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栋 牟东岭 肖莉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毕节市辣椒产业的深入广泛调研,详细论述了毕节市辣椒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分析和探索出现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研究适合毕节市辣椒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毕节市辣椒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对策研究;贵州毕节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515062
1 毕节市辣椒产业的发展现状
毕节市地处乌蒙山脉滇东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属典型高原湿润季风性气候,特别适宜于辣椒的生长,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占贵州省的1/4以上,是贵州省主要辣椒产区之一。毕节市所产辣椒颜色鲜艳,油分含量高,辛辣味浓,品质极佳,特别适用于干制和加工,是该市具有开发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近年来,毕节市坚持“政府指导、企业主导、市场引导、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思路,围绕“稳规模、提质量、强龙头、带农户、促增收”的目标,重点抓好基地建设、科技服务、主体培育、产地加工、产销对接、利益联结等方面的工作,推进全市辣椒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全市计划种植面积5万hm2,完成种植面积约5.1万hm2,占任务102.15%。截至目前,产量达115.79万t,同比增加9.62%、产值达35.29亿元,同比增加49.64%;带动农户79.53万人,其中贫困户63646户,贫困人口20.61万人。全市培育企业、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等辣椒经营主体298家,其中加工企业29家;建成辣椒烘干生产线21条,实际日烘干鲜椒537t,干椒537t;新增辣椒冷库(分拣中心)7个,主要分布在大方县的星宿、凤山、兴隆、顺德、理化、马场、猫场等7个乡镇,共18550m3。整合资源,在重点县区创建省、市、县辣椒标准化示范基地17个,建设辣椒规模化基地约0.71万hm2;新增辣椒冷库(分拣中心)7个,建成辣椒烘干生产线21条;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市辣椒产业发展,其中从事辣椒生产企业269家、辣椒加工企业29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发展辣椒订单生产约3.1万hm2,产品除在贵州本省销售外还远销上海、广东、广州、江苏、云南、湖南、四川等大中城市。如,大方县人民政府与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产业扶贫(“大方皱椒”原辅料供应)框架合作协议,贵州云贵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订单发展辣椒基地0.08万hm2;威宁自治县签订订单0.4万hm212万t;纳雍县签订约0.27万hm2商品辣椒保底收购协议等。
2 毕节市辣椒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复工复产缓慢影响育苗进度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企业停工停产导致农用物资购买困难,加上防疫必需物资紧缺,复工复产缓慢影响育苗进度。
2.2 基础设施不配套影响种植效益
多数辣椒基地处于坡地,生产用水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差,特别是移栽成活率受气候影响较大,产品运输成本高;多数地方缺乏标准化育苗设施,还存在露地小拱棚育苗,标准化育苗水平低;辣椒产后处理加工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规模化基地就近烘干设施不能满足需要,需远距离运输增加成本。
2.3 产业科技支撑不足影响辣椒产量
研发实力不强,地方特色辣椒良种,如“大方皱椒”等,提纯复壮、良种扩大能力不足,导致地方品种因退化严重而逐渐被弱化,外来品种多而杂,不利于发挥地方特色;技术服务跟不上,市、县、乡辣椒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只有1名技术人员,县级农技人员全部抽调去搞扶贫工作,市级辣椒方面技术人员有限,技术服务人力不足,辣椒大部分为传统种植,加之劳动力缺乏,栽培管理粗放,标准化生产程度偏低。
2.4 加工企业实力弱影响附加值提高
目前,全市辣椒加工企业3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由于龙头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实力弱,多以初加工为主,没有形成具有品牌竞争力的深加工产品,导致辣椒以销售原料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2.5 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影响规模化生产
经营主体普遍整体实力不强、规模小,由于资金实力有限,发展资金后劲不足,带动农民参与能力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没有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格局。具体表现为规模小,带动能力差;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辣椒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附加产值低;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脆弱,合作基础不实;企业融资难、资金投入不足,企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
3 毕节市辣椒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3.1 强化产业布局,突出组织化
进一步抓好辣椒以“稳规模、提质量、强龙头、带农户、促增收”为目标,努力把毕节市建设成为北部加工型辣椒产业带黔西北产区。2020年,确保全市辣椒种植面积达到6万hm2,重点打造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威宁自治县6个基地县(区)。按照“市场所需、因地制宜”的原则,主推“大方皱椒”、“毕节线椒”、“遵椒”、“遵辣”、“艳椒”等系列线椒、朝天椒及订单品种。
3.2 强化要素保障,突出标准化
聚焦示范引领,创建省、市、县辣椒标准化示范点18个,开展辣椒高效集成技术示范,建设规模标准基地约1.67万hm2,通过示范带动产业标准化发展;聚焦种苗保障,积极筹集良种,充分利用恒大援建5.6万余个大棚优先保障辣椒育苗,确保6万hm2辣椒良种覆盖率100%。
3.3 强化利益联结,突出市场化
引导现有辣椒生产加工经营主体,发挥国有平台公司优势,践行“塘约经验”,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模式,把村集体、农户特别是贫困户链接在辣椒产业链上,推进辣椒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目前,全市通过各类经营主体储备种子27276.00kg,可种植面积约6.27万hm2,占落实面积约6.15万hm2的101.90%。
3.4 强化产销对接,突出商品化
依托现有162家辣椒生产加工规模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县级国有农业投资公司引领作用,发展辣椒订单生产。目前,全市已签订销售意向订单约5.15万hm2,占任务85.84%。如,大方县依托县内8家辣椒龙头企业和县级国有农业投资公司,引入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约1.33万hm2辣椒全部订单种植;威宁县引进贵州万盛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公司每0.067hm2垫资410元(种苗160元、肥料150元、农药100元)模式发展辣椒订单0.8万hm2。落实好经营主体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发展对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市辣椒产业。用好各民主党派中央帮扶和东西部对口帮扶资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辣椒加工、销售企业,扩大辣椒订单销售面积,推动辣椒市场销售;在重点产区建干制加工厂,发展辣椒产地干制、深加工业,提高辣椒本地加工转化率,增加产业附加值。
3.5 强化农技服务,突出科技化
强化抓点示范。依托省、市、縣三级辣椒示范点,开展好辣椒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推广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生态化栽培技术和“椒+菜”、“椒+绿肥”、“椒+菜+菜”等高效接茬模式,为全市辣椒产业做好储备技术加强技术服务。整合农民培训资金项目,大力开展辣椒生产技术培训,重点培训合作社、种植大户,为重点县、乡、村培养一批科技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依托省、市、县辣椒产业专班技术力量,深入基地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帮助解决辣椒生产、加工等方面技术问题;发挥农技人员在服务指导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组织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块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种植农户生产技能。
参考文献
[1] 黄文林,郑元红,牟东岭,王慧,肖莉.毕节地区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辣椒,2011(23):47-49.
[2]郭国雄,张绍刚,龙明树.贵州省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08(1):3-5.
[3]何远宽,赵维,闵家媛,程娜,邓禄生,马杰.毕节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125-126.
(责任编辑 贾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