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起来,中国人移居南方过程的迟缓可能令人不解。因为这里并不存在难以克服的政治和军事障碍;南方农业生態又有利于定居:温热的气候意味着更长的生长期,丰沛的降水消除了经常威胁北方旱地作物的旱灾之虞。然而,一种强大的因素却隐然阻碍着文明的农村和城市生活迅速而成功地拓展到中国文化摇篮以南的地区:拓荒的中国人在向南移入更肥沃的农业地区的同时,也正在攀爬异常陡峻的疫病阶梯!
南方湿热的环境比北方滋生出了更多的寄生物。在整个黄河流域,严冬杀死了那些无法借助冬眠抵御漫长严寒的寄生物;携带有疾病的南来寄生物更是根本不能适应北方寒冷而干燥的气候条件。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则不然。习惯于北方疾病环境的人们在适应南方迥异的疾病方式时不得不面临着可怕的问题,这导致来自北方移民的大量死亡。
古人在书中也显露了他们对南方患病危险的意识。汉代司马迁就曾写道:“江南地卑湿,人早夭。”他还提到这一地区“地广人稀”。这是权威性证据,因为司马迁为写史曾亲自游历这个地区。在后来的文献中,南方环境的有害健康被视为当然,供游历者阅读的小册子为这里的恶疾开列了一些新奇的药方,但作用无疑非常有限,据史载,被派往南方做官的人任期短,而死亡率却高得出奇。
现代疾病的分布地图也证明了这一预期,即在湿热的南方存在更多的传染病。比如疟疾,尽管偶尔也出没于北方,但只是在南方才成为现代的健康问题,事实上它可能构成早期中国南扩的主要障碍。
(摘自《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