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辰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将从“优化导入过程、推动合作探究、开展主题活动”三个角度入手,具体阐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知识极富思想性和审美性特征,学好语文,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日常语言交际的需要,更对学生文化品质和素养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知识系统化学习的起点。从这点来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一方面,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语文能力也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师生关系也处于忽冷忽热的状态。这在根本上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在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上做出适应性改变,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极目标,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注重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在学习上能够更加的积极主动。
一、优化导入过程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一个好的导入,不仅能够充分彰显出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改理念为指导,将学生心理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从而使学生能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展开对语文知识的探索。
例如:在教学《伯牙鼓琴》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会精心设计教学导入。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音乐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以音会意,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听完后的感受。之后,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本文的中心思想。进而,我会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想象当时的情景,并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以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最后,我会再放音乐,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默读课文,从而让学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通过这样的导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二、推动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实用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學生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上的应用,创新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会以合作探究法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询问学生: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呢?你对他个人以及他的作品有哪些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在课堂上展开丰富的讨论。之后,我会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组内合作的方式学习本课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集体汇报。比如,闰土的人物形象,文章中涉及到四件事情。进而,我会对学生总结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我会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展开朗读比赛,看哪个组朗读的最佳。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也能够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合作能力,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主题活动
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牢牢抓住主题活动这一重要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既能够形成对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上语文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我会精心为学生讲解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我还会组织学生开展语文主题活动,让学生以朗读、写作、交际三个方面为核心,在课堂上自主进行语文活动设计,并进行展开。比如,朗读比赛,朗读的文本类型不限,可以是合作朗读,也可以是单人朗读,朗读的标准以发音、情感等方面为基础。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富于变化的过程,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际教学情况有正确的把握。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宏.探析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35):64.
[2]陈艳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