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PI 制为核心的医院科研创新团队运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0-05-29 07:58杨晓雁蔡桦杨郭建文卢传坚吕玉波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医院科研成果广东省

杨晓雁,曹 倩,蔡桦杨,郭建文,卢传坚,吕玉波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

从现代医院发展以及国家卫生政策大环境来看,建设研究型医院已被国家多个部门联合确定为国家指导医院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1]。医学科研日益成为医院必不可少的发展内容[2]。医院各科研团队作为医院医学研究的主要参与主体,其运行管理模式的构建对医学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医院科研水平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广东省中医院作为中国历史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拥有国家重点专科6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学科10 个、重点专科23 个。医院兼顾医疗服务能力与科研能力建设,其科研发展不断推动着中医临床水平的高速发展。本文以该院为研究对象,探索构建并实践以PI 制为核心的医院科研团队运行模式。

1 以PI 制为核心的医院科研团队建设研究的必要性

1.1 中医药行业科研发展战略

2016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的通知中,提出到2030 年,中医药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纲要还明确了要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完善中医药科研评价体系的相关政策要求[3]。《广东省中医药发展 “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中医药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打造3个中医药创新平台,加强国家和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4]。广东省中医院则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研究型医院”建设为核心,促进临床疗效的全面提升。从各级政府政策再到医疗单位,中医药行业将科研作为其发展的重要战略。

1.2 医院科研的现状与问题

1.2.1 临床专科缺乏科研动力

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院的主体,每年收治全国80%的患者[5],庞大的临床业务,加上医院相关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缺少惩罚机制及精神奖励,医护人员参与科研活动积极性较弱[6]。在现有医疗体制下,大型医院医护人员开展科研工作仍以职称晋升为首要动机[5];部分临床医生缺乏必要的科研知识和技能[7],缺乏学习科研知识、培养并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动力。这些都影响了医院科研工作的开展,阻碍了医院科研水平的长期发展。

1.2.2 研究成果转化率低

目前,我国临床医生的科研成果的转化因重复性不高、科研硬件难以匹配等问题严重耽搁了临床运用进程[8-9]。与此同时,基础医学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率也严重偏低,而从国际医院经验来看,科研成果转化率已超过30%,有的甚至达到50%以上[10]。较低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使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力从事的研究结果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医疗及社会价值。

1.2.3 科研运行机制矛盾突出

由于现行专职科研人员岗位待遇及公众认可度偏低等原因,导致医院专职科研岗位缺乏吸引力,难以吸引高素质科研人才[11]。此外,医院科研管理人员配置率较低,难以满足科研项目管理需求,科研人员不得不承担科研事务性工作,耗费科研时间精力,同时,科研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带来的超负荷的业务量也不利于科研业务的精细化管理[2]。

1.3 科研制度模式

目前我国各大科研院所(含医院)主要实行的科研制度模式为传统的教研室制度、PI 制(Principal Investigator)[12-13]以及科研众包管理等制度模式。

传统的教研室制度是按照教学体系建立,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基本要求,其在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各教研室间相对封闭、缺乏沟通与合作,不利于跨学科体系的形成[14],其成员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相近,其规模由行政权力决定,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产物。

PI 制,即项目主持人制或课题组长负责制,最早出现在欧美科研项目申请中,是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确立科学研究课题,并以课题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来进行课题的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模式[15]。PI 承担着带领科研团队达到前期制定的科研目标、获得更多的外部科研资源以及培养科研新秀等职责[16],PI可按照一定研究方向自主选用研究人员、配置资源,成员间的研究方向与专业特长往往具有互补性。

科研众包管理模式,支持公众作为研究人员参与到科研过程中,可通过互联网聚集全球科研人员协作进行科学研究,共同解决科研难题[17]。科研众包模式非常适合大规模医学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时应对疾病爆发等危机,目前国外已越来越多地将其应用于医学研究中[18]。

与传统的教研室制度相比,PI 制最大限度减少了行政干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突破了单一学科专业的限制,实现知识共享、跨界合作、强强联合,从而提高科研绩效。科研众包虽适用于医学研究,但目前我国科研众包的研究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19],在组织模式和运作机制方面缺乏较为成功和可推广应用的案例经验[17],而PI 制管理模式已在我国各大科研机构相继推行并取得显著成果,具有较好的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2 以PI 制为核心的科研创新团队运行模式的构建实践与成效

科研制度是规范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活动效率的重要保障。为探讨解决医院临床专科缺乏科研动力、科研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科研运行机制矛盾突出等医院科研存在的问题,广东省中医院探索建立了一套以PI 制为核心,覆盖科研、人事、设备、财务等多部门的科研创新团队运行模式,较好地为科技创新提供活力与保障。

2.1 构建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为科研团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自2011 年起,拟组建团队且符合广东省中医院要求的PI 可提出申请建立科研团队。团队人员按岗位职责分为专职、兼职和流动三类。团队正式组建后,给予科研专职人员编制,并实施科研助理制度。此外,该院注重引进培养人才,建立拔尖人才项目、朝阳人才项目、名医传承师带徒制度、师资博士后、脱产博士后制度等分级分类人才培养制度储备创新人才,以多渠道、多形式引进高水平学者,实施双聘院士、主任导师制、客座研究人员制等,积极发挥双聘院士学术引领和人才培养作用。自PI 制实施以来,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专职科研人员数由2011 年的108 人增至2018 年的221 人,增幅达104.6%,如表1 所示,2018 年,广东省中医院科研团队硕士及以上年学历人员占比高达91.9%,博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37.1%,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达24.9%。此外,各科研团队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科研人才称号共计17 名。各类高学历、高层次科研人才不断发展壮大、充实医院科研人才队伍。

表1 2018 年广东省中医院科研人才队伍 单位:人

2.2 建立健全科研人员薪酬激励机制,推动科研水平发展及成果转化

广东省中医院科研人员薪酬福利由基本工资、职务补贴、绩效奖金三部分组成。开展科研工作的补贴与课题经费挂钩,计入每月团队奖金,由PI 分配。绩效奖金依据团队级别薪酬(A > B > C)以团队为单位由团队PI 进行二次分配。此外,对科研立项、论文发表、著作及教材撰写、科研成果与相关知识产权获得等制定较为完善的激励制度。对该院全体职工及各类外聘人员,以本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纵向重大科研立项、国家级省部级等科技成果奖、各项科研专利、实现成果转化的,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被SCI 等四大索引收录的论文的,以第一作者主编出版著作及高校教材的,均给予相应奖励。

如表2 所示,2012—2018 年,广东省中医院共计发表SCI 论文913 篇,IF 最高达47.831 分,IF>5分达137 篇。如表3、表4 所示,2010—2018 年,该院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数呈上升趋势,陆续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项目立项。其中,国家级课题立项数量新增22 项,其资助经费新增462 万元,国自然立项数量新增25 项,其资助经费新增1 048 万元。此外,自PI 制实施至2018 年,各团队累计获得各级科研成果69 项,累计出版各级学术著作254 部,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 项,省级政府科技进步奖19项。该院科研成果累计获得各类专利达199 项,其中,新药开发上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批件申请9 项,获得了十余项中药发明专利,成功转让9 个项目,转让合同总金额超过3 100 万元,单项最高达800 万元;团队转让专利21 项,提高了该院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表2 2012—2018 年广东省中医院SCI 论文发表情况 单位:篇

表3 2010—2018 年广东省中医院科研立项情况 单位:项

表4 2010—2018 年来广东省中医院科研经费资助情况 单位:万元

2.3 支持鼓励院内科研协作,不断提升临床服务能力

广东省中医院支持鼓励院内科研协作,已建立多项协作制度并实施。设立公共实验室,为科研提供24 小时服务。鼓励院内各团队间、学科间开展科研协作;建立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中心,保障病种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符合国际规范;建设方法学研究团队,为全院的临床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方法学技术支撑;建立临床科研一体化共享系统,实现门诊病历与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的整合、与本院HIS 系统、LIS 系统以及PACS 系统等的对接;建设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医特色生物资源中心,提供生物样本的存储和中医信息标准服务;鼓励共同选题、集体攻关,对多学科、多团队协作攻关的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并提供机制保障。

自PI 制实行至2018 年,广东省中医院已成功搭建科技部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GCP)、国家中医药临床评价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标准化研究室、ISO 认证医学检验中心、I 期临床研究室、伦理审查技术平台、研究型门诊等一系列涵盖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等多个科研平台,大大提升了该院科研能力与水平。2017 年5 月,广东省中医院承担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考核,成为全国16 家通过验收考核医院之一,综合成效位居全国前列。

3 讨论

3.1 PI 制实施意义

广东省中医院以PI 制为核心的科研创新团队运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机构开展科学研究所面临的临床专科缺乏科研动力、科研转化率低、科研运行机制矛盾突出等问题。该院共遴选科研团队43 支,临床研究团队22 支,临床研究团队数量超团队总数一半,实现基础研究与临床的紧密结合;通过科研研制的新药的转让,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带来可观收益;一批科研成果产出并成功转让应用,提高了公众对科研工作人员认知度及其工作认可度,提高了科研人员的职业成就感;配备专职的科研管理人员,大大减少了科研人员事务性工作时间,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科研工作,切实推动科研发展。该院科研创新团队PI制运行模式的成功实践,能够为国内其他大型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医医疗机构提供较好的借鉴,共同探讨、促进医院科研的不断发展。

3.2 PI 制模式前景展望

3.2.1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探索建立PI 制绩效考核模型

不断完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改变以科研产出量评价科研绩效的现状,探索建立基于KPI 绩效考核模型,确立KPI 指标及其权重,量化科研的各项投入与产出,精确计算出科研产出的预期值和实际值。实现PI 制绩效管理向具体可量化的目标和测评体系转变,持续改进PI 制绩效管理体系,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参与科研工作的动力,推动科研发展[13]。

3.2.2 加强外部交流协作,推动科研的全面发展

广东省中医院在支持鼓励院内科研协作的同时,可以加强与行业产业、地方政府的协同,支持科研人员参与国内外各学术交流活动、院内外科研项目协作。在对科研成果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的同时,加强横向对比分析,同时,紧紧把握国家政策的导向和行业产业的需求,加强科研战略与研究方向的整体谋划,建设开放协作的科研创新体系,推动科研的全面发展[20]。

3.2.3 重视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重视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培训,从科研项目申报、阶段性成果汇报、科研结题验收等各个环节,深入挖掘科研成果、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积极申报各项专利成果并推动其转化,切实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猜你喜欢
中医院科研成果广东省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科研成果转化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全力以赴 永川区中医院开启“防控+”模式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郏县中医院:建设老百姓的贴心医院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
广东省第一届高中男子篮球联赛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