侧支护桩后留土堆载,来平衡基坑另一侧支护不平衡土压力[7],并在三层基坑底部施加钢抛撑用来增加抗不平衡土压力,见图4。

图4 一期支护形式

二期支护中,中区结构已完成,南北区顶第一道支撑不能再支撑到中区分期分隔桩上,需通过中区结构顶部来传递荷载,为此,通过在中区顶板上设置支墩梁,并在支墩梁下方增设钢管临时支柱,将二期第一道支撑支顶在中区结构顶板上[8]。南北区基坑开挖时,依据开挖深度不断凿除分期分隔桩,提升作业空间,实现中区南北侧分隔桩一次性拆除,在保证了支护结构稳定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作业空间及效率,见图5。

图5 二期支护形式

3.4 连通接驳预留接口施工技术

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包含3条地铁线路,2条公路隧道,1条非机动车地下过街环道,以及综合利用隧道上部空间设计的地下公共空间工程,建成后各类入出口共计16个,充分保障了各型交通在这个国家级高新区交通节点的顺利通行。针对该地下大空间多维接驳接口施工,通过设置φ1 200@1 500 mm钻孔桩围护+浅层填土φ800 mm旋喷桩桩间止水,形成分期界面。施工至下期内容时,通过对称拆除分期界面两侧支撑,来保证分期实施的基坑稳定[9]。

3.5 围护支撑微差延期爆破拆除技术

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换撑要求时,采用“逐层分区爆破拆除”方案,将每一层内支撑划分为若干区域,依次自下至上逐层爆破拆除支撑梁。分次爆破、区域划分应考虑深基坑围护体系的时空效应,并考虑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每一区域的爆破拆除顺序为:切断支撑与围檩的接点→支撑梁→围檩的施工顺序,栈桥板在爆破前先用机械破除,然后再进行爆破施工。采用孔内高段别导爆管雷管,孔外低段别导爆管雷管接力的起爆网路。距离周边楼房、道路和管线较近的围檩及支撑采用松动爆破,爆破后采用风镐处理。在第2~4层支撑梁爆破时,在爆区上方的第1层支撑梁上均匀布设钢管架,上方铺设1层竹跳板,再铺设1~2层密目安全网。基坑中部空洞部分上方挂设1~2层密目安全网,支撑梁外沿挂设胶皮帘,形成全封闭防护[10-11]。同时,通过控制爆破药量、堵塞质量及支撑梁设置水袋、塔吊喷淋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爆破粉尘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爆破震动持续时间短、噪声小、扬尘少,无沉降及水平位移,效果非常明显,见图6。

图6 内支撑爆破拆除效果

4 结论

目前,光谷综合体地铁2号线南延线珞雄路站、光谷广场站至珞雄路站区间及配套商业区、珞喻路下穿市政通道已建成投入使用。

建设过程中,通过应用BIM技术,解决综合体下方复杂管线迁移难题,同时实现了基坑开挖的可视化交底;采用旋挖钻干法灌注技术,解决了维护桩量大带来的泥浆排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中区采用一侧留土堆载抵抗不平衡土压力,南北区采用支墩梁传递水平荷载至既有结构等措施,解决了多层深基坑分期分区开挖时的不平衡土压力难题;通过设置φ1 200@1 500 mm钻孔桩围护+浅层填土φ800 mm旋喷桩桩间止水,形成分期界面,并且对称拆除分期截面两侧支撑,来保证分期实施的基坑稳定,最终完成了该大型综合体工程的建设。

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的应用,显著减少了基坑工程施工灾害损失,并减少施工工序,降低了基坑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而造成的加固成本,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今后城市地下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及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今后城市地下立体多元化交通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12],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社会效益显著。

猜你喜欢
光谷综合体号线
赵括很忙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Nothingness: the Destination of Harry’s Self—actualized Pilgrimage
武汉光谷有轨电车开展多交路全线通车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