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干明
[摘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对新闻阅评越来越重视,把它作为对新闻报道检验、反馈、服务和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可见其对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已经成为对新闻报道宏观指导的重要手段,也为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实践运用提供重要平台。
[关键词]新闻阅评;新闻报道;导向;差错
虽然新闻阅评需要评的内容纷繁复杂,涉及范围很广,但大致可归纳为两大部分:舆论导向和新闻质量。本人编辑湖南日报社新闻阅评已九年有余,每年100余期。从多年编辑的实践来看,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的,虽然本社媒体涉及的舆论导向问题很少且不严重,但这些问题对新闻报道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和重视新闻阅评就显得尤为必要。同时,对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不同层面的问题,阅评时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一、新闻报道中的差错
新闻报道中的差错一般有三类,即政治性差错、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最致命的差错是政治导向失误和新闻失实。
1.政治性差错。政治性差错即舆论导向问题,它是指一些导向性错误或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一致甚至相违背的错误观点和提法,以及违规刊发某些消息。
具体而言,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如何评价当前社会舆论;如何引导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为某一特定的社会事实制造舆论。正向舆论能推动和促进社会发展,负向舆论则可能破坏、阻碍社会进步与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对思想宣传工作提出的政治方向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这是指导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所在。因此,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键是深刻理解新闻舆论工作,其理论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新闻阅评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批评,它更具有建设性意义,能有效提升媒体引导力,也是检验新闻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它有指出问题、分析状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等独特作用,对新闻报道有明显的助推作用。因此,搞好新闻阅评,对媒体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增强引导能力、提高报道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报道是多方面的,舆论导向也具有综合效应,这综合体现了新闻媒体的宣传、传播、服务功能,是对媒体总体质量的要求。导向是具体而非抽象的。因此,新闻报道除政治导向外,对思想、价值、消费、生活、行为及审美等各类导向,阅评时也应予以考量。这也显示导向的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性,其内涵极其丰富。
2.事实性差错。这类差错主要是因消息来源的权威性不足、记者道听途说或故意匿名等造成。如名称、地名、时间错误或张冠李戴,称谓或职务错误,新闻失实或虚构事实等。如某报报道“感动中国人物”时写道:他“从教30余年、援藏16年……”两者相加至少46年,而他去世时才53岁,这样一算,7岁就开始从教了。这当然不可能。若改为“从教30余年,其中16年在援藏中从教”则能说得通。
3.技术性差错。这类差错主要是指题文不一、电头错误、标点错误、掉字、掉段、多字、错别字等。这类错误所占比例最大,如某报《老年人谨防餐后低血糖》,全文约500字,9处提到老人餐后的低血压,无一处提到低血糖。标题是说低血糖,文内全是讲低血压,文不对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小错误”有时也可能导致事实性差错或政治性差错。此外,还有漏报、迟报,或将未定稿乃至涉密文件当新闻稿发表等造成的差错。
二、新闻阅评的目的
新闻阅评的目的,一是通过评议,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加强引导。二是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对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并推广。三是推动新闻报道宣传工作的创新,做出特色,扩大阅读量,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四是帮助媒体把握舆论导向。总之,新闻阅评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支持和发展正确健康的舆论导向,坚决抵制、克服和清除消极有害的舆论导向,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三、新闻阅评的要求
基于新闻阅评的重要性,所以对评议新闻报道时也要有更高的要求。
1.有高度。新闻阅评要充分体现政治高度、大局高度和思想高度。在评议报道中某些具体问题时,新闻阅评既要就事论事又要升华提高,要对照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宣传纪律、新聞规律及当前新闻宣传总态势,分析问题的性质、典型意义及其社会影响,“高人一等”“胜人一筹”,新闻阅评才会有说服力战斗力。
2.有深度。在对新闻报道评议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新闻阅评指出问题要明快、一针见血、抽丝剥茧,把道理讲明白说透彻。为使新闻阅评有深度,在选取评议材料时,首选有典型性、能反映普遍存在问题的新闻报道,而不是仅仅评议个别问题,或者仅仅找些错字病句等低级差错。
3.要准确。阅评员是代表管理部门对新闻报道作出评议,评得准是新闻阅评的首要要求。这样的阅评意见才有权威性,媒体也易于接受。要对新闻报道的质量优劣、导向对错进行正确判断,指出其原因。把问题评清楚、评充分,而不乱扣帽子、上纲上线。
四、结语
质量决定生存。现在的媒体类型很多,不同媒体定位不同,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媒体大幅增加,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化,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电视侧重于“看点”,报纸侧重于“卖点”,移动媒体侧重于“快餐式”。因此,新闻阅评也应明确定位,对不同媒体阅评时也要采用不同的标准、要求和方法。既有宏观评议也有微观评议,一般的评议范围应包括新闻质量、写作技巧、传播效果及作风文风等。新闻阅评对新闻报道工作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如何使新闻阅评更有效、更巧妙地发挥作用。
时代在发展,新闻阅评也应跟进新领域,熟悉新事物,学习新知识,选择新角度,探索新形式,挖掘新题材,有力推进我国新闻事业不断创新,繁荣昌盛。
(作者单位:湖南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