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数据新闻的盈利模式探析

2020-05-28 09:47韩金
记者摇篮 2020年4期
关键词:盈利模式

韩金

[摘要]大数据新闻制作成本高,如何利用其实现盈利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从付费墙模式综合利用、数据驱动广告、建立自身数据库以及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四个角度探讨了大数据新闻盈利的方向和可能。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盈利模式;付费墙增值服务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将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技术变革力量,人类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走向DT(Data Technology)时代,云计算+大数据正在替代硬件+软件成为新的方向。”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各行各业,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新闻业也因为大数据迎来了新的生态。

“大数据新闻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思维的新闻报道,是数据驱动新闻更高一级的形态。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信息以过滤数据,可视化地呈现数据并合成新聞故事。”目前大数据时代已步入下半场,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数据新闻实现变现盈利的模式。

一、“付费墙”模式的综合利用是初级盈利手段

大数据新闻成本高昂,从前期大数据获取、中期数据分析到后期可视化形式呈现,均要求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所以付费墙的建立可以用来抵销生产成本并产生利润。付费墙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硬付费墙(Hardpaywall)模式、免费增值(Freemium)模式与计量付费(Metered)模式。

目前,财新网的《数字说》栏目是我国大数据新闻“硬付费墙”的代表性媒体。财新传媒在2013年8月开始尝试数据新闻与可视化报道,10月正式成立财新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实验室,同步推出财新“数字说”频道,将最能体现数据价值的财经报道与数据可视化相融合。2017年11月6日,财新传媒启动新闻内容全面付费模式,连续包年定价为498元。除年费收费形式外,还有连续包月、包季、包半年的收费标准。

英国前首相布朗曾在接受《广播时报》采访时表示,人们是不会为最简单的新闻信息付钱的。由于先前人们长期习惯于免费从媒体获取信息,绝大多数民众尚未形成为优质内容付费的思想与习惯,且国内目前对原创内容保护机制有所欠缺。因此为了长久性盈利,计量模式可以在大数据新闻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适当考虑部分初级大数据内容对民众免费阅读,待阅读到达一定额度后或试图拓展深度阅读等高附加值的大数据新闻内容时再予以收费。长期来看可以强化用户黏性,待用户形成阅读习惯后实行收费制度会更易被接受。比如《纽约时报》就是计量模式的采用媒体,非订阅用户1个月可以免费阅读10篇文章,超过10篇则需要付费阅读。

除此之外,一些小众付费墙模式也伴随新媒体的出现和移动支付的普及而形成。微支付模式又称单篇付费模式,指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一些小额的资金支付或单次购买行为,如单次为某一篇大数据新闻付费等。

二、数据驱动广告模式,传统“二次贩卖”模式的翻新再利用盈利

若实行计量付费模式,与已付费的用户相比,针对未付费阅读的用户,则需要折损一定程度的阅读体验,即用“强迫收看广告”来保障付费用户的利益。传统的“二次售卖”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已不必再依赖于传统媒体有限的广告位置与时段,也摆脱了以同一广告内容面向不同用户的“千人一面”模式。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未付费用户进行肖像刻画,再依据不同的广告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分发与投放,“千人千面”广告分发也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宣传效果。

北欧最大报业集团施博史泰德媒体集团(schibst-ed Media Group)也将“数据驱动广告”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之一。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曾描述过以每个用户的需求为核心的新闻业新模式:不仅新闻是定制化的,广告也被定制化了。

三、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靠数据本身盈利

数据是数据新闻的原材料,自身具备独立存在价值。但由于此前媒体本身并不生产数据,因此大数据新闻的原材料来源要依赖于第三方数据机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三种渠道——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以及各种商业组织。政府目前并不能做到完全数据公开,商业组织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对数据有所保留。尽管互联网上存在一些公开的数据源和用户自建的数据博客,但在“数据即讯息”的背景下,单纯依赖外部条件并不是长久之道,建立自身的大数据库显得尤为必要,可以利用自身的数据储备开展相关行业的咨询服务等,艾克索·斯普林格集团就通过建立可横跨所有平台的用户ID,独立于任何第三方,拥有自己的“数据的生态系统”(Data ecosystem)。目前该集团62%的收入和70%的税前利润来自数字端。

四、与用户深度互动,开展增值服务盈利

纽约国际新闻媒体协会(INMA)执行董事兼CEO厄尔·威尔金森(Earl Wilkinson)谈及为何媒体需要大数据时,曾说到“可以定义新的产品、功能和服务”。大数据新闻背后的数据,可以为用户提供类似访问原始数据的附加收费服务。除了此种买卖关系外,在社交环境背景下,将读者视为具备独特个性与交往需求的个体,也可通过大数据为用户制定个性化大数据新闻服务,将大数据新闻分门别类制作成不同主题的期刊,例如可以根据属性实行差异化大数据新闻期刊制作服务,收取期刊订阅费用。用户可依据自身喜好直接阅读,而不必在数字新闻栏目中逐一寻找内容。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颠覆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在今天的媒介信息接受习惯下,尽管“渠道为王”的言论具备一定合理性,但“内容为王”依然是核心。大数据新闻部门的媒体实现长远盈利需要持续在内容上精耕细作,在可视化呈现上不拘一格,在与用户的关系上注重互动与反馈。配备精良的数据新闻团队与开展立体、多层的盈利方式也不可或缺。

(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新闻与传播硕士)

猜你喜欢
盈利模式
汤臣倍健轻资产盈利模式研究
从盈利模式角度看腾讯公司的发展之路
传播学视角下吃播的受众心理及盈利模式探究
浅析淘宝网盈利模式的相关问题
组织际信息系统的盈利模式研究综述
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级卫视的盈利模式创新
盈利模式清晰成熟,但侵权、涉黄等问题也层出不穷 直播经济火中有忧
开放存取盈利模式之思考
基于活动营销的专业报盈利模式之探索——以《平安时报》为例
着力构建复合型盈利模式 促进新媒体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