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君
摘要:如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且民族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少数民族工作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是党的民族政策以及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同时更是维护民族团结、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鉴于此,文章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政府职能理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分析探讨了套了事现阶段少数民族工作开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各项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少数民族工作优化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少数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公共管理;少数民族;工作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s increasing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ethnic groups is increasingly close. In this context,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do a good job in ethnic minority work. This is not only the party's national policy an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but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for maintaining national unity 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a. In view of th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identity, the theory of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and 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taking Tongliao City, Inner Mongoli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thnic minority work at this stag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ethnic minority work optimization, hoping to be able to work for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We can learn from it.
Keywords: public management; ethnic minorities; work
1.緒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管理需求,公共管理应运而生,其主要是指与政府有关的一些组织,以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使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为目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进行社会资源整合、优化、管理的行为。
少数民族工作是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所在,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务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民族人才培养、社会就业等方面的成绩十分显著。但同时,受到文化观念、语言交流、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少数民族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民族工作区发展不平衡、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不完善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鉴于此,有必要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给予少数民族工作以充分的重视,研究了少数民族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少数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从理论研究上看,目前学术界对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研究仍然十分不足,检索有关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的研究成果,发现有一篇有关通辽市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的硕士论文以及几篇涉及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的杂志文章和新闻报道,并没有专门研究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或者专著。其中,虽然一些论文从整体上考察了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开展情况,但由于文章篇幅限制等原因,其关注点基本停留在当前实际问题的观察层面上,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和预测分析,并且内容不够系统完整,可以说没有涵盖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的全局。基于此,本文以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研究为选题,从公共管理视角,运用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政府职能理论和社会治理理论研究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对于弥补学术界在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研究方面的不足,促进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工作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考量,推进少数民族工作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从通辽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如前所述,通辽市是全国蒙古族最聚居的地区,蒙古族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少数民族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而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可行的理论支撑。基于上述问题意识,本文专门研究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客观地调查了解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的现状,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并借鉴其他城市开展少数民族工作的经验,提出加强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的对策措施。因此,本文研究对通辽市作出科学的少数民族工作决策、促进该市少数民族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对其他地区或城市推进少数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主要以通辽市的民族工作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切入视角为公共管理,文章整体可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对本次选题背景进行简单概述,同时阐释本次研究的理论意义和显示意义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阐述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概念,包括公共管理、民族工作,整理研究开展所依托的各项理论基础,包括政府职能理论、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社会认同理论;
第三部分:分析了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通辽市少数民族概况以及民族工作存在的问题等;
第四部分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民族工作改进策略。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门,总结了本次研究的结论并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与完善进行了展望。
1.3.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在知网等学术期刊上对研究涉及的文献期刊进行查找,收集与本次研究有关的各项资料和研究成果。同时,查阅通辽市机关单位资料室、图书馆相关资料,整理出与研究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以此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数据资料支撑和理论支持。
第二,调查研究法。在通辽市实地走访调查,了解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情况,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没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第三,系统分析法。将整个少数民族工作看作一个整体的系统,从民族工作所涵盖的各项内容出发,探讨事项之间的关联性,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系统分析思路。
1.4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1.4.1论文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题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以往对于少数民族工作的研究通常是基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的,以公共管理视角为出发点的研究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大多数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多以新疆、西藏的少数民族事物管理为主,对于内蒙古少数民族事物管理的研究有所不足。
本文从制度层面研究了少数民族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公共管理的多学科视角探讨了少数民族工作的优化途径,在研究内容的范围上有一定的突破。
1.4.2研究不足
少数民族工作的内容十分繁杂且涉及面较广,由于本人精力和资料获取渠道有限,在进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有关资料的搜集不够全面,因此可能遗漏了一部分研究文献。另外,在进行有关问题的分析时,还不够深刻和系统对一些深层次的思想意识问题、、政策法律问题的分析缺乏深度、高度和广度;部分优化措施的提出可能缺乏实践操作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充实。
2.相关概念阐释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目前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之一,James·rosinau指出,公共管理是在一系列活动领域内的管理机制,肃然這些机制没有得到来自政府的授权,但却可以发挥有效的作用。不同于国家统治,公共管理对于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公众共同支持来完成,而无需依赖于国家力量。瑞士政治家J.Pierre认为,所谓公共管理,可以将其看作是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以实现地区发展为目的,而自发的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所进行的相互合作行为,从本质上来看,公共管理是政府及其相关组织和民间社会组织在复杂环境中参与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
结合上述学者的观点可知,公共管理的主体包括政府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和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共利益最大化,管理的手段主要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利用权力引导、控制各参与主体的行为,使其在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相互配合、依赖、监督,行为管理合力,保证管理效率和效果。
2.1.2 民族工作
学术界对什么是民族工作有不同的解释。部分学者认为,民族工作是有效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民族政策,保证国家法律法规顺利实施,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工作。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民族工作与民族事务有关,而民族事务是指以党的民族政策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政策和法律依据,以治理制度现代化和民族事务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民族事务的法律管理、服务和监督为内容的失误。本文认为,民族工作是在贯彻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大前提下,落实各项民族宗教政策和制度,以实现各民族的互助和谐、共同发展的措施。从外延上看,民族工作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分散地区的各项工作。
2.2理论基础
2.2.1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开展民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深入分析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各族人民平等的参与到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的权利。同时,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确保各族人民都能够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2.2政府职能理论
本文采用狭义的政府定义,即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行政机关。政府职能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部门在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中的责任和职能,政府职能理论的核心问题主要围绕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展开,包括政府职能的范围有多大等内容。
从我国政府职能配置的角度看,我国政府主要有五大职能,根据《民族工作条例》,少数民族工作的管理主体是人民政府,表明政府是少数民族工作的领导者和执行者,承担着少数民族工作的管理、服务和监督职能。鉴于此,以政府职能理论为基础,分析少数民族工作的发展情况时,有必要探讨地区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工作的各项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内容。
2.2.3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当团队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时,团队成员更有可能建立起一种良性、友好的合作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合理,不能满足群体或个人的需要,并且他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就会产生人与群体之间的偏见和冲突。在与本群体以外的群体发生冲突的同时,他们对本群体的成员表现出高度的认同,甚至认为本群体的成员和思想是正确的,整个群体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换言之,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群体之间的冲突是在无竞争、五差异的条件下产生的,这一理论阐明了个体的认同和归属心理是群体集体行动的基础。这一理论在民族关系研究中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对促进民族关系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为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有效参考。
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以通辽市为例
3.1通辽市少数民族概况
作为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市,通辽市内以蒙古族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同时其他多民族共同聚居;在地理位置上,通辽市在内蒙古以东的地区,下辖5个旗、1个县、1个区、1个市以及1个自治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通辽市总人口共计320.11万,其中包括9个少数民族,人口共计165.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1.74%。在9个少数民族中,蒙古族人口占据了绝对比重,人口数在153.16万左右,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2.47%,占全市总人口的47.85%,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25%。通辽市具体的各旗县市区行政区划及其面积如表1所示。
3.2公共管理视角下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存在的问题
3.2.1少数民族工作地域和事务范围有限
目前,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的范围还较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少数民族工作开展的区域范围较窄。数据统计分析可知,通辽市是我国现阶段蒙古族人口集中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市内人口分布上具有流动人口多、分布零散的特点,除了在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区等城区有大量的蒙古族人口以外,通辽市的祁县镇等乡镇内也有较多的蒙古族人口分布。而现阶段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的开展主要局限于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等几个重点地区,尚未全面推广到各旗县已建城镇,在各旗县范围内没有广泛深入地开展有关民族工作,导致各地区的发展形势失衡,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作开展效果。
第二,少数民族工作事项范围不够宽。少数民族工作同时涉及到民族工作以及城市工作,具有涉及面广、事项交错复杂的特点,除了涉及文化、教育、饮食等日常事务以外,还包括医疗保险、社会就业、公共服务等深层次的社会管理问题。但目前通辽市在开展少数民族工作时还存在明显的事项范围不够宽泛的问题,主要的工作重点依旧落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之上,在充分就业、生活条件改善、民族语言文字宣传等公共服务事项上的涉及较少。另外,由于少数民族居住较为分散,开展工作难度较大,一些少数民族成员较少的地方其民族工作较容易被忽视,民族管理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3.2.2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式方法较为落后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式方法较为落后,且不同地区各部门采取的民族团结进步方式方法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民族团结进步建设的成效和质量。根据通辽市有关部门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方式单一,主要以理论宣传、政策宣传以及各种竞赛等较传统宣教方式为主,在进行宣传教育时,没能够将有关内容与新时期下的扶贫、富民、蒙古语等内容结合,导致宣教流于形式,未能切实发挥应有效果。
第二,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创建方式缺乏多样性,在进行活动策划时,没有充分结合学校、军队、企业、社区、乡镇等不同主体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所采取的的民族活动策略缺乏针对性,导致各项措施无法充分的适应当地情况。
第三,民族团结进步方式缺乏双向性和多样性,难以形成社会治理。目前,主要途径是由政府单方面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没有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造的双向互动模式。与此同时,也没有形成其他主体自觉的参与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造的多元化主体模式。
第四,民族团结进步创造的载体方法创新不足。部分地方或部門还习惯于传统的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发放材料等载体方式,没有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时代的新载体、新技术、新方法,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创造的普遍性。
族团结进步过程中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相当一部分部门主要使用汉语和文字作为宣传印刷材料,而不是同时使用汉语和蒙古语文字进行资料宣传,导致宣传对象受限。
3.2.3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意识缺乏
受文化、受教育程度、社会风俗等因素的影响,通辽市当前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水平相对较低,这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密切相关。整体而言,少数民族政治参与大多属于自上而下的动员型,当少数民族成员政治参与意识越强烈时,其参与民族政治生活的水平就越高;反之,少数民族成员政治参与意识越薄弱,则其参与民族政治生活的水平就越有限。由此可见,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意识缺失是导致少数民族政治参与主动性较差的主要因素。目前,虽然我国的政治体制给予了少数民族成员大量的政治参与机会以及丰富的参与渠道,但这些政治参与机会、政治参与渠道却并没有被广泛利用,这主要是由于少数民族成员政治参与意识淡薄导致的,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第一,政府对于政治参与的宣传普及工作存在不足,宣传范围和宣传方式有限,未能向广大群众正确普及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通过在通辽市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后发现,接受调查的200名受访者中,仅有27.5%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参加人大选举,8%的受访者表示偶尔参加人大选举,64.5%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参加过人大选举(如图1所示)。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通辽市少数民族人大选举参与率较低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证实了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培训不足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若不能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加以规范,必将长期影响我国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水平。
3.2.4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通辽市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农村牧区少数民族开始逐步流入城市,这进一步加剧了少数民族关系的复杂程度以及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难度。通辽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具有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部分人员接受政府管理服务的意识不强,在进行相关信息登记时,存在抵触心理,浙江导致公安等政府有关部门难以掌握人口流动的真实情况。另外,部分成员文化素质低、法律观念淡薄,在遇到困难时习惯性的无视法律聚众解决,甚至恶意的将生产生活领域的共性问题国有化、宗教化,这不仅使得少数民族管理执法工作无法顺利推进,同时还可能影响社会和谐。
以通辽市扎鲁特旗为例,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鲁北镇街道流动人口共计7289名,占街道总人口数的8.93%,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共计3378人,占全街道流动总人口的46.34%,全旗超过95%的人口为流动人口。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近年来增长迅速,这进一步加剧了鲁北镇社会保障综合管理难度和流动人口管理难度。目前,在进行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劳动就业不规范,部分小企业和个体业主出现随意招聘和就业的现象,用人时为能够和农民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不向农民工支付工资,导致劳动争议等事件频发。
第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不足,专业管理人员队伍难以适应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的管理。另一方面,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角度来看,虽然强调建立嵌入式民族社区,推进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平台建设,但实际工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导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较低。
4.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少数民族工作开展优化建议
4.1健全少数民族工作体制,扩大少数民族事务管理范围
完善少数民族工作制度是做好各项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要前提和组织保证,基于当前通辽市存在的少数民族管理区域范围有限、管理事项有限的问题,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在优化少数民族工作的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措施:
第一,各级党委政府牵头,联合其他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加强和完善少数民族工作的领导体制建设,通过科学的组织领导,利用会议的形式广泛听取少数民族各个时期的工作汇报,集中研究和解决少数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拓展少数民族管理区域范围和管理事项的外延,加强城镇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加大民族工作部门人员队伍建设,适当增加民族工作机构编制,克服体制结构不足导致事项开展无法推进的困难。与此同时,对公共就业、医疗卫生等公共事项展开管理,为少数民族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幸福感。
第三,完善少数民族工作经费制度。一方面,增加财政支出中的少数民族工作经费占比;另一方面,为了确保专项资金得到合理利用,设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与此同时,完善少数民族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制度,强化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少数民族工作的指导作用,完善少数民族工作网络,形成民族工作联办局面。
4.2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法方式,提高民族事务依法治理能力
第一,建立健全协调各部门配合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和政府国家工作部的协调配合机制,使其共同对少数民族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有关事项的规划、制定,协调解决其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学校、机关、企业、军队、宗教场所等参与主体在内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的协调配合网络。
第二,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首先,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及时奖励在民族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与群体,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民族工作之中,形成全民共同管理的良好氛围。其次,通过纪律、责任约束、权力等手段,对有关组织和个人进行权利约束,防止在民族工作中滥用权力的行为的发生。
第三,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把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监督检查工作之中,按照有关监督检查制度和责任要求,采取平时监督考核验收、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方式,对民族工作所涉及到的组织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以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效性。
第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到各级组织及其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之中,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和内容。此外,采取组织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方式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性。
第五,加强法制教育。首先,加强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学习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清真食品管理等知识以及相关政策,切实提高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和少数民族事务管理能力。其次,加强相关社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的法制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地位和在民族工作中的作用、责任义务等内容,使其能够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遵守法律法规。最后,规范民族事务管理权,要求有关部门必须按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及职能分工开展各项民族工作,坚决杜绝一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以此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取得成效。
4.3培养少数民族政治素养,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素养即是少数民族进行政治参与的前提,也是确保良好的政治参与水平的重要条件。结合通辽市目前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情况,在优化民族工作的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培养少数民族政治素养、提高其政治参与能力,在这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措施:
第一,提高少数民族的受教育程度。大量实践研究证实,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简言之,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其政治参与意识越强烈、政治参与水平越高。对此,应当切实加强对于少数民族的教育程度,提高少数民族受教育范围和受教育水平;同时,重视对少数民族的政治知识教育,使政治知识在社会范围内成为一种常识。
第二,政府方面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提高政治素养不仅是公民个人的责任,同样也是政府职能的要求,对此,政府应当通过社会普及、宣传等方式,向少数民族成员进行参政知识教育,丰富其政治参与理论知识;通过组织政治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锻炼其政治参与能力、提升政治参与水平。
转变动员式的政治参与模式,实现主動性的政治参与模式。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增强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意愿,对此,一方面要给少数民族直接参政提供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价值,使其感到自己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4優化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加强数字化平台支撑
优化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当前少数民族工作的关键,对此,一方面应当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就业、住房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待遇。另一方面,应当积极护流动城镇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法律援助中心等方式为其提供基本的法律咨询和帮助,确保城市和社会的政治稳定。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进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当积极借鉴和利用各项现代信息技术。在以往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中,受到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经济状况以及独特的民族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其行政生态以及行政文化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长期的社会演进和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其中既有与依法治国精神相通的地方,但同时在某些细节方面也存在一定背离,这导致法治政府的建设举步维艰。在数字时代的治理语境中,“互联网+”、“大数据”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法治政府、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引擎,利用数字时代的优势,促使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权力透明化、规范化、法治化、民主化运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治理主体多元化、决策科学化、目标精细化、方式智能化的实现意义重大。对此,可创新完善“二维码”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通过“二维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流动人口信息的新增、注销管理,以此有效应对当前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流动性强的局面,保证流动人口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此外,还可在“二维码”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中加入了信息上报功能,对于部分在限定时间内依旧没有产生入户记录的房屋,由系统自动进行核实提醒,以此有效避免入户工作的死角。
5.结论
做好少数民族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深入贯彻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的少数民族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以通辽市为例,对其当前的少数民族工作展开分析探讨后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较多问题,包括少数民族工作地域和事务范围有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式方法较为落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意识缺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优化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的进程,影响了通辽市少数民族工作的开展效果和效率。
第二、在优化少数民族工作的过程中,基于公共管理视角,除了政府方面应当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能,通过社会范围内的政策宣传、政治参与引导提升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意识以及完善相关少数民族事项管理工作制度以外,还应当联合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到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之中,形成各主体联动的管理局面,以此保证少数民族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乌伊罕.政务微信助力城市少数民族公共行政管理工作[J].环球市场,2018,(17):202.
[2]马小华.试析社会工作者在预防城市少数民族流动青少年犯罪中的角色扮演问题[J].西部学刊,2017,0(7).
[3]刘蕊.小组工作介入少数民族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7,32(5).
[4]王法敏.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3):194-195.
[5]朱维群.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重在交融[J].民族论坛,2016,0(12):12.
[6]丁锋.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藏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例[J].时代报告,2019,(6):214-215.
[7]冯桂平 齐丽雪.少数民族女性公务员工作压力源实证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0(10).
[8]刘芳,董殷江.社会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以云南省师宗县龙庆乡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38(2):90-94.
[9]李亚龙.少数民族地区外源型“村改居”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以石河子市东城街道明珠社区工作站为例[J].新西部(中旬刊),2019,(1):33-35.
[10]古丽米拉·斯兰拜.浅谈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的能力[J].图书情报,2018,000(010):P.13-14.
[11]马小华.城市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困境及其解决途径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2).
[12]叶词润,王丽莎.新疆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路径及对策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7,33(3):25-30.
[13]Thorbj?rn Sejr Guul,Anders R. Villadsen,Jesper N. Wulff.Does Good Performance Reduce Bad Behavior? Antecedents of Ethnic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in Public Organizations[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19,79(5):666-674.
[14]LIU Wei."Assimilative Fusion or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Study on Ethnic Identity and Ethnic Consciousnes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Urban Areas[C].//美国行政管理学会%电子科技大学.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12th)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est African Studies (1st)(2017公共管理国际会议(第十二届)暨西非研究论坛(第一届)论文集.2017:517-527.
[15]Megan E. Vanneman ? Lonnie R. Snowden ? William H. Dow.Medicaid Spending Differences for Child/Youth Community-Based Care in California's Decentralized Public Mental Health System[J].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 mental health,2018,45(1):15-27.
[16]AN Hua.Social Security in the Minority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An Model Innovation[C].//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电子科技大学%美国行政管理学会.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10th)2014公共管理国际会议(第十届)论文集.2014:904-909.
[17]Mitchell F. Rice.A post-modern cultural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 deliver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2007,20(6/7):622-637.
[18]Jung,K.,Lim,D.,Shi,Y..Racial-ethnic disparities in use of antidepressants in private coverage: Implications for the affordable care act[J].Psychiatric services: 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4,65(9):1140-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