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追求金钱,逐渐利益化,在商业行为和生活中的欺骗行为屡见不鲜。在大学生的品德教育中,缺乏诚信,对社会的责任感缺失,逐渐功利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应该构建培养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体系,从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教育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本文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德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024-02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诚信品质为优良传统。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追求金钱,逐渐利益化,在商业行为和生活中的欺骗行为屡见不鲜。大学生的校园环境也逐渐被污染。故此,在大学生的德育教学中,开展诚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逐渐培養学生的诚信意识,公民道德建设逐渐提高,为我国社会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对大学生的诚信品德要充分地了解与掌握,才能更为高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培养学生的诚信的教育体系,完善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平,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近几年,我国人民的诚信水平逐步降低,社会逐渐利益化,社会中的欺骗行为屡见不鲜。各大高校逐渐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独自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没有与专业提高诚信的教育机构合作,互相之间没有沟通交流,不能共同成长。在生活中与社会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学生诚信低下。根据相关调查,从教师、家长、学生个人的角度,又或者是社会中其他人群的认知中,认为大学生诚信低下的原因是社会大环境所导致的。大部分教师认为,在诚信教育中有时会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接触社会之后还是会产生多种没有诚信的行为。诚信的学生在社会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反而被人当成老实人去欺骗;不守信的学生往往在社会中受到高等待遇。这样的社会现象导致学生都不愿意去做诚信的人,反而会放纵自己,导致自身做出各种不诚信的事情,进而使大学生诚信低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家庭因素,仅次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家长与家庭环境是学生最先接受的教育,家长更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修养内涵、诚信品德、接人待物的处事观点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到学校接受教育之后,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会相对较小,但是家庭的影响与家长的品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心理的、内在的、扎下根基的。学校要想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就要与家长共同商讨适合学生的最佳教育方式,学校与家长要相互扶持帮助。诚信教育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学校与家长共同配合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诚信意识。
(二)将普遍性教育和针对性教育相结合
高校在针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中,过于简单化和单一化,学生诚信水平高低不齐,学校却一视同仁进行教育,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所处年级都不相同,学校采取一视同仁进行教育会直接影响诚信教育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情形教育中,学生理解与接受诚信的意识不相同,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与看法也不相同,学生做出没有诚信的行为也代表着学生没有足够的诚信意识。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诚信意识与学生对诚信品质的认知进行针对性教育,才能提高每个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品德。
例如,在教授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学习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一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诚信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正确分析学习中诚信行为的表现。学生经常会出现不想上课出去逛街溜达等现象,会找各种理由请假,学生不认为上述行为是不诚信的表现,还有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成绩进行作弊,对自己的履历内容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编改造假,认为这样的行为是社会生存中的手段。从这两个事件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诚信的看法不一样,诚信道德的水平也不一样。第一种学生所做的是生活中的小事,没有人会去思考其行为是否诚信,第二种学生在心底里也会认知到这种行为是一种手段,但为了社会生存被逐渐利益化,选择把诚信抛在脑后。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诚信教育。教师对第一种学生进行引导,讲解学习中有关诚信的问题,让学生对学习中诚信问题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树立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再对第二学生的教学中,诚信教育对学生起到的作用有限,教师要针对这样的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方式,以便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思想与意识。对此,学校将学生的诚信教育进行针对性分开,并设定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整体高校学生的诚信水平。
(三)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在大学生的诚信教学中,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分配得非常清楚,认为学生的诚信水平在德育教师的教学范围内,自己所教的学科与诚信毫无关联,教师对学生没有足够的责任心。第二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术水平,对学生的诚信品德并不关注,认为学生的品德素养是学生个人的事情,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水平并不进行教学与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已成熟定型,教师认为没有对学生德育水平进行教育的必要。
诚信是人最基本的品质,更是人品最直接的衡量方式。诚信教育在教学中与知识、专业素养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学生内心中能够对自我进行唤醒,对自身行为有一定的要求。诚信教育需要学生主动地配合,内心真正地接受,从而产生诚信意识。诚信教育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和熏陶。对此,高校在进行诚信教学时,应该注重提高每一位在校教师与管理人员的诚信水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诚信环境,逐步完善诚信体系。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
(一)设置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
各大高校都是通过思想道德的课堂水平培养学生诚信,学生学习诚信知识的内容与时间都不固定,虽然学校也会对诚信行为进行宣导,但诚信教学效果达不到效果。对此,学校可以与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成立诚信教育课程机构,为学生构建针对性的诚信学习课堂,能够更为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与诚信意识,让学生对诚信的行为标准理解更为准确。
例如,在学习《社会交往诚信》一课中,专门设置的诚信教育课程会将社会交往诚信的具体行为进行举例,学生对社會中的诚信行为与没有诚信的行为区分得更为准确,对诚信概念的定义更为清晰。也可以邀请专业的社会交往专家为学生进行授课,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有效的保障诚信教育的相关制度
1.建立有效的诚信教育评测和监督体系。
学校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诚信品质,应针对诚信建立有效的教育测评和监督体系。第一,每个学生都要建立自己的诚信档案,其中包括承诺书、诚信记录、特别是没有诚信行为,对学生之前的诚信进行测评,还要对学生未来的诚信行为进行监督。准确的区分诚信的学生与没有诚信的学生,帮助诚信的学生毕业后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对没有诚信的学生进行约束和惩罚。学校要构建诚信教育测评与监督机构,可以选出部分诚信的学生共同参与,学生最了解学生,各个班级要民主选出诚信代表担任诚信机构的观察员,学校、学生、教师、家长之间都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以便对学生的诚信进行公平公正的观察与测评。
2.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和惩罚制度。
诚信最为重要的就是公平,诚信的学生要受到奖励与表扬,没有诚信的学生要受到制约与惩罚,学校要根据诚信教育,对每个学生测评的结果进行奖罚制度,并设立相关的奖罚制度,让学生感受到足够的公平,诚信的学生才会更加坚信诚信,没有诚信的学生才能够逐渐改变自己,树立诚信。
(三)开发多种诚信教育的载体
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更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载体,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诚信学习环境和氛围,使诚信的学生感到愉悦,受到大家的尊重与认可,没有诚信的学生感到丢脸,受到大家的排斥与不认可。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组织与诚信有关的学习活动,从文化中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学,所有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其他教学课堂,校园活动宣传都可作为诚信教学的载体,只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养成诚信的习惯,就是好的教学方式。
在生活中、学习中、社会中,诚信非常重要,是衡量人们道德品质的标准,诚信教学也是长期的教学过程,诚信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风气,一个民族的发展,故此,学生的诚信培养尤为重要。高校在教学中要重点对学生的诚信意识进行培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诚信环境,开发多种诚信教育的载体,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学生更好地规范自身的行为。诚信做事,社会才能稳步发展。
作者简介:王慧:(1978.7-)女,山西盂县人,硕士,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曾美良.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及教育对策[J].求知导刊,2017,(22).
[2]孙鹤嘉.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3]杨俊芳,高群强.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J].科学中国人,2015,(4).
[4]李雪梅.关于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求知导刊,2017,(10).
[5]熊达.论“诚信”的层次性及建设路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3).
[6]蒋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属性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9,(1).
[7]周兴国.公民的规则意识与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8]尹健.大学生诚信价值观教育的合德性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