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经霞 张树军 耿 强 张永慧 屈海泳,3*
(1山东省济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济宁 272100;2济宁市鱼台县永乐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鱼台272300;3.青岛农业大学,青岛 266109)
‘翠玉’梨是浙江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早熟梨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产量高等特点,深受果农和消费者喜爱。2013年由济宁市鱼台县永乐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入试种推广,经6年栽培观察,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均优于当地主栽早熟品种‘七月酥’梨,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的优良品种。梨木虱作为为害梨的主要害虫之一,济宁地区梨园也遭受不同程度为害[1,2],经调查,果园虫害发生率达到80%以上。
梨木虱 (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属同翅目,木虱科,广泛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及陕西等地。主要通过刺吸梨树叶片、果实和嫩梢,使树势衰弱,提早落叶,污染果实,导致果皮变厚、品质下降,果农损失严重[3]。梨木虱在北方梨区发病较重,影响花芽形成和次年产量,成为梨产区的主要虫害[4]。目前,生产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多年的化学防治导致梨木虱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不理想。为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加大药剂施用量和增加喷药次数来实现,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生态环境及果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此,2019年春,挑选了5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在田间进行药效对比试验,并对药效进行综合评价,为梨的绿色、无公害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试验梨园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梁山街道,面积1.33 hm2,品种为5年生翠玉梨,株行距4 m×1.5 m,圆柱形整形修剪,行间生草,耕作条件一致,梨木虱发生中等。
试验设6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表1)。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为5株梨树,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试验以梨木虱幼龄若虫(1~3龄)作为防治对象。2019年5月28日进行初期喷药,用机动喷雾器全株叶片正反面均匀喷药,667 m2喷药液200 kg。试验期间不针对其它虫害进行化学防治。
表1 各处理试验药剂混合配比及稀释倍数
1.3.1 调查方法 每小区每株梨树在喷药前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选取1个枝条标记定枝,每枝选取10片叶标记定位,挂牌标记,统计叶片上梨木虱活虫数量,分别统计梨木虱成虫、若虫数量。 在施药后 3 d、7 d、15 d、20 d各调查标记叶片上残留虫量。以施药前和施药后各时期的100片叶活虫数计算校正防治效果。
1.3.2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用药前虫口基数-用药后活虫数)/用药前虫口基数×100
校正虫口减退率%=(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整理分析。
在施药后 3 d、7 d、15 d、20 d 分别观察着药叶片和果实。调查发现,在不同药剂处理的各个小区每株梨树的叶片及幼果上均未发生药害。试验期间,药剂处理未对果树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产生影响,说明各试验药剂均对梨树生长安全。
表2 各处理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
梨木虱若虫具有群集性特点,梨木虱第1代若虫、成虫发生较为整齐,以后各代世代重叠明显,生产中建议在成虫出蛰期和第1代若虫盛发期(‘翠玉’梨树花芽萌发期和盛花期),进行早期防治,对当年梨木虱控制效果显著。
22.4%螺虫乙酯是一种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杀虫剂,对草蛉、瓢虫等天敌安全,短期药效不明显,随着时间延长,药效大幅提高,单独使用,效果不理想。80%烯啶吡蚜酮1 000倍+1.8%阿维菌素2 000倍处理对梨木虱防治效果最差,可能与生产上长期使用这两种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产生抗药性有关。1.8%阿维菌素与22.4%螺虫乙酯、22%特福力混配对梨木虱防治效果也很好,但对天敌影响较大,不利于营造良好生态环境。5%氯虫苯甲酰胺和22%特福力对果园天敌如草蛉、瓢虫、食蚜蝇等没有影响,且特福力也是一种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杀虫剂,具有持效期长的特点。
生产上建议交替施用22.4%螺虫乙酯2 000倍+5%氯虫苯甲酰胺3 000倍和22%特福力(氟啶虫胺腈)2 000倍+5%氯虫苯甲酰胺3 000倍防治梨木虱,既可保护天敌,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又可延缓抗药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