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起舞
个案简介与描述
1.孩子说:“你是谁呀?”
家豪3周岁,刚上小班,性格内向,喜欢看动画片和玩建构类的游戏,对角色游戏等交往型游戏从不主动参与。入团前,家里给他换过几任保姆,还让他上过寄宿制托儿所。一天,家豪妈妈通知老师,原来经常接孩子的保姆被换了,以后由新保姆接送。家豪发现保姆被换后,对新保姆说:“你是谁呀?我不认识你。你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孩子渐渐变得不太爱说话、脾气暴躁,对成人的话常常充耳不闻,不予回应。
2.妈妈说:“我不行的!”
妈妈告诉老师,家豪的爸爸没空管孩子,家中也没有祖辈可以帮助照看。家豪从出生就由保姆带,还经常随保姆住在保姆家中,只有双休日才接回来。保姆已经更换过好几个,都是附近邻居或者乡下的亲戚。老师问:“你为什么自己不带,而让孩子住在别人家中呢?”妈妈说:“我不行的,我不知道怎么带他,平时晚上我们要工作,双休日我会去看他的,把他接回来,周日晚上就送回去。最近孩子变得怪怪的,说话的腔调肯定是跟上一个保姆学的。”
1.诊断归因
家豪小朋友表现出的暴躁、对成人的话充耳不闻以及对指令不做反应这些行为是孩子“安全的依恋”丧失或被破坏造成的,是依恋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而通过情绪表达转化的行为。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婴幼儿和其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而在这个案例中,家豪的妈妈没有发挥母亲的作用,而是选择了保姆作为主要看护者。但保姆并不是家庭的固定成员,从外形特征、亲疏关系、生活习惯、文化认知及居住地域上均与亲人有较大的差异,而且经常性的更换让孩子没有办法建立起长久稳同的依恋情感。
2.行为分析
由于长期处在保姆的看护环境下,家豪与亲人、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很少,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对不同类玩具、游戏的探索也很少,通常只会玩一些保姆提供的独自游戏,如搭积木、看动画片等。亲子关系中的依恋,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基础,当依恋关系被打破、重建、再次打破、不断变更,就会使孩子形成警觉——启动恐惧行为系统,表现出遇到不认识的人或潜在危险的事物时产生强烈的回避反应,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本能,这种“陌生焦虑”的表现就是孩子产生的应激反应。
3.寻找根源
在案例中我们发现,家豪的妈妈是问题的根源。由于工作的性质、家庭成员的状况,年轻的妈妈恐惧抚养孩子,对自己照顾孩子没有信心,从而把希望寄托在保姆的身卜。但是她又渴望看到孩子的成长,于是每周与孩子短暂相处。当孩子发生问题时,妈妈通常把原因归结到保姆的行为对孩子产生了影响,然后频繁地更换保姆。殊不知母亲的照看方式才是幼儿依恋形成的重要因素。安全的依恋关系对于孩子建立和他人的信任感、愿意探索外界、对自我的肯定、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又深远的意义。
辅导过程与措施
根据家豪和妈妈的情况,我分三个阶段对他们开展辅导。
第一阶段:游戏沙盘诉需求,直面交流话成因
我重点观察家豪的行为,利用幼儿园玩沙与绘画的机会,让孩子对“我的家”进行表达,把孩子的作品、游戏时表达想妈妈的话记录下来,家访時给他妈妈看。家豪妈妈看了也承认:亲子相处太少了,双休日经常是让孩子自己搭积木或者带他到大商场玩玩游乐设施,大人通常就在一边看着孩子游戏。我给家豪妈妈提出建议:短期内不能再更换保姆,尽量由固定看护者照顾。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与家人中重建安全感。孩子最近的表现其实对不断更换保姆产生了陌生焦虑,他非常希望妈妈能给予安慰。平时需要增加妈妈与孩子见面共处的机会,更多关注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和同伴交往的现状,让孩子感觉到被重视和关爱。
第二阶段:认知纠正导行为,缩小间隙聚亲情
我采用认知疗法,对孩子不良的认知行为进行矫正。家豪觉得是因为有保姆在所以妈妈才不来接他。考虑家庭原因,短时间不可能取消保姆看护养育的方式。所以我们让孩子关注到保姆阿姨的工作与付出:“看看保姆阿姨是怎样关心帮助你的。”让孩子逐渐对保姆产生信任感。另外也与家长联系,让他们通过视频、电话沟通、来园参加活动等方式激励孩子,让孩子了解父母对他的关注。同时也建议家豪妈妈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规划一张亲子共玩的游戏清单,如一起搭建积术、画画、讲故事、爬山、玩球、观察小动物、参与种植活动,甚至是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等。让孩子在母亲的积极陪伴下感受到浓浓的乐趣与爱意,重拾对成人的信任。
第三阶段:稳定情绪赢奖励,巩固关系促发展
在家豪的行为有了转变后,老师就对他的表现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奖励:有积极主动交流时的口头赞许,有良好交往时的小红花奖励,也有通过累积,邀请妈妈参与家长助教等到园共同活动的代币奖励,用鼓励不断稳定孩子缺乏依恋的情绪。另外,我们也不放弃挖掘爸爸的力量,鼓励爸爸更多地参与到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发送一些孩子在园的照片、小视频给爸爸,帮助爸爸了解孩子最近的状况,让他愿意更多地亲近孩子,最终形成更为巩固、完整的家庭亲子关系。
家豪在学期的后期情绪逐渐稳定,能主动与人打招呼,会参与角色扮演类的游戏,能与同伴友好交往。家豪妈妈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巾,经常关注孩子在园时的动态,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主动配合老师布置的回家任务,有时在非双休日也会抽时间与家豪相处。连家豪的爸爸也多次与老师交流家豪近况,并给予孩子一个微笑或拥抱等父亲式的鼓励。
1.正视问题,找准切入口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月子中心、保姆市场越来越被年轻的妈妈们所需求。原本稳固的亲子抚养关系被打破,保姆的参与使得孩子慢慢建立了与陌生人的信任与情感联系,却淡化了与自己父母的情感纽带。教师在参与辅导时要建议家长,不能把问题随便归因,把责任推卸到保姆身上或者孩子自身的性格上,要找到问题的切入口,通过交流、观察探寻到孩子的需求,找到问题的源头才能正确地开展辅导活动。
2.持续追踪,关注发展线
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行为表现是需要老师从孩子的日常行为中耐心观察、仔细收集、逐步积累、反复分析的,对辅导的方式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看到孩子的转变,盲目追求辅导效果。要关注孩子和家长经过沟通、辅导之后产生的变化,根据改变与发展及时调整辅导策略,搭建辅导支架,促进辅导小步递进、稳步发展。
3.多管齐下,搭建教育网
孩子产生的心理问题,有些来自生理与环境、有些来自社会交往,复杂而多面,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多方渠道共同参与,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心理辅导策略建立温馨有爱的教育关怀网,让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形成积极稳定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