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创业教育的影响机制

2020-05-27 08:37杨宇帆郭美文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0年2期
关键词:意向大学生教育

武 亮,杨宇帆,郭美文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一、引 言

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以来,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2014年大学毕业生数量为727万,2015年749万,2016年达到765万,2017年创历史新高,795万[1]。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据《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届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占3%,相对于2016年765万大学毕业生来说是极少的数字[2]。2017年,麦可斯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近5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创业连续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约翻了一番。即使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这与欧美国家大学生成功创业的20%相比,仍有较大差距[3]。那么,中国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教育,即怎样的创业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促进就业,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针对创业教育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相继在创业教育的教学机制、课程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挂钩、创业教育发展的支撑体系、融合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等方面都作了深入研究探讨,并得到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然而,在创业教育影响机制方面还缺乏一致的结论,即问题的根本在于回答创业教育内部的影响机制,即创业教育对哪些因素产生影响?如何起作用?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应用型大学的实证研究试图回答上述问题。首先,系统回顾创业教育的影响及其构成要素;接着,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创业教育对创业态度、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文化等四个方面的影响来解释其具体的内部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筛选出有效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最后,结合现状与调查结果,为中国创业教育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一)创业教育及其影响

创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尔斯·梅斯(Myles Mace)教授的MBA课堂上,他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的教育,强调将创意付诸于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强调创业教育是对个人事业心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它更关心个性品质的发展。美国考夫曼创业领导力发展中心认为,向个体传授创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及创造力是创业教育的本质[4]。而创业教育的概念在中国首次提出是在1989年的《学会关心世纪的教育》报告中。学界对创业教育的定义各有侧重,部分学者认为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解决国家严峻的就业问题,使学生掌握创业方法技能,成为一个可以走向社会进行创业的人才,强调创业的实践性。也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创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以便在机会适当时进行创业,强调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的形成。综合学者当前的研究,本研究认为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实践来培养和强化个人创业素质的活动;能够开发个人的创业思维与意识,端正创业态度,提高创业意愿,从而使其更容易捕捉创业机会进而推动创业的教育过程。

所以,为更好地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创业教育需考虑多种因素,教师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创业意向的培养系统性地纳入到训练范畴之中[5]。Goeman等 (1997)研究了1985到1994十年间创业教育的相关文献后得出结论,创业教育具有开办新企业的准备功能,是增强创业意向的有效方式[6]。学者们一致认可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习者承担风险的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激发了创业教育意向[7]。同时,创业环境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方面起到了显著性的影响作用,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素质、个人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等[8]。然而,创业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包含多种构成要素,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高校的学科特色和发展定位不同,都会影响其构成要素及其发挥的作用。

(二)创业教育的构成要素

加拿大针对劳动力就业压力大的现状,不断尝试创业教育改革,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创业课程融入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等各个阶段[9]。美国中部堪萨斯大学基于地方特色和应用导向,在创业知识培训、创业计划资助和创业平台构建等三个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10]。浙江大学将地缘基因与其历史特色相融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创业文化氛围,摸索出了一条从创业知识学习、创业辅修、创业国际合作、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五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11]。以理工学科为特色的电子科技大学形成了“普惠性”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即在创新驱动、技术创业指导思想下构建起课程教育、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孵化等四阶段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12]。农业院校双创教育的模式主要体现在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历练、建设文化体系等四个方面[13]。专业学位教育MBA,其创业教育构成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尤其重视创业课程、创业师资和创业实践[14]。地方高校应依托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对接地方经济需求,聚焦课程设置、实践实训、创业比赛,形成因地制宜式的、校地匹配的创业教育模式[15]。燕山大学根据自身办学条件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逐渐形成了以应用型创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以专业知识与创业能力为依托,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创业服务与创业项目、创业政策与创业平台相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16]。同时,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创业教育理念、创业学习融合、创业资源保障和创业政策扶持等创业教育要素[17]。

综合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可以发现,高校的培养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创业教育的定位也就不同,在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时所包含的内容也就各有侧重。然而,创业教育都要达到实践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三个基本要求。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其定位与培养目标决定了创业教育的重心。首先,培养正确的创业态度是基础,创业不是为规避就业压力、没有适合就业岗位而进行的生存性选择,而是发挥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把握创业时机的发展性追求。其次,课程优化设计、师资的综合配置、实践平台的搭建、服务机构的配合等各种资源的投入,都是为了从根本上增进大学生的创业知识锻炼其创业能力,即使大学生毕业后不进行创业活动,但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技能的形成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大有裨益。最后,创业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离不开周围环境的支持,浓郁的创业文化将为创业教育提供理想的土壤。所以,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离不开四个基本要素:创业态度、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文化。不同的构成要素怎样影响创业意向,影响作用的大小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计划行为理论与创业教育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是Ajzen、Fishbein共同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的延续,是多属性态度理论(Theory of Multi-attribute attitude)和理性行为理论派生的拓展模型,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该理论的行为预测能力取得了较广泛的认同。Ajzen认为意向是个体开展活动的前提,可以透过个体行为意向这一心理特质去预测其行为可能性,个体的行为意向越强,则该行为越有可能发生。而个体的行为意向由三个前置变量决定: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

Ajzen将态度定义为独立个体对于某种行为利益的主观判别,对行为发生的价值认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表现为自身喜欢程度和愉悦程度的情感性态度,另一种则表现为给自身带来利益大小的工具性态度[18]。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行为态度具有类似的特征,一方面,对于是否喜欢创业或创业能否给自身带来快乐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形成情感性态度,如对有亲属已创业或已尝试了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对创业有较为直接的情感认知,可能喜欢创业带来的挑战也可能厌恶创业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加,创业成为一种规避就业压力的理性选择,也有很多大学生被创业可能带来的丰厚收益所吸引,形成创业利益的工具性态度。行为态度的正面形成,会推动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锻炼创业技能,积极为创业做准备。

感知行为控制是个体基于过往经验预判未来创业可能面临的阻碍的可控性。个体掌握的创业资源越多,如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资本、创业信息等,则感知到的阻碍越小,感知行为控制愈强,创业的意向也就越高。在众多创业资源中,基于个体内部的创业知识的掌握和创业技能的习得增强了自我创业信心,唤起了对创业资源的匹配意识和支配感,对感知行为控制起到关键作用。

主观规范是个体所处的周边环境对其是否开展某项活动时所施加的影响。大学生创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创业具有推动、引导、支持的作用,如家庭支持子女创业,认为创业是锻炼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子女的创业行为感到骄傲;社会文化鼓励创业者勇于实现自我理想,创业的社会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可;校园通过各种各样的创业比赛、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学习氛围,为学生创业提供各种支持。周围环境对创业越认可、越支持,越能推动大学生的创业行为。

很多研究证实了计划行为理论对行为预测的有效性,Robert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个体行为能够运用计划行为理论进行预测和动因分析,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行为意向等变量间的多重相关性可以达到0.72[19]。在大学生创业意向能否对个体创业行为产生影响的研究中,Koleverd通过调研分析证明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变量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著正相关性[20]。所以,计划行为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意向能够进行较好的预测,提供了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进行有效指导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Fred 等指出学生创业态度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层次、家庭背景、年龄、性别、参与创业课程的数目等[21]。楼尊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上海四所大学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得出调查结果:参加过创业课程对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和信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至少选修过一门创业课程的学生与没有选修过类似课程的学生相比,在创业吸引力、自我效能、成功预期和可行性的判断上都高于后者。可见创业教育对于形成大学生创业态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正向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意向[22]。杜跃平以西安若干学校为调研样本,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23]。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创业教育形成的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创业知识具体可理解为学习并撰写商业计划书,组建和带领创业团队,进行初创企业融资等知识。创业教育通过课程的形式让学员掌握创业基础知识、创业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Jack和Anderson提出,创业学习是基于“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这一预设前提,创业活动横跨艺术和科学两个维度,只有通过创业理论教学,才能很好跨越这两个维度并连接这两个维度[24]。Streeter等考察了大学创业教育趋势,建议将大学创业知识课程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名为磁铁计划,即学生参与商学院创办的创业教育课程;一类名为辐射计划,主要关注没有商务背景的学员,在商学院以外的地方开展创业教育活动[25]。Henry等提出了评估创业教育与培训成效的方法,还探讨了创业计划和创业课程的目标、创业课程的方式方法、创业培训框架、创业影响评估等,以更好地实现创业知识的传递,有助于推动创业从计划、意向到行为的转化[26]。Hornsby等在相关研究中发现,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深化其创业意向,让学生以此获得所需的创业技能[27]。Solomon等指出创业知识缺乏是导致创业者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个问题往往被社会各界所忽视,此外教学本身的资源是否符合教学的标准也被忽略了[28]。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创业教育形成的创业知识对创业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创业技能主要包括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创业技能是创业者维持企业运营、推动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式和手段。Fiet提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创业教育理论应该以“做中学”的方式进行[29]。Bird将创业能力划分为起点能力和成功能力。起点能力是指创业者成功创办一个企业的能力;成功能力是指创业者创办的企业能不断获得发展,具有经济回报的能力[30]。Kent和Anderson提出创业教育技能培养应该纳入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意向等内容[31]。应用型大学实施创业教育,主要从两方面形成学生的创业技能:一是创业教育从理论角度和形式启发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培养其创建企业的能力;二是创业教育通过实践课程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创办和经营管理企业的实际技能,侧重于如何发展和运作企业。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创业教育形成的创业技能对创业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创业文化是一种宏观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下的社会个体。正确的创业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会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并有助于创业意愿的培养,尤其是创业的制度文化。李海垒等认为创业文化在大学生的冒险性心理与创业目标意向中具有调节作用,高创业文化水平能够促进冒险性与创业目标意向的正向关系[32]。朱广华等指出,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知识价值与创业价值文化冲突,需要通过创业文化来引领创业知识价值,以推动大学生创业行为[33]。那么,应用型大学创业教育应当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为目的进行精神文化建设,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业信心,鼓励大学生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小范围的创业活动,多组织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竞赛,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文化的营造对于推动创业教育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创业教育形成的创业文化对创业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创业教育实践和国内相关研究可以得出,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行为态度因素的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第二,作为感知行为控制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第三,作为主观规范的创业文化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和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创业教育影响机制关系

四、实证检验

(一)研究设计

为了实现研究目的,主要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二者相互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访谈形成样本数据,为问卷的优化提供依据。研究的过程主要经历了调查访谈、问卷修正、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结果论证等五个阶段。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背景信息;第二部分为创业教育的现状,总结了上述学者如Fred、王未卿和杨瑶等的相关研究,具体分为创业态度、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及创业文化等四个维度;第三部分为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为了更好地实现数据的有效性,通过对象控制和过程控制两个方面来实施调查。对象控制主要是研究对象的选取,根据研究总体的边界范围的清新程度,研究对象可分为代表性对象和典型性对象。代表性对象具有清新的研究总体,通过其代表性能够重现总体的属性和结构,而典型性对象的研究总体结构较复杂,边界模糊,只能根据一些典型的特征来形成对某种现象的认识[34]。研究总体的发展状态可以通过代表性对象来反映,但在形成发展期,需要各个具有典型性的对象来不断摸索。由于创业教育在中国尚处于发展探索期,教育性质存在差异、教育水平不均衡、教育对象不同,所以,较难反映创业教育总体的全貌,适合通过典型性对象来形成对创业教育影响作用的一些认识。特别是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如何推动创业的应用实践是其首要目标。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一直致力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创业服务指导体系、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目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培育起了较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创业竞赛、创业指导课程、创业沙龙讲座、院校和企校交流方面均取得了建设性的发展。在国家级挑战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方面,新华学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国内首个“中国大学生产学研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的设立和首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峰论坛的开展,是新华学院在创业教育领域的阶段性里程碑。所以,本文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研究典型对象,对应用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以形成对其内在机理的一些认识。

通过走访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并参考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采用国内外成熟的量表,制定出本文需要的调查问卷。所选择的调查对象涵盖了四个年级,包括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多个院系专业。一般来说,创业教育主要在大二下学期开展,创业意向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步培养起来,管理、经济类开始的课程较多,很多都是专业选修课,因此,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创业教育的影响,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

本次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920份,剔除存在缺失值等不合格问卷,共得到899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占54.1%,女生占45.9%;大一至大四的比例分别为1.1%:17.3%、22.4%及59.2%;院系比例为:管理学院占43.9%,经贸学院占29.6%,会计学院14.3%,外国语学院占7.1%;其他学院占5.1%。在收集整理问卷数据之后,使用SPSS22.0和AMOS22.0进行数据分析。先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假设检验。

(二)信度与效度检验

首先,SPSS分析显示问卷的Cronbach α值为0.731,符合Diamantopoulos等的建议Cronbachα值需大于0.7,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整体信度[35]。同时,通过因子分析的未进行转轴的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24.12%,小于50%,根据Harman单因素检验说明数据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本研究所采用量表在国外相对成熟,而且翻译成中文后也得到了相关专家的修正,因此内容效度得以保证。其次,建立AMOS测量模型来检验变量的聚合效度和区别效度。创业教育四个变量维度测量模型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适配度,其中χ2/df=2.10(<3),GFI=0.931(>0.9),AGFI=0.900(>0.9),RMSEA=0.041(<0.08), CFI=0.924(>0.9)。进一步考虑其可能具有高阶结构,将创业教育作为二阶变量,构建测量模型,结果显示:χ2/df=2.125,GFI=0.933,AGFI=0.925,RMSEA=0.021,CFI=0.918适配度指数都略有提高,且△χ2/△df=11.495,大于α=0.5显著性水平自由度为16的卡方临界值15.338,说明创业教育具有二阶四维结构。一阶验证性因子模型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7,说明变量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同时,依据因子载荷计算得出的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7,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值)均大于0.5,且AVE值均大于创业教育任意两个维度的相关系数,说明了变量具有区别效度,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36]。

表1 变量相关系数与AVE值

注:*表示显著性为0.05,***表示显著性为0.001;对角线上为AVE值的平方根

(三)假设检验结果

根据以上调研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得知,学校的创业教育整体上表现良好,体现了较好的大学生创业态度,在创业培训课程上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创业大赛和社团活动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学校在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机制,优化创业教育,形成了较好的创业文化。进一步通过回归模型检验创业教育影响创业意向的具体作用机制。以是否计划参加创业活动(Y)来作为因变量,Y=1表示有创业意向,Y=0表示无创业意向,P(Y=1)表示有创业意向的概率,1-P(Y=1)表示无创业意向的概率;以创业态度(CT)、创业知识(CX)、创业技能(CJ)与创业文化(CW)等因素作为自变量,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具体的模型方程1为:Ln(p/1-P)=β0+β1*CT +β2*CX+β3*CJ +β4*CW。

创业态度包括两个维度分别为CT1和CT2,创业知识包括两个维度分别为CX1和CX2,创业技能包括两个维度分别为CJ1和CJ2,创业文化包括两个维度分别为CW1和CW2,与创业意向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2如下:Ln(p/i-P)=β01+β11*CT1+β12*CT2+β21*CX1+β22*CX2+β31*CJ1+β32*CJ2+β41*CW1+β42CW2。

通过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首先,方程1的整体模型适配度检验的χ2值为78.490,P=0.000<0.05,达到显著水平;同时,Hosmer-Lemeshow检验值为19.421,P=0.061>0.05,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创业态度、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及创业文化等四个变量至少有一个可以有效解释与预测样本在有无创业意向的分类结果,建立的模型适配度符合分析要求。方程2的整体模型适配度检验的χ2值为70.126,P=0.000<0.05,达到显著水平。 Hosmer-Lemeshow检验值为16.421,P=0.054>0.05,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创业教育的四个变量的所涉及的维度建立的模型适配度也符合分析要求。

其次,关联强度系数显示,方程1的Cox-Snell的关联强度值为0.535,Nagelkerke值为0.752,说明创业教育的四个方面与创业意向存在中度关系,四个变量可以解释创业意向变量总变异的53.5%、75.2%。同理,方程2的Cox-Snell和Nagelkerke指标值分别为0.582、0.764,同样存在中度关系,八个维度可以解释创业意向总变异的58.2%和76.4%。

最后,个别参数的显著性显示,方程1的创业态度、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及创业文化的Wald指标值都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说明各自变量与创业意向因变量有显著正向关联,创业意向的四个自变量的Exp(β)值分别为1.092、1.130、1.094及1.061,说明创业态度、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及创业文化的值增加一个单位,大学生的有创业意向比无创业意向的胜算概率就分别增加9.2%、13.0%、9.4%及6.1%。假设H1、H2、H3和H4都得到了验证。同时,方程2表示的创业教育八个维度对创业意向的Wald指标值也都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说明了显著的正向关联关系,而且根据各自的Exp(β)值可以得出,CX1、CX2、CJ1、CJ2、CW1及CW2每增加一个单位,大学生的有创业意向比无创业意向的胜算概率就分别增加9.9%、6.5%、14.3%、9.0%、10.6%、7.4%、6.7%及3.5%。具体的模型参数拟合结果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表

注:*为P<0.05,**为P<0.01,***为P<0.001,n.s.为P值不显著。

数据显示,137位大学生有创业意向,根据观察值的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有123位大学生被归类于有创业意向组(分类正确),但14位被归类于无创业意向组(分类错误);同时,原先762位无创业意向的观察值根据模型进行分类预测,其中有695位被归类于无创业意向(分类正确),67位被归类于有创业意向(分类错误),模型的整体分类正确率为91.0%,如表3所示。

表3 预测分类正确率交叉表

五、建 议

综上,通过计划行为理论,分析了创业教育中创业态度、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文化等四个层面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并以应用型大学——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创业教育具有二阶四维度结构,其中创业知识对创业意向影响的作用最大,其余依次为创业技能、创业态度和创业文化,它们每增加一个单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就分别增加13.0%、9.4%、9.2%和6.1%。因此,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离不开学生主观态度与外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协同发展,创业教育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需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作用机制,创建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在创业态度、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文化方面形成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一)创业态度的引导与转变

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与推动,首先在于树立和强化学生的创业态度。中国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初期普遍缺乏积极良好的心态,迷茫与焦虑是初创团队面临的心理难关。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必须着力改变学生的创业态度,转变其创业观念。需切实扭转学生受到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尝试创业活动,改变传统固化的就业观念,正确看待社会现象,拥有独立自主的判断力,敢于接触和尝试创业活动,把创业活动当作成就人生的路径之一。

(二)创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目前,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是相对滞后的,大多数高校只是单纯地将创业教育课程以公选课的形式推向广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效率较低,无法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体系,难以通过课程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应完善课程体系,借鉴国外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授课方式,推广“互联网+教育”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模式,传授系统全面的创业知识,这对于培养高校学生创业潜能是至关重要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此方面不懈努力,近年来,学校积极推广慕课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的授课融合互动;开展跨学科创意设计挑战课程;邀请企业家、校友分享职场经验,与教师联合授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创业实践环节的设计

高校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实现创业,而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业教育的成败,因此创业实践环节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通过举办创业计划竞赛、模拟创业企业活动、模拟广交会等社团活动落实创业教育的实践项目,并在政策、资金、专家指导方面都给予了支持。具体而言,推动创业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供不同领域和不同层级的创业实践平台,为不同层次水平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对应的历练平台,使创业实践平台成为学生在创业路上最好的自我修炼和提升载体;二是提供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和创业指导专家团队,全程对接和跟进优秀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工作,为真正实现创业做好前期铺垫工作;三是学生创业项目应当高瞻远瞩,项目应具有创新性,以高校及周边市场作为试验田,通过微市场运作来完善商业模式和经营运作,从而推向更大的市场。

(四)创业文化氛围的打造

高校创业文化氛围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加强创业文化氛围的打造,对于扩大创业活动影响力,推动创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首先,应加强以大学生创业精神为主题的文化建设,通过成功创业者讲座形式开展创业课题学习,是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其次,鼓励学生利用学校资源尝试小规模的创业行为,以正规公司经营模式为准,模拟公司的创立与经营运作,通过实验模拟应用创业知识和技能,以实践领悟创业,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文化氛围。第三,鼓励和支持学生组织创办以创业为主题的社团活动、举办各式各样的创业竞赛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和创业比赛宣传创业文化,普及创业知识,搭建了解和交流创业活动的平台。

通过短短十数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高校逐渐找寻到了符合自身情况的创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模式,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和模式不断得到完善,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创业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进一步完善并发挥创业教育的影响机制,打造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创业实践活动,持续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为社会为国家输出更多更优异的创业人才,这将是今后创业教育的重要工作。

猜你喜欢
意向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