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向死而生,所以经历坎坷也是一种收获。
白樺原名陈佑华,河南信阳市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人的侵略,给白桦的童年罩上了不幸的阴云。日本宪兵活埋了不愿与他们合作的白桦的父亲,母亲带着他们兄妹几个在日军的铁蹄下挣扎。这个时期,文学成了他寻找人生道路的火炬。他在民族战争的血与火中开始创作,此后始终把个人际遇熔铸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作家王安忆曾说:“白桦是天真的,这似乎不可能,他经历了世事变迁,世态炎凉,他的天真何以保持着?白桦是简单的,这也不可能,他所身在的历史社会是复杂的,应对起来需要用极强的心力与心智。白桦又是热情的,这就更让人不安了,因为他的遭际每每使人沮丧,他的热情从哪里来呢?这些仿佛都源自于他的理想。”
2017年5月24日,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在北京电影学院礼堂召开颁奖典礼,向白桦先生颁发第三届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授奖词写道:“他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剧作家。他是新中国成立后诗化电影的倡导者和追求者。他的电影创作中,渗透着浓浓的诗意;他的人生履历中,流淌着光影的故事。他坚持原创,坚持文学道义与独立表达,即便为此曾遭受不公,也从未改变立场。他拥有卓越才华,笔触却探向民间疾苦;他曾历经磨难,目光却总是望向高处。他的《苦恋》,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太阳和人》,形象地寓意了他的人生。他跟电影是一场苦恋,他和创作,是人与太阳的关系。《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今夜星光灿烂》,他的这些电影作品,回响着美丽的声音,绽放着灿烂的形象,在银幕上留下了永恒的光影。2005年,他出版了《每一颗星都照亮过黑夜》。这是他人生的生动写照,也是他的不懈追求。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和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特向白桦先生颁发编剧终身成就奖。”
2019年1月15日,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白桦在沪逝世。白桦生于忧患、出生入死,但他不畏艰险,始终站在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前列,提出别人尚未提出的思考。当儿子劝他改变一种方式生活时,他坚定地告诉儿子:“儿子,我不能,因为文学是我的生命。我越来越理解古人说的‘文章千古事那句话。一个有生命的人怎么能不重视自己生命的意义呢!儿子,我不能用生命的意义这样昂贵的代价,去换取宁静和舒适的生活……原谅我,儿子……”
无畏 执着 真实
纵观白桦的文学生涯,他的写作始终贯穿着对美的执着追求,他的天性和趣味只听从美的召唤,他的大量作品中充满强烈的青春气息和近乎壮美或柔情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创作取向上,他承袭鲁迅改造国民性的脉络,但鲁迅的语言辛辣、锐利,像一把匕首“哗”地直射过去,而白桦的文字是有温度的、饱蘸深情的。在那些湿润、感性、生动、美丽的文字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浪漫的白桦,一个无畏的白桦,一个执着的白桦,一个真实的白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