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艳,严巍,玉专扁
(勐海县人民医院,云南 勐海)
上消化道出血是上食管、胃、十二指肠发生的出血性病变,一般由消化性溃疡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也可能造成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会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1]。本文,对本院116 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了不同治疗方式的分组指标对比分析,探讨使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选择了本院收治的116 例患者进行分组的指标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研究样本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时间均为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1 月;所选患者均经本院临床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症的患者;将所选患者按在本院所接受的治疗方式,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消化内镜治疗)。所选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如表1 所示,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分组方式等资料数据,组间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对比[(n),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及血尿素氮和粪便隐血试验[2],并根据检查结果,使用静脉滴注奥美拉唑进行止血治疗;出血严重者,给予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进行辅助治疗[3]。
1.2.2 观察组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止血治疗,根据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1.3.1 住院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等计量指标
对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住院治疗所用费用及耗用时间进行详细的统计记录,并分组计算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疼痛评分采取可视化疼痛评价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进行打分评价,并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VAS 平均分值,分值与患者疼痛程度成正比。指标数据以各组患者的指标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1.3.2 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5]等计数指标
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采取临床实际例数统计记录的方法,并分组计算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发放本院自拟的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并根据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打分评价,进行满意度的统计和计算。指标数据及比例关系,以(n,%)表示。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更低、平均住院时间更短、VAS 评分改善状况更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VAS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VAS 评分比较
统计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更高、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患者对所接受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87.93%),P<0.05。详见表3。
上消化道出血分为慢性隐性出血、慢性显性出血和急性大出血三种类型。对于轻症患者,其出血多可自行停止,如不能停止时,可通过止血措施并辅以禁食、补充电解质和营养、卧床休息等方式进行治疗[6];而对于突发的急性大出血患者,因其风险大、病情危急且变化速度快,应及时予以抢救治疗,进行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及其他对症治疗措施,一旦治疗不及时,极易造成患者发生临床死亡[7]。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治疗是首要的治疗措施,尤其对于急性大出血的患者,止血治疗的及时性和止血效果,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常规治疗方法是在相关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止血药物的方式,但该方法止血效果起效较慢;消化内镜治疗,则可通过消化内镜对患者的体内环境和病灶部位、病变的实际情况,进行直接的动态影像观察,并能够通过对影像资料的分析,迅速明确病因、进行病变程度的判断,同时,还能够对患者进行内镜辅助下的止血治疗[8]。因此,内镜下对上消化道出血实施治疗,比常规治疗方式更加准确、迅速,可让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止血的目的,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和患者的后期康复。本研究的相关指标比较分析结果,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综上所述,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消化内镜进行治疗,可通过影像学技术直观、清晰地对患者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的病变部位进行观察,有利于对病情的准确判断,让临床治疗的成功率更高、费用更低、耗时更短,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