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奎
(山东烟台经济开发区潮水中心卫生院,山东 烟台)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主要包括正颌外科、外伤性外科、牙及牙槽外科、颞下颌外科,由此可见,口腔颌面外科是以外科治疗为主,针对口腔器官、颌面诸骨、面部软组织、涎腺、颞下颌关节及颈部某些相关疾病进行防治研究的学科[1]。在对患者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时,其口腔内的微生物平衡被打破,再加之术后消毒不彻底等因素,大大增加术后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概率[2]。本文探讨分析口腔颌面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口腔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致其产生的危险因素。
择取的临床手术资料34 例为本院外科于2018 年9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接受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口腔感染的患者。所选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 ∶16;年龄为35-75岁,平均(52.33±6.41)岁,其中>55 岁患者为21 例,<55 岁患者为13 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口腔细菌感染情况检测,检测时,所采用的细菌鉴定仪器均相同,且严格以样本采集流程及细菌鉴定仪器使用说明为依据,进行检测[3]。
(1)观察分析所选患者中致其口腔感染的手术类型。
(2)分析评价所选患者口腔感染中感染细菌占比情况。主要指标有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评价标准:以仪器检测结果为依据,判定患者口腔感染情况。
(3)观察分析影响所选患者口腔感染的相关因素。
分析评价所涉及观察指标情况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4.0 对纳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若P<0.05 时,则代表存在统计学差异。
34 例口腔感染患者中,接受恶性肿瘤切除术感染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接受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再次为接受涎腺手术患者。见表1。
34 例口腔感染患者中,受到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受到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患者,再次为受到真菌感染的患者。见表2。
表1 所选患者中致其口腔感染的手术类型占比情况
表2 所选患者口腔感染中感染细菌占比情况
34 例口腔感染患者中,性别因素中,男女性别患者占比差别不大,即P>0.05,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因素中,>55 岁患者为21 例,占比为61.76%,<55 岁患者为13 例,占比为38.24%,且P>0.05,则代表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影响所选患者口腔感染的相关因素
从以上分析评价可知,口腔外科患者经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多会导致并发口腔感染,这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经临床分析,致口腔颌面患者外科手术后,并发口腔感染的原因主要与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所患病症类型、术中切口的形状与大小以及患者口腔卫生状况、术后所进食物种类相关[4]。通常情况下,当患者口腔内存有大量细菌时,其所包含的病菌、非致病菌等各类菌种,在其口腔内相互制约,并共同生长,口腔内这种菌群平衡即被打破,而一旦伤口被细菌接触,极易造成口腔细菌感染发生[5]。
本次分析探究中,经对所择取的34 例并发口腔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被感染人群中,男女性别被感染差别不大,但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即>55 岁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55 岁患者的感染率;感染发生率最高的为患有恶性肿瘤的口腔颌面患者,经外科术后感染占比达47.06%(16/34);被感染的细菌种类中,感染数最多为革兰阳性菌,占比达58.82%(20/34)。结果提示:一是在对口腔颌面患者实施外科手术过程中,预防措施术后口腔感染并发症至关重要,需要医护理树立风险意识,务必在患者手术前后做好感染预防护理措施,即在手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后,及时清洁患者口腔,确保患者的口腔卫生时刻处于清洁状态[6]。二是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者口腔分泌物或者呼吸道进行清理,且务必清理干净;同时,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及是否受到感染,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相应处理[7]。三是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疏导与安抚工作,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提高其治疗的配合度,指导其进行自我防护口腔感染,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8]。四是针对上述并发口腔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致其产生的危险因素,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各项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必须到位,确保患者治疗安全[9]。
综上所述,经分析口腔颌面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口腔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口腔感染发生情况与癌症患者、年龄>55 岁人群关系成正比,而男女性别被感染差别不大,被感染的细菌多为感染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最大,该分析结果为后续治疗及预防感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及支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