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
(吉林市人民医院ICU,吉林 吉林)
对ICU 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是较为常用的辅助呼吸方式。该类患者因病情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临床会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变化、咳嗽、痰量增多与痰液性状[1]。因此在进行机械通气过程中,选择恰当的吸痰方式,清理患者呼吸道,保证其呼吸道通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次研究采取指标数据对比分析的方式,通过对本院98 例ICU 接收的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分组的相关指标比较,对比分析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收集整理了历年本院ICU 接收的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本次研究的要求,筛选其中98 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选患者在本院ICU 接受相关治疗护理的时间为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0 月;按照患者在本院住院治疗期间所接受的吸痰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开放式吸痰)和观察组(密闭式吸痰)。所选患者中排除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及处于深度昏迷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签署了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下表所示,相关资料数据的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分组比较[n
表1 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分组比较[n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式吸痰措施,使用无菌吸痰包和无菌手套进行吸痰[3]。
1.2.2 观察组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法,连接密闭吸痰管、气管切开套管、呼吸机,接入生理盐水袋、输液器,撕开吸引器,放松负压阀;吸痰后关闭吸引器[4]。
1.3.1 治疗效果
该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排痰量、肺部啰音[5]三项内容,对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在实施吸痰措施前后,分别进行检测和计量统计,并按照指标项目进行分组统计记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指标均值和患者总例数。其中血氧饱和度、排痰量两项指标以每组患者的指标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肺部啰音指标以(n,%)表示。
1.3.2 并发症发生率
对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关吸痰治疗后出现血痰和气管黏膜损伤[6]的患者进行统计,计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指标及比例关系表示为(n,%)。
两组患者在吸痰前的血氧饱和度、排痰量及出现啰音患者例数三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接受不同吸痰治疗方式后,所有患者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更高、排痰量更大,有肺部啰音的患者更少,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疗效相关指标比较s),(n,%)]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密闭式吸痰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37%(9/49),明显低于对照组(34 例,69.39%)。组间数据比较,P<0.05。见下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机械通气是ICU 患者较为常用的维持呼吸方法,该方式是通过机械装置替代、改变或者控制患者的自主呼吸运动,协助患者度过疾病造成的呼吸功能衰竭、维持气道通畅,以使患者可以进行后续的基础疾病治疗[7]。但由于气管插管对呼吸道的刺激,患者呼吸道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分泌物,如不能有效清除,则将影响患者的通气效果,对患者的治疗和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ICU 肺部感染机械通气过程中,加强对呼吸道分泌物的及时清理,应显得尤其重要。在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清理时,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清理方式,密闭式吸痰法因吸痰管、人工气道等均在吸痰过程中处于密闭状态,不影响呼吸机在吸痰过程中的正常运转,也不会如开放式吸痰法造成吸痰管的暴露;同时,密闭式吸痰的操作方法简单,需要的操作人员少,极大地降低了因吸痰操作而引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比开放式吸痰法更加明显的优势[8]。
综上,对ICU 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密闭式吸痰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排痰量和血氧饱和度,降低患者出现肺部啰音的概率,同时还可以减少发生临床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