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平
关键词:小麦;肥料丰缺试验;产量;氮肥利用率
合理施肥是农业生产中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在小麦生产管理中,为提高产量,化肥施用量越来越高,而肥料利用率却越来越低,不仅增加小麦生产成本,而且过剩的氮肥污染环境。为确保小麦生产合理施肥,取得最大效益,根据《2017-2018年汤阴县小麦五区丰缺试验方案》的要求,依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对小麦不同养分下的产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小麦合量施肥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河南省汤阴县白营镇东木佛村,试验地远离村庄、道路、沟渠,土体无明显障碍层,潮土,中壤质地;地势平坦,肥力上等,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玉米。
(二) 试验方法
1、施肥方法。试验每667m2施用尿素50kg、過磷酸钙75kg、氯化钾15kg。于10月10日犁地前一次性施入磷肥、钾肥及60%的氮肥,余下40%的氮肥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追施。
2、试验设计及试验方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设5 个处理,处理1:N0P0K0 (不施任何肥料,为空白对照);处理2:N0P2K2 (缺氮区);处理3:N2P0K2 (缺磷区);处理4:N2P2K0 (缺钾区);处理5:N2P2K2 (全肥区)。氮、磷、钾每667m2 施肥量分别为12kg、8kg、3kg。
试验在不施有机肥的基层进行,小区面积30m2,小区之间设田埂,区组间设1m宽走道(灌水渠、排水沟),严防窜水、窜肥,试验地周围设1m保护行。
3、土壤基础养分。小麦播种前测定土层0~20cm的基础养分, 有机质为13.1g/kg, 全氮为1.18g/kg, 有效磷为17.2mg/kg,速效钾为118mg/kg,缓效钾为13.1mg/kg。
4、试验品种及样品采集分析。试验品种为河南省主推的高产、抗倒伏性强的小麦品种矮抗58。收获时,从每个小区连续取能代表本处理生长水平的小麦植株3~10株(地上部),组成一个混合样。每个小区的植株捆成一捆,扎好,挂上两个标签,写明试验名称、处理号、重复号、取样地点等。将所采样品带回室内,分别称穗重、籽粒的鲜重和秸秆(除子粒外的所有部分) 鲜重,晒干后称秸秆和籽粒干重。同一处理3次重复的籽粒、秸秆(粉碎后) 的样品分别混合均匀,采取四分法各取0.1kg挂上标签备用。各样品测试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样品统一交省指定检验室检测,检测结果见表1。
二、结果与分析
(一) 成产因素分析
五处理的产量因素见表2。由表2可知,五区丰缺试验较常规处理均有明显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粒重的作用,其中,以处理5增加效果最大,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分别增加1.61万穗/667m2、3.1粒、2.82g。
(二) 产量分析
由表3可知,五区丰缺试验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以对照处理1 产量最低,表明五区丰缺试验较空白处理均有增加产量的作用,其中,以处理5 增产效果最大,较对照处理1 增产76.71kg/667m2,增产率达14.7%。
三、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4可知,在相同的土地面积上,播种相同数量的同一小麦品种,同样的用工投入,相同一致的灌溉条件,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5、处理2、处理4、处理3、处理1。表明五区丰缺试验增加了小麦生产经济效益,其中,以处理5增加最多,较对照处理1增加74.03元/667m2。
四、对小麦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小麦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而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从高到低的顺序同样为: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5在籽粒吸收氮、磷、钾的量和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上明显高于其他4个处理,其中以高于对照处理1最多,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8.7%、3.5%、3.3%。表明小麦生产通过氮、磷、钾平衡施肥能提高氮磷钾的利用率。
五、结论
综上可知,小麦肥料五区丰缺试验中,处理5的产量、产量因素、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均优于其他4处理,表明配方施肥具有提高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降低氮肥污染。因此,建议农户对小麦施肥时,每667m2 施纯N 12kg,P2O5 8kg, K2O 3kg。但目前豫北化肥市场上没有每50kg标注N12-P8-K3的成品复合肥料,化肥厂家为追求经济效益重大化,化肥产量最大的是单元素肥料,如尿素N46。建议农业部门或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介入化肥生产领域进行指导,生产适应各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专用肥料,避免过量使用化肥,既浪费资源,又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