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噗哩
人在压力大的时候,总是容易做出些丧失理智、毫无节制的事情来。
比如我每次到了考试月、考试周时,饭量就明显比平时大,不仅三餐吃得多,零食供应也与日俱增。
是因为我平时减肥饿着自己了,所以到这个时间段就放开了吃吗?并不是,我只是用这种方式来缓解考试所带来的焦虑。所以我合理地推测,我身上至少有10斤没必要存在的肥肉,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
不同于我的胡吃海塞,我的好朋友则选择用疯狂剁手来缓解压力。
每当这个时候,她的购物清单都特别长,购物车里总是塞得满满当当。但如果你理智地问上一句:这些东西你确定每一件都是你需要的吗?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也不全是,我只是抑制不住身体里喷薄而出的购物欲。总觉得必须买买买,才能缓解内心的焦虑。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管这种行为叫“报复性消费”。通常指当人们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时候,因为找不到其他可行的宣泄方式,就选择通过消费来舒缓自己的情绪。
顺便默默补充一句,虽然我是靠吃,但吃其实也是一种变相消费啊,哪怕只是一碗米饭,那也是需要钱的,更何况还有炸鸡、火锅、烧烤、奶茶等等!
再默默补一句,今年初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大家都在家里闷着,这种“报复性消费”心理更是达到了顶峰。
@颜乐乐:压力大的时候就疯狂想吃炸鸡,每天都想吃炸鸡,一次能吃好几个炸鸡!吃完就觉得自己活过来了,有动力继续学习了。至于热量什么的,我相信只要吃得快,热量就一定追不上我!
@是包子呀:买买买真是太快乐了!疫情期间在家待着,每天的乐趣之一就是逛某宝,我将它称为线上逛街。每天都必须买点儿什么才肯收手,真的是太上头了。
@羽仔:同意楼上的,疫情期间闷在家的时候,会忍不住想买东西。其实平时不会有这么强烈的购物欲,也不会想吃炸鸡薯条这些高脂高热食品,但那段时间,尤其是外卖、快递人手不足的头一个月,每天都疯狂想吃。
@Yeol:大家發现了没有,这种“报复性质”的减压方式,一般都是轻松甚至“堕落”的,你听过谁因为压力大,“报复性阅读”“报复性运动”吗?“为了缓解焦虑,我一口气看完了5本书”“为了缓解焦虑,我连着一个月每天运动1小时”这种话,我可从来没听说过。
@胖大海:解压当然是选择轻松的方式啦,不然不就压上加压了?不过“报复性运动”是存在的哟,我朋友一到了考试月就很积极,天天晚上去跑步,一身臭汗回宿舍,说特别爽,还一直怂恿我们一起去。
@闲豆豆:其实不一定是因为压力大才会产生报复性消费,小时候被穷养过的小孩儿,长大了也可能会这样。对,我说的就是我自己。我家经济其实还行,就不会说穷到过不下去或者怎样,普通人家的水平妥妥的,甚至可能还高一点儿。但是吧,我爸妈就是特别节俭的那种人,甚至有点儿过度的那种,所以小时候我真的是想要什么都基本不给买。于是上大学后,我有了可以自己支配的生活费,就开始各种疯狂剁手,哪怕有些其实我根本不需要,但就是想买。
@一坨猫:之前准备雅思考试的时候,埋头苦学了两三个月,考完试后,简直像脱缰的野狗似的,没错,说的就是我自己,各种吃吃喝喝,各种买买买,似乎只有通过这样,才能释放憋了两三个月的灵魂。倒不是焦虑,就是憋久了,需要干点儿别的事情来释放。
@在下坂田:不懂就问,我很好奇北方的朋友,疫情过后,会不会“报复性搓澡”,大家都跑澡堂里去?狗头保命.jpg
@冬树:楼上盲生,你发现了华点。滑稽.jpg
@四夜初五:花钱真的可以使人心情愉快,人在无比焦虑的时候,真的有点儿控制不住,会冲动消费。
当人们处在压力或焦虑中时,往往需要通过一些途径来转移注意力,以此达到缓解的目的。而吃、玩儿游戏、刷手机、买买买等形式,则是最常见的方法。
因为它们做起来轻松,不太需要费脑,而且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付出后马上,或者不用等太久,就能得到回报,心理很容易获得满足感。
有时候,它也起到了一种逃避现实的作用,比如面对考试复习的压力时,手机比平常更好刷了,买的炸鸡更香了,逛起某宝来,货比三家买买买……沉迷其中,似乎只要不去想,考试就不存在似的。
而疫情期间,这种情况更突出,好多人疯狂想喝奶茶,想买口红,想出去吃吃喝喝买衣服。主要的“压力”来自于大家都被动宅在家里,太久没能好好出去蹦跶了,憋得慌。
行动受限那么久,一旦快递开始全面工作,或者有了出门的机会,压抑了许久的购物冲动,也就跟着冒头了。
再加上年前为假期做了很多规划,旅游、聚会等等,结果因为特殊情况都取消了,难免会想通过别的渠道来进行补偿,而买买买则成了当前最容易实现的方法。
知道了冲动消费的原因后,在面对满满当当的购物车时,不妨问一下自己,你确定这些都是你需要买的吗?如果一遍不行,那就来个灵魂三问,让自己冷静一下。
如果这时候还管不住自己的手,就试试另一个方法,多数情况下能有效阻止购物欲带来的冲动:默默想一想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如果想不起来,可以掏出手机看看进行确认。
祝愿大家都能治愈。狗头保命.jpg
编辑/张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