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上市公司组织冗余与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

2020-05-28 01:30:46徐向艺李婷婷
关键词:高管背景利用

徐向艺 李婷婷 方 政

一、引言

发展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私营经济,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协调产业布局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1)邵帅、吕长江:《实际控制人直接持股可以提升公司价值吗?——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管理世界》2015年第5期。。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技术创新能使公司不断适应社会变革,获取长期发展优势。因此,合理利用企业资源来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鉴于此,本文从组织冗余的可获得性出发,分别探讨三种类型组织冗余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即高管教育背景与市场竞争强度的调节作用。本文主要的研究贡献在于:第一,将组织冗余从更加细化的分类出发,探析其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丰富了二者间的实证研究;第二,本文分析了高管教育背景的调节作用,这一研究视角拓展了人们对组织冗余与创新投入之间作用因素的认识;第三,深入分析市场竞争程度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揭示了组织冗余对创新投入的边界条件。本文的实证研究也为企业适应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聘任具有合适教育背景的高管、合理配置冗余资源、调整企业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等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企业的壮大与发展提供了建议与对策。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组织冗余与创新投入

假设H1a:可开发冗余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

假设H1b:潜在冗余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

假设H1c:可利用冗余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二)高管教育背景在组织冗余与创新投入之间的调节作用

假设H2a:当高管教育背景较高时,会加强可开发冗余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倒U型作用;当高管教育背景较差时,会减弱可开发冗余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倒U型作用。

假设H2b:当高管教育背景较高时,会加强潜在冗余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倒U型作用;当高管教育背景较差时,会减弱潜在冗余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倒U型作用。

假设H2c:当高管教育背景较高时,会加强可利用冗余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关系;当高管教育背景较差时,会减弱可利用冗余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关系。

(三)市场竞争强度在组织冗余与创新投入之间的调节作用

考虑到中国文化背景,本文认为阿罗假说更符合我国公司治理情境。第一,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中的高管更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创新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可以帮助企业获取产品优势或技术优势(41)刘博、张多蕾、刘海兵:《高管团队社会资本断裂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CEO权力的调节作用》,《华东经济管理》 2018年第7期。。企业的生存压力对组织惰性与高管代理行为提出了硬约束。市场竞争越激烈,管理者更加会保持危机意识,从而合理利用组织冗余并采取能够维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创新举措。另外,公司高管无论是出于个人声誉的营造还是利益的获取,会更倾向于进行技术创新以此谋求企业与自身的长远发展。这其中,努力挖掘组织冗余中可利用的部分,提升冗余资源利用率,进而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不失为优先选择(42)解维敏、魏化倩:《市场竞争、组织冗余与企业研发投入》,《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8期。。第二,市场竞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外部竞争程度的提升使行业内产品、价格等信息趋于透明,侧面监督管理者行为,使其决策向利于公司的方向进行(43)李维安、韩忠雪:《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1期。。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意味着组织内部产品等信息更加公开化,管理者决策也更加透明化,受到更多的内外部监督,这一切是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第三,竞争者会模仿市场上已经取得成功的企业以缩减学习成本。如果企业是首创者,组织在较大的市场竞争强度下为巩固自身地位,会积极进行组织冗余向创新转化以保持其竞争优势。即使企业未成为首创者,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企业也会借鉴其他创新成果,而组织冗余的合理利用不失为有效手段(44)陈玲、杨文辉:《政府研发补贴会促进企业创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16年第3期。。因此较高程度的市场竞争会加强组织冗余向创新投入的主动或被动转化。具体而言,市场竞争程度增强会强化可开发冗余、潜在冗余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及可利用冗余与企业创新投入间的正向关系。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3a: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会加强可开发冗余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倒U型作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会削弱可开发冗余对创新投入的倒U型作用。

假设H3b: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会加强潜在冗余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倒U型作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会削弱潜在冗余对创新投入的倒U型作用。

假设H3c:当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会加强可利用冗余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关系;当市场竞争程度较差时,会减弱可利用冗余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关系。

三、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狭义上的民营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具体考虑到企业的经营权与控制权,含有小部分国有资产和(或)外商投资资产、但不具企业经营权和控制权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也属于民营企业。本研究选用2012-2016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缺失的样本、当年上市以及期间退市的上市公司、ST及*ST公司,最终获得每年度452家上市公司样本,共2260个观测值。董事会、监事会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其余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本文对模型中所有连续变量在上下1%的水平下进行了winsorize处理,并使用Stata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变量设计与计算方式

创新投入(R&D)。对于创新投入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学者对创新投入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梁莱歆等、尹美群等选取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营业收入)来衡量(47)梁莱歆、金杨、赵娜:《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第12期。(48)尹美群、盛磊、李文博:《高管激励、创新投入与公司绩效——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分行业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8年第1期。;也有学者用研发支出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创新投入(49)康艳玲、黄国良、陈克兢:《高管特征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8期。。本文综合考虑了现有的测量方法,认为用研发投入的对数来衡量研发投入没有考虑到企业规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而用研发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创新投入程度比较符合本文的研究目标。

高管教育背景(Edu)。为保持研究的严谨性,本文首先要进行高管的界定。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发现我国对于高管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广义上的高管包括董事长、CEO、监事会主席、财务总监等;二是指最高管理层;三是指CEO。相关学者通常根据自身研究需要选择测量维度与衡量指标(50)崔小雨、陈春花、苏涛:《高管团队异质性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一项Meta分析的检验》,《管理评论》2018年第9期。。由于我国民营企业CEO一般由家族企业内部人担任,其意志很大程度上能正确反映公司意志,与企业价值观相吻合。因而根据实际情况,本文用CEO的学历(用数字1-6表示)来衡量高管教育背景(51)李四海:《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企业捐赠行为》,《经济管理》2012年第1期。。

市场竞争强度(HHI)。市场竞争强度是指行业内竞争对手对于产品、价格、服务等因素变化的反应速度及模仿能力,以及企业自身的响应速度,它是对企业所处动态性、不确定性环境的一种反应与体现(52)郭海、沈睿:《如何将创业机会转化为企业绩效——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及市场环境的调节作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年第3期。。本文借鉴姜付秀和刘志彪(53)姜付秀、刘志彪:《行业特征、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管理世界》2005年第10期。、徐一民和张志宏(54)徐一民、张志宏:《产品市场竞争、政府控制与投资效率》,《软科学》2010年第12期。等的研究,用赫芬达尔指数(HHI)作为市场竞争强度的衡量指标。HHI的计算方法为行业内所有上市公司当年市场份额的平方和,用营业收入的占比反映公司所在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综合指数。由于HHI表示某个行业的垄断性,其数值越大表示该行业垄断性越强。因此,HHI指标的大小与竞争程度成反比。

借鉴严若森等(55)严若森、华小丽、钱晶晶:《组织冗余及产权性质调节作用下连锁董事网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2018年第2期。的研究,本文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1)公司规模(Size)。公司规模不同,意味着企业成长基数不同,通常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可能有更多资源进行技术创新。(2)资产收益率(ROA)。其可用利润总额与利息收入的总和与资产总额的比值来表示。(3)董事会规模(BDS)。董事会规模会对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绩效都产生影响。通常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异质性越强,董事会越能做出合理决策,本文用董事会人数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其规模。(4)独董比例(IBP)。通常认为董事会中独董比例高,监督作用越明显,董事会越能做出合理决策。(5)财务杠杆(LEV)。用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表示。(6)两职合一(Dual)。本文用0,1分别表示两职合一、非两职合一。(7)高管年龄(AGE)。用CEO在研究年份当年的实际年龄表示。变量定义与计算方式如表1所示。

表1变量定义与计算方式

(三)模型设计

模型1:

模型1为可开发冗余、潜在冗余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回归模型,用于验证H1a、H1b。其中,α0为截距项,β1为组织冗余一次项的系数,β2为组织冗余二次项的系数,Pj代表了回归模型中各控制变量的系数,ε代表随机扰动项,control为控制变量组,包括公司规模、资产收益率、董事会规模、独董比例、财务杠杆、两职合一、高管年龄。当β1符号显著为正、β2符号显著为负,即可证明可开发冗余、潜在冗余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

模型2:

在模型2中,β1为可利用冗余的系数,当其符号显著为正时,即可验证可利用冗余与企业创新投入间的正向关系,即H1c。

模型3:

模型4:

模型3、模型4分别用于检验高管教育背景、市场竞争强度对组织冗余与创新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当可开发冗余、潜在冗余与调节变量高管教育背景乘积项的二次项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可利用冗余与高管教育背景乘积项显著为正时,假设2得以证明。当可开发冗余、潜在冗余与调节变量市场竞争强度乘积项的二次项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可利用冗余与市场竞争强度乘积项显著为负时,假设3得以证明。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为验证所选样本整体数据的严谨性与合理性,本文使用Stata15.0数据分析软件对2012-2016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含对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及控制变量的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的统计,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组织内可利用冗余的标准差较大,说明我国民营企业中可利用冗余差异显著。从各项冗余的最大值来看,部分企业拥有较高的内部冗余,如若对此合理利用,则会大大增强企业竞争力。公司之间的创新投入均值达到5.51%,远超过企业维持生存发展的最低国际标准2%,但仍有部分企业的研发支出仅占其营业收入的0.08%左右,这样的企业应该逐步加强研发投入,重视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企业间的高管教育背景差异很大,这与不同上市公司的管理方式和所处行业环境等因素有关。从较低的赫芬达尔指数可以看出多数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竞争激烈。此外,董事会规模、独董比例、高管年龄、两职合一等变量在各个公司情况也各不相同。

表2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关系分析

表3主要变量间相关系数表

注:***、**、*分别表示1%、5%、10%水平上的显著性。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4为组织冗余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分析;表5为高管教育背景及市场竞争强度的情境效应分析。具体情况如表4、表5所示。

表4不同类型的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投入

注:***P<0.01,**P<0.05,*P<0.1,括号内T值。

从模型1中可以看出,可开发冗余的R2=0.357,说明数据具有非常强的解释能力。F=140.1,其二次项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假设H1a得到证实,即可开发冗余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潜在冗余的R2=0.169,F值为51.87,其二次项系数也为负,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潜在冗余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假设H1b得到证实。模型2中,可利用冗余的R2=0.211,F值为76.47,其一次项系数为0.0028,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假设H1c得到证实,即可利用冗余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正向关系。由此,整个假设1全部得到验证。

表5高管教育背景、市场竞争强度的调节

注:***P<0.01,**P<0.05,*P<0.1,括号内为T值。

通过对假设2与假设3进行比较,本文发现高管教育背景、市场竞争强度只是对于潜在冗余与创新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民营企业自身性质所致。在民营企业中CEO一般由家族内部人担任,其投资决策本身就更容易受整个家族“共识”的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而言,家族企业中大部分高管对企业股东忠诚度更高,并以创新作为企业长期利润的来源。该部分高管更易基于整个家族及公司利益而非是自身利益来作出决策(57)李玲、陶厚永:《纵容之手、引导之手与企业自主创新——基于股权性质分组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3期。。由于潜在冗余是企业通过从外部借贷或投资所获取的额外资源,相比于可开发冗余与可利用冗余体现的是企业自身资源,潜在冗余的获得过程意味着企业面临更多的外部风险,因此整个家族意志对于此重大事项的决策发挥着主要作用,而与CEO本身特质相关性较小。二是产品市场竞争作为外部治理机制可以间接监督高管行为,使CEO在决策时更加理性地配置不同资源,对于外部负债的处理也更加谨慎(58)颉茂华、刘斯琴、杨彩霞:《产品市场竞争度、竞争战略选择对成本黏性的影响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1期。。

(四)稳健性检验

为保障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1.替换变量测量指标。借鉴解维敏和魏化倩(59)解维敏、魏化倩:《市场竞争、组织冗余与企业研发投入》,《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8期。的处理方式,用行业均值平滑三类组织冗余相应指标,即:可开发冗余=(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收入-行业均值;潜在冗余=总负债/所有者权益-行业均值;可利用冗余=速动比率-行业均值。回归结果(表6)显示各变量的系数方向及显著性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本文选取的变量测量方法具有有效性。

续表6

变量可开发冗余潜在冗余可利用冗余独董比例0.0052(0.25)0.0115*(0.49)0.0228(0.99)公司规模0.0006(0.54)0.0003(0.03)0.0007(0.59)高管年龄0.0006***(4.01)0.0006***(3.92)0.0006***(3.79)两职合一0.0074***(3.93)0.0078***(3.78)0.0077***(3.77)Year控制控制控制行业控制控制控制R20.3150.1690.196F80.9635.245.51

注:***P<0.01,**P<0.05,*P<0.1,括号内为T值。

2.内生性处理。考虑到企业在视组织冗余水平决定创新投入程度的过程中,企业创新投入也会影响到组织冗余数量。因此,为克服内生性问题导致的估计偏差,本文采用滞后一期的组织冗余作为工具变量进行2SLS检验。之所以选取滞后一期的组织冗余作为工具变量是因为前一期的组织冗余数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一期的组织冗余数量,但跟后一期的创新投入却无关联。回归结果中除个别控制变量显著性发生改变,上述结论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60)由于版面原因,该稳健性检验结果未进行展示,如有需要可联系作者索取。。

3.增加控制变量。由于其他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市场评价等也会影响到企业创新投入(61)尹美群、盛磊、李文博:《高管激励、创新投入与公司绩效——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分行业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8年第1期。,本文增加ROE、托宾Q为控制变量重新进行回归,主要变量仍然在1%水平上显著且系数符号未发生变化,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62)由于版面原因,该稳健性检验结果未进行展示,如有需要可联系作者索取。。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以往研究的重点是将组织冗余看作一个整体来探讨其作用,但是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以资源的可获得性为分类依据,探讨不同类型冗余与企业创新投入间的关系及其情境效应。并对上述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可开发冗余及潜在冗余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适当的该部分冗余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而过度的该部分冗余则会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抑制作用。另外,可利用冗余对研发创新投入具有正向作用。(2)高管教育背景的提升及外部市场竞争的增强会加强可开发冗余、可利用冗余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潜在冗余与创新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企业高管要积极寻找本企业中能使技术创新投入水平达到最高的组织冗余临界点,以期将不同类型冗余的数量控制在最佳范围内。另外,从本文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组织冗余的作用效果也各不相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组织冗余的特点、转化方式等将其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其价值以促进组织创新投入。持有一定的组织冗余对企业的持续创新至关重要,但同时,企业应该注意到过多的冗余资源在特定情形下还可能会增强组织惰性从而阻碍企业创新。

第二,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公司高管应努力提高自身辨别与利用组织冗余的能力,充分发挥组织冗余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而避免其消极影响。整体而言,教育水平高的管理者对组织冗余的处理能力更强,也更能促进冗余资源向技术创新投入的转化。因此,注重创新的民营企业在管理者的选拔问题上要更加注重其教育背景。而管理者自身也应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及专业技能以满足公司发展需求。

第三,政府要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营造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的非垄断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企业增加其技术创新投入。外部市场竞争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使高管决策朝向更加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方向进行。因此,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这可从法律层面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高管背景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中等数学(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42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