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媒体纪录片中的视觉人类学价

2020-05-28 02:33阮睿璇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类学纪录片

摘    要:以英国干播公司、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制作的媒体纪录片和人类学家拍摄 的人类学纪录片之间存在着不少两极分化的理念。若以传统的人类学观念来评 价媒体纪录片,其几乎和故事片无差。但媒体纪录片却有着人类学纪录片无法 比拟的优势,更容易传播和产生影响力。如果媒体纪录片拥有一定的人类学价 值,是可以通过其影响力和传播度来促进人类学研究的。本文就是在这样的前 提下,去探寻媒体纪录片存在的人类学研究价值,为视觉人类学研究在“对立 面”寻找助力。

关键词: 媒体纪录片,视觉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y),人类学纪录片,人类学价值

一. 媒体纪录片与人类学纪录片的界定与对比

自纪录片诞生至今,纪录片的制作理念、种类、拍摄手法及设备、传播途径、理论体系都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在诸多类别的纪录片中, 有两种纪录片似乎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对立的类型,它们分别是当下的媒体纪录片和人类学纪录片。

媒体纪录片泛指由官方媒体,如BBC、NHK等,所投资并拍摄制作的纪录片。这类型的纪录片和其它的纪录片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们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并可以健康成长的。媒体纪录片的拍摄者大多供职于这些官方媒体,他们团队庞大且训练有素,大都有着“把关人”的职业素养,也十分了解他们 的目标观众(Target audiences)。制作者们可以专心投入制作, 不用操心资金问题和播出渠道,供职于媒体的专业制片人会申请到资金,而媒体本身就是播出平台,更有甚者是在纪录片还并未完成制作时,就已经定好了播出的档期,例如云南卫视 《经典人文地理》栏目于2015年出品的《手工云南》,早在2014年全片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已定档云南卫视播出。

媒体纪录片的观众虽然定位是“小众”,但实际上还是面向大众的,收视率和广告商亦是制作者和媒体的关注部分。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纪录片的趣味性和通俗性成了最显著的特点。这类纪录片往往有很强的目的性,比如BBC出品的纪录片《哈利·波 特:一段魔法史》,为的是纪念《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播出20周年;节奏明快利落,比如中央电视台出品的 《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漫长枯燥的文物修复过程凝练在了几分钟完成;通常是一部文学性思维先行的纪录片,即全片铺满对话或解说词,画面和同期声简单的对位;偶尔有些动画辅助,如浙江卫视出品的《南宋》 和陕西广播电视台出品的《帝陵》都使用了3D动画呈现历史场景;甚至有很强的戏剧冲突,例如BBC出品的《中国老师来了》。在观看此类纪录片时,观众可以轻松愉悦的度过观影时间,可能能从影片中学到知识。

而与媒体纪录片似乎背道而驰的人类学纪录片,几乎是在走另一个极端。笔者相信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舌尖上的中国》相较《疯狂仙师》更具有吸引力,《疯狂仙师》就是经典的人类学纪录片。

作为纪录片的一个特殊类型,人类学纪录片从最初人类学家辅助研究的手段发展成为独立的纪录片种类,横跨两个领域,将艺术和科学结合在了一起。但人类学纪录片无论再富有艺术感,其由人类学所主导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是不可替代的。人类学纪录片更注重展示,相比一般纪录片中制作者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来看, 人类学纪录片更加关注于拍摄内容本身所呈现的意义,弱化了制作者在其中造成的影响。不少人类学纪录片的拍摄者并不是专业媒体人,在拍摄影片时所关注的既不是收视率也不是播出渠道,其第一目的多是科学研究 (当然也不排除另类的个例),如何清楚展示出所研究的内容比获得观众的认可更为重要。他们的经费也不是来自广告商和媒体,传播渠道也不是大 众媒体,更多的是学术交流、课堂教学等。

人类学纪录片要严谨的遵守人类学研究中的拍摄制作规矩,拥有丰富的人类学研究价值,才是这类影片最重要的取胜之道。这就意味着:人类学纪录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能真的十分无聊,从而它没法像媒体纪录片那样走入大众视野。

二.人类学视角下媒体纪录片存在的部分明显问题

视觉人类学的主流研究一直跟民族志息息相关,人类学者认为民族的社会形态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是由完整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相互交融、影响而组成的。对于视觉人类学的影像资料来说,完整的展现出一种社会的风貌是其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也是动态影像比静态图片更加有优势之处。从完整性的角度出发,媒体纪录片显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以《人類星球》为例,该片从八个主题讲述了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不通风貌,几乎涵盖了人类所居住的所有环境,给人震撼之感。 这部探讨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纪录片也重金聘请了自然、人类学方面的专 家,但由于每个主题时间有限,并且还分化成数个故事,必然使片中所展示的内容缺乏完整性,甚至只停留在了猎奇的层面。碎片化的镜头使时空被打乱,诸多信息几乎是一闪而过,使该片远远达不到人类学研究下所希冀的完整性。借鉴《人类星球》的《舌尖上的中国》和《手工云南》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碎片化的结构无法完整的展示出食物或者手工艺品制作的全貌。以笔者参与拍摄的《手工云南》制作过程为例,大部分手工艺品的制作都 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陶器的烧制时间、乐器表面树漆的风干时间、金属器皿的锻造时间、制作雕刻品或绘画的时间等,都长达几十个小时以 上,但摄制组平均分配给每个手艺人的时间不超过两天,拍摄期间几乎都是要求手艺人们将不同时间段的半成品准备好,按照工艺顺序分段演示, 很少会完整的去拍摄一个手艺人的生存环境和他制作手工艺品的完整过 程,其完整性就此缺失。碎片化制作方式还削弱了声音的完整性,除了碎片镜头中不连贯的同期声外,同期声的削弱也使得纪录的完整性严重缺失。大部分媒体纪录片依靠解说词,还配有大量的音乐来渲染气氛,这些跟真实世界完全不相关的无源音乐覆盖了同期声,使得声音空间的表现力被削弱,视觉人类学研究中很有意义的一部分内容被认为添加了障碍。在 《手工云南》中,前期拍摄就仅用了机载话筒进行声音录制,后期制作更是无限弱化甚至删除了同期声,仅存的同期声也有部分是从别的空间挪移过来的。

另一方面,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最重要的工作法,虽然媒体纪录片的拍摄者们也会做一定的田野调查,但必须承认的是大部分的媒体纪录片制作者并能像人类学家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某种文化的深入调查。诸多主流媒体有一套“剧本”先行的高效率工作法,一切围绕稿件执行。这种工作法甚至有悖于纪录片制作的规则,但可以规避各种风险及资源损耗,也能保证纪录片在完成后可以顺利播出。《手工云南》摄制组在拍摄期间,多以云调查的方式确定拍摄主体,再通过预先录制的解说词进行剪辑,很多有价值的人类学信 息因为田野调查的不充分而在影片中缺失了。

2018年4月,曾经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获得高度好评的《人类星球》在各大播出平台被下架,原因是BBC在其官网上承认了《人类星 球》的造假,承认在“丛林”一集中展示的科罗威部落的书屋实际上是摄制组为了拍摄而要求当地人搭建的。这不是《人类星球》第一次爆出造假的消息,之前还有使用驯养的狼替代野生狼、在海洋渔猎中掺假的丑闻。除了造假丑闻,还有诸如弗拉哈迪式的搬演,比如要求因纽特人建造冰屋、让老挝渔民配合摄影设备在湄公河上来回走钢索等......虽然《人类星球》在拍摄过程中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很多时候还是遵循着媒体纪录片的拍摄方式,以成片的效果为重。以人类学研究的视角去看待的话,其真实性几乎成了媒体纪录片里的致命伤。除了以上人为造假的行为外,制作者为了保障成片最终的效果和故事性,并在有限的播出时间内进行剪辑的过程中,也会降低潜在的真实性。在《人类星球》中讲述了很多 人类在自然中采集食材的故事,在导演的拍摄日记和后期展示的制作过程中,观众能知道很多食物获得的概率极低,甚至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但成片中的展示显然是组合了多个时空的镜头,给观众造成了一种“容易”的错觉。甚至《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直接出现广告,导致普通观众失去了对一部纪录片本该拥有的自然信任。媒体纪录片中所隐含的因各种因素(政治、 商业等)导致的宣传或隐形广告,极大的削弱了其真实性,而媒体纪录片中真实性的缺失与人类学的研究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三.媒体纪录片中存在的视觉人类学价值

媒体纪录片作为和人类学纪录片截然不同的存在,人类学的视角去评价媒体纪录片几乎是劣迹斑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媒体纪录片有着普通人类学纪录片无法拥有的观众群体和传播广度,大部分更具有观赏性及美学价值,其对大众及政府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一点从《人类星球》等一些列纪录片的后续效果就能证实。

《人类星球》作为BBC第一部关注人类与自然的纪录片,影响力不言而喻,最直接的就是带火了很多个“纳努克”和他们的世界,引得更多人关注生态、 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诸多范畴。《舌尖上 的中国》亦是如此,甚至提升了全球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对国产纪录片产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借鉴拍摄制作手法和关于美食题材的一 批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产纪录片市场也因为《舌尖上的中国》打开了又一道大门。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纪录片仍然不可与故事片抢夺市场,人类学纪录片更是如此。 视觉人类学突破了语言文字的认知障碍,形成一个更为通畅的传播渠道,使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可以向全社会释放,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虽然无法全面保障媒体纪录片具备人类学纪录片的研究价值,但在传播领域上是可以借助其大众传播价值为视觉人类学增加有效助力。如通过《人类星球》,多个地方的人类学家研究成果被全面释放给社会,更多的人关注到不为人知的人群。这些关注可以极大促进人类学中所研究的人种学、跨文化理解等领域的发展。

视觉人类学的价值不仅仅只是研究和传播,还有抢救、传承文化等一系列使命。从媒体纪录片更广为大众传播价值中应运而生的是影响力,标准的人类学纪录片因其特性却是难以被大众接受,从而难以走大众传播渠道,但媒体纪录片却可以。以好莱坞故事片为例,占据了主导地位的好莱坞电影几乎把美国思维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曼哈顿和洛杉矶的生活在到处被播 放,但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应该不是全世界都可以随时看到的。将视角转向国内也有相同情况,韩流文化影响了几乎一整代的中国人,在中国最边远的山村,依然可以通过电视看到“欧巴”们和他们的复制品。除了这些世界性的强势文化,就连中国本土的文化,也有明显的强弱之分。同样是中国文化,孔子的影响力远超纳西族的三朵神。这种文化间影响力的严重失衡导致了边缘文化进一步被削弱。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媒体纪录片的影响力去探寻更多的边缘文化,有助于文化多样性保护。就拿《舌尖上的中国》所产生的效应来说,该纪录片不但提高了海內外华人的文化认同感,强化了民族意识,也让纪录片中所提及的亚文化人群认识到了自己世代传承的文化,在影像中看到了他们熟悉的一切。同时激增的游客数量和旅游业的开发,也在一 定程度上使当地政府及人民更加重视和保护自己的风俗,并探寻更多过去 在文化蚕食下被丢弃的传统。这样的结果由媒体纪录片产生,但是却是人 类学家辛劳工作最终想要的成果。若仅仅还将媒体纪录片片面的作为人类学研究内容的载体,因其和传统人类学纪录片诸多相悖之处而忽略其本身所具有的人类学研究价值,将会是视觉人类学研究领域中一块不小的缺失。

四.结语

虽然媒体纪录片自身存在着诸多与人类学研究甚至纪录片制作都相悖的问题,但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是人类学研究不能忽略的。如何利 用媒体纪录片的特性和优势,使其成为视觉人类学中的强大助力,与人类学纪录片并驾齐驱,共同实现人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才是在视觉人类学视角下媒体纪录片价值最好的展现。

参考文献:

[1][美]比尔·尼克尔斯 著,陈犀禾、刘宇清 译. 2015. 纪录片导论(第2版). 北京:中国电影 出版社 [ M ]

[2][美]保罗·霍金斯 著,王筑生 主编, 杨慧,蔡家麒 编译. 2007. 影视人类学原理.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 C ]

[3]邓启耀. 视觉人类学的理论视野 [ J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0(1):2- 8.

作者简介:阮睿璇,1990年10月,女,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纪录片创作方向。

猜你喜欢
人类学纪录片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视觉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志摄影、保存和传播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以人类学的视角看儿童时空观的培养
从梅里亚姆的界定看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
少数民族文本的文学人类学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