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巴基斯坦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合作前景分析

2020-05-28 02:35陆晓玲暴云英许传坤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一带一路

陆晓玲 暴云英 许传坤

摘 要: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全天候战略伙伴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中巴开展合作推动巴基斯坦的产业发展,对于加快“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和示范标杆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巴双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条件逐步改善,中巴合作的重心将转至产业合作发展方面,中国与巴基斯坦在现代农业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发展前景。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及其市场容量分析入手,对双方在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合作方面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并从战略规划、技术支撑、商业和投资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巴双方在现代农业和旅游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路径和模式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巴经济走廊” 现代农业 旅游文化产业

一、引言

巴基斯坦作为传统农业国家,目前正在加快自身现代化进程,要想在短期内建立健全符合其自身发展需要和发展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打造。同时,巴基斯坦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如北部的雪山,南部的海滩,伊斯兰堡、卡拉奇、拉合尔、白沙瓦、费萨拉巴德、罕萨河谷等旅游胜地已享誉全球,这些为巴基斯坦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巴双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条件逐步改善,中巴合作的重心将转至产业合作发展方面。中国与巴基斯坦在现代农业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发展前景。

云南在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与巴基斯坦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再加上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一系列的经验及教训,特别是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和旅游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方面,对于促进巴基斯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二、中巴经济走廊及其市场容量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它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习近平,2017)

巴基斯坦是南亚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第25大经济体,而且是印度洋北上中亚的必经之路。巴基斯坦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关键节点,同时作为中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国,在推进“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重要角色,双方的深层次发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和先行导向作用。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中巴经济走廊”位于“一带”和“一路”的叠合之处,形成一个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联接中国、中亚、南亚三大经济区域,通过瓜达尔港,可直达中东及欧洲的贸易、产业、能源、交通通道和网络。根据《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以中巴两国的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及产业合作为主轴,以两国经贸务实合作、人文领域往来为引擎,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及民生领域合作项目等为依托,以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安宁为目标,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增长轴和发展带。“中巴经济走廊(CPEC)”在空间范围上包括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全境,呈现“一带三轴多通道”的格局。其中“一带”指由走廊核心区构成的带状区域,包括中国新疆喀什地区、图木舒克市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阿克陶县,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首都区,旁遮普省、信德省、开伯尔-普什图省、俾路支省、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吉尔吉特―巴蒂斯坦的部分地区;“三轴”是指走廊中的三条东西向发展轴,分别代表了从拉合尔通往白沙瓦、从苏库尔通往奎达和从卡拉奇通往瓜达尔的带状区域;“多通道”指走廊从伊斯兰堡到卡拉奇和瓜达尔的多条铁路和公路交通干线。在合作领域上,“中巴经济走廊”重点在互联互通、能源、经贸及产业园区、农业开发与扶贫、旅游、民生与民间交流和金融等七大重点领域展开合作。

“中巴经济走廊”覆盖人口约30亿,“中巴经济走廊”一旦建成,将极大的扩大中国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辐射能力和水平。巴方认为中巴经济走廊是巴基斯坦未来长远发展的希望所在,与巴基斯坦“2025年远景规划”完美结合。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将加速巴基斯坦与南盟(SAARC)、东盟(ASEAN)、中亚地区经济合作组织(CAREC)及经济合作组织(ECO)等组织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

三、中巴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合作潜力分析

(一)巴基斯坦的传统农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巴基斯坦是典型的农业国家,产业结构中农业和服务业的占比较高,工业发展明显不足(李慧玲、马海霞,2016)。2016-2017财年,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5.28%,为十年来最高水平。农业部门占GDP的比重为19.53%,且大部分勞动力集中在农业;工业部门贡献了20.88%的GDP;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9.59%。2017-2018财年,农业占GDP的比重预计为21%。在当前情况下,农业仍然是巴基斯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水稻、小麦、甘蔗、玉米、棉花等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种植作物,纺织品原料、谷物等是其主要的出口产品。但是,大部分作物的亩产都低于中国、美国和全球平均水平(高云等,2015)。即使将巴基斯坦与周边发展条件相似的印度、孟加拉、泰国等进行对比,其主要农作物的单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现实情况分析,巴基斯坦的农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种植环节,生产方式粗放,缺乏优质良种和配套种植技术、机械化程度低、施用化肥数量不够、农业灌溉系统不完善;加工环节,采后加工技术和设备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设备设施和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薄弱,约50%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在收获过程和运输过程中腐败、变质(高云等,2015);销售环节,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出口产品品种有限、产品附加值低,主要是原材料类产品为主,从而导致了农业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基于此,巴基斯坦从满足本国粮食安全需求、扩大其在全球粮食和食品市场份额,以及带动巴基斯坦食品等相关加工制造产业发展等几个角度出发,都非常有必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力争通过设施改善、科技进步、管理提升、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园区打造,实现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1978年,我国人均GDP只有384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排倒数第7位,而201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9784美元,排在全球第74位,GDP总量自2008年以来一直稳居全球第二。中国用全球10%的耕地和6%左右的淡水资源,生产了全球1/4的粮食,养活了全球约1/6的人口。中国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不仅仅是餐桌上的变化,更是农业产业的变革。中国农业科技水平整体大幅度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和林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56%和4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光明日报》,2016年08月16日);杂交水稻技术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今后随着中国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将会取得更多的成就。而且,中国地域广阔、农业发展条件多样,中国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经验模式和技术成果,完全可以复制和应用到很多条件类似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

通过对2003年和2017年中巴两国农产品的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可见,主要的农产品贸易为初级农产品,精加工的农产品(如饮料、酒及醋,可可及可可制品以及淀粉制成品)的占比都极少(详见图1和图2,数据来源:UN COMTRADE数据库)。另外,其他农产品(棉花除外)的贸易结构不够稳定,所占比重较多的,在2003年和2017年的变化较大。中巴双边农产品的贸易结构仍然主要为初级农产品,需要依靠技术、设备才能制成的农产品的贸易结构不稳定。(徐榕荫,2019)

通过对2003~2017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农产品的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03~2017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上是呈现上升趋势(详见图3,数据来源:UN COMTRADE数据库)。2003年,中国与巴基斯坦农产品贸易总额仅为554.4百万美元,到2017年达到了1881.5百万美元,年均增长率为9.1%。其中,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农产品出口额从2003年的60百万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634.7百万美元,年均增长率是18.4%;中国从巴基斯坦进口的农产品贸易额从2003年的494.3百万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246.8百万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8%。从图3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2003~2017年期间,我国对巴基斯坦的农产品贸易一直为逆差状态,且贸易规模呈先增后减趋势。(徐榕荫,2019)。

结合前述分析,巴基斯坦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而中国具备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优势,双方农业领域合作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释放中国农业发展积累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在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生产方面的品种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等,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张占仓,2017)。鉴于巴基斯坦在中巴双边贸易中赤字较高,巴基斯坦应努力增加对华出口,包括农产品的出口(冯并,2016)。依托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契机,引进中国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大幅提高巴基斯坦农作物单产,同时带动中国种子、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产品出口,加快巴基斯坦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提升巴基斯坦国内粮食安全及服务全球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中国出境游需求旺盛,迫切需要挖掘新的国际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潜力正在逐步释放。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出境游客来源国,2017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1.31亿人次,比上年同比增长7.0%。根据中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出境人次将达到1.5亿人次,2017-2022年旅游消费预计增长10.9%。根据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送1.5亿人次游客、2000亿美元旅游消费,同时中国还将吸引沿线国家和地区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详见图4)。

巴基斯坦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首都伊斯兰堡拥有全球最大的清真寺费萨尔清真寺,莫卧儿王朝的旧都拉合尔依然留存着贾汗吉尔陵、塔塔古堡等旧貌古城,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有英国殖民时代留下的弗里尔大厅和优美的克里夫顿海滩,北部的斯瓦特山谷的山地景色还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誉为“大英帝国的瑞士”。随着巴基斯坦国内安全形势逐渐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已经开始去探索这个南亚次大陆的古老国度了。根据巴基斯坦政府机构巴基斯坦旅游发展公司(Pakistan Tourism Development Corp)数据显示,巴基斯坦的年入境游客数从2013年至2016年已提升三倍,至175万人次;根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统计,目前巴基斯坦旅游业总量为19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9%。同时,预计到2027年,将有217万游客前往巴基斯坦旅游,并带去361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巴基斯坦国内最大的酒店预订网站Jovago发现,巴国内酒店入住率在2016年提升了80%。此外,在未来5年,会有10个国际连锁酒店品牌在巴基斯坦开始运营。但是,与周边国家相比较,巴基斯坦旅游基础设施仍然较差、服务支撑能力仍然较弱,景区建设、旅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开发滞后,改善提升的空间很大。相较而言,其邻居印度的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相对健全,其2016年游客数达880万,是巴基斯坦的5倍。而与巴基斯坦设施条件类似甚至略差的缅甸,国际旅游收入也是巴基斯坦的2倍。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目前中国游客出境游需求增长旺盛,境内游客出境游目的地更广,更注重旅游产品的体验和品质,在传统的海外“观光游”“购物游”的基础之上,正不断扩展出“个性游”“深度游”和“猎奇游”等多元旅游新内容。游客探索世界的范围不断扩大,新兴的境外旅游资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受优惠政策及大力宣传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而地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的巴基斯坦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过去由于特殊的政治历史原因,巴基斯坦似乎一直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这些对于正处于旅游目标从传统的“走马观花”而逐渐向“求新”“求特”转变阶段的中国出境游游客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因此,中巴合作大力发展旅游是很有前景的。同时,与迅速增加的旅游吸引力不匹配的巴基斯坦落后的旅游接待設施及基础设施条件,迫切需要改善升级,这个方面也可以作为中巴合作大力发展的领域之一。

四、中巴现代农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合作路径和模式

(一)战略规划层面的合作

很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发展的实例都证明,现代产业的发展,开放型、创新型、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聚集式、链群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当前最好的路径选择。在此过程中,高站位的国际视角、前瞻性的顶层设计、科学的战略和可行的规划,无疑将加重成功的砝码。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无论是在传统的农业、矿冶、机械、医药、食品产业、轻工纺织,还是在新兴的电子信息和互联网产业,都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和教训。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从战略层面和产业层面,应该首先加强规划方面的合作。利用中国的产业研究专家资源和规划设计优秀团队,帮助巴基斯坦剖析发展的优劣势,完善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在整体规划引领基础上,突出重点、分项实施、有序推进、以点带面、逐步完成(孟辽阔,2015)。

规划制定过程中,可参考借鉴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模式,以铁路、公路和港口建设开通为纽带,加强农业领域合作,促进双方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进出口,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贡献。例如:2015年,有“中国农业硅谷”之称的陕西杨凌示范区,与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签订协议,共同建设总面积200公顷的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包括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蔬菜等六大类24个品种的种植及农资机械等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和生产示范。2017年11月,中国与老挝签署《老挝农林部与中国农业部关于共同建设中老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谅解备忘录》,提出“共同推进中老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双方将共同发布,并作为中老两国投资者的投资指南,引导企业有序投资建设”。根据笔者调研,该项规划由中国农垦总局牵头、云南省农垦集团负责,目前已全面启动,初步提出在老挝万象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品种展示、示范种植、农产品初加工、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会议会展),在拓展区规划建设乌多姆赛现代农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南塔现代橡胶全产业综合示范区、沙耶武里现代绿色粮油产业示范区、琅勃拉邦田园农业示范区和万荣农产品衍生产业示范区,在老挝磨丁—云南磨憨等口岸建设跨境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报关、检疫、分拣、包装、冷链、运输)。通过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实现中老铁路沿线的老挝特色农产品加工输出到中国,带动老挝农产品生产(天然橡胶、大米、木薯、果蔬、畜牧、剑麻、棕榈等)及中国的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农资和农机具进入老挝。

中国与老挝的这种现代农业产业的合作模式,完全可以应用借鉴到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上来,可选取巴基斯坦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旁遮普省和信德省等地区,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核心区;在项目建设上,以伊斯兰堡、拉合尔、卡拉奇和瓜达尔等城市为主,逐步展开现代农业产业的深层次合作。

(二)技术支撑层面的合作

现代农业方面,中国在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和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形成了适宜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的品种、技术、模式,同时有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例如,河南省农科院培育推广的“银山2号”棉花种子2011年被塔吉克斯坦引进以后,不仅棉绒长、品质好,而且结桃多、产量高,使当地棉花产单产之前的每公顷2.5吨,一跃达到每公顷6吨,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云南省热带亚热带玉米工程研究中心在缅甸、老挝、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建立海外国家级玉米研究基地6个,获得老挝国家审定证书的玉米品种2个,获得缅甸国家审定证书的玉米品种3个;并通过适应性玉米良种良法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带动这些国家的制种农户增收1.1亿元(人民币)、农业增收4.3亿元(人民币)。云南省农科院的“云光14号”水稻种子,出口越南1561吨,在越南累计推广47万亩,新增粮食产量4085万吨、新增农业产值超亿元(人民币)。

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农业既要发挥在农业基础研究、农业新品种研究与推广、农作物种植与管理、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农产品市场调控等方面的优势,为巴基斯坦加快农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也要以双向开放的思维,通过国际贸易与巴基斯坦形成更加密切的各类农产品贸易往来。这样,既丰富国内农产品市场,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减轻中国农业发展对紧缺的土地资源的依赖,也在互联互通中进一步完善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农业发展体系,稳定提升两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旅游文化产业方面,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旅游景区开发与建设、旅游线路设计与旅游产品开发、互联网旅游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技术、方法、规程和解决方案。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智利、波兰、柬埔寨签署了旅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或者实施方案,其中就包括了在技术层面的对外服务合作。就巴基斯坦而言,面对中国持续增长的出境游需求和国际旅游大市场,非常有必要借鉴中国的技术力量,帮助巴基斯坦进行全域旅游的规划设计和特色精品项目的定制策划,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完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软硬件条件、配套服务、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入手,着力提升巴基斯坦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和综合效益,使其真正成为巴基斯坦的绿色支柱产业。

(三)商业和投资层面的合作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目前,中粮集团、新希望集团、双汇集团、中国农垦集团和隆平高科等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纷纷抢滩海外,布局境外种植/养殖基地和加工基地。西安爱菊集团与哈萨克斯坦马斯洛德粮油公司达成合作,利用哈方优质的产地资源和“长安号”的便利条件,对内引进粮油原料,对外输出特色产品,成为了“一帶一路”倡议的先行者。而各省的农垦企业,更是提出了“抱团”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发展的想法。

投资方面,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由中国发起设立了“丝路基金”,除投资参与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和重大能源合作项目外,也将现代农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投资领域。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就是丝路基金首批支持的项目。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各省建立的农业开发投资基金,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境外农业产业领域。据隆平高科的近期公告,决定出资4亿美元与关联方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境外发起设立的Amazon Fund LP等投资方共同设立AMAZON AGRI BIOTECH HK LIMITED,用于收购陶氏益农在巴西的特定玉米种子业务。

如前所述,基于巴基斯坦发展现代农业良好的自然条件,在“中巴经济走廊”的框架下,如果双方能把相应的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规划落实下来,具体到规模化种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种子生产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冷链仓储物流项目、出口加工项目等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项目,必然能够吸引到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投资和参与。

另外,巴基斯坦旅游文化产业的培育打造,在着力优化安全环境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同时,可以借鉴中国“互联网+旅游”的商业模式,把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纪念品等通过互联网向全球营销。这一点上,携程、去哪儿、途牛、爱彼迎、飞猪等旅游线上企业和华侨城集团、长隆、大连圣亚、碧桂园等文旅线下企业,都可以为巴基斯坦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帮助与支撑。云南作为旅游业开发较早的地区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正在进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云南的世博旅游集团、云南湄公河集团,已经在构建“一带一路”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并积极参与东南亚国家的景点景区建设。2017年3月,云南金澜湄国际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推出了“澜湄水路+昆曼公路,环游金三角国际旅游产品”:由西双版纳州关累港乘船出发,经泰国清盛,缅甸大其力,老挝波乔、会晒、南塔、磨丁,由中国磨憨口岸返回入境,再游览西双版纳。通过水陆联运旅游环线,游客可以乘船尽览澜沧江·湄公河沿途风光,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畅享“一船游四国,同饮一江水,共享旅游美”的旅游体验。目前这些旅游企业,也正在积极谋划到巴基斯坦的发展。

综上,巴基斯坦是正处于工业化起步中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巴基斯坦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全方位的产业发展合作,是推动中巴持续友好的重要基石。基于上述供需分析和合作模式探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中巴经贸关系的持续改善,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或许将成为中巴产业合作与产业园区建设的新亮点和突破口,为加快实现“中巴经济走廊”远景目标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高云等.中国与巴基斯坦农业合作探析[J].世界农业,2015(8).

[2]鮑文.巴基斯坦农业推广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世界农业,2013(7).

[3]李慧玲,马海霞.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机遇与“一带一路”建设[J].学术探索,2016(7).

[4]孟辽阔.“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巴基斯坦战略地位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4).

[5]张占仓.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战略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17(10).

[6]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M].商务印书馆,2017.

[7]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人民日报,2015-03-29(4).

[8]刘伟,张辉.一带一路:产业与空间协同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9]国家统计局数据.http://data.stats.gov.cn/.

[10]陈利君,许娟,郑启芬.南亚报告(2016~2017)[M].云南出版集团,2017.

[11]冯并.“一带一路”全球经济的互联与跃升[M].中国出版集团.2016.

[12]徐榕荫.“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巴基斯坦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陆晓玲,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暴云英,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许传坤(通讯作者),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一带一路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青海省新增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