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假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视觉素养培养策略

2020-05-26 12:50蔡芬
世界家苑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中生

蔡芬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认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推进了另一个时代的到来——读图时代。可视化知识的普及给学习者的信息获取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视觉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备受关注。本文结合“互动假说”相关理论,探讨了在英语课堂中高中生视觉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视觉素养;互动假说;高中生;英语教学策略

1 引言

根据Treichler(1967)的研究,人们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而11%是通过听觉系统获得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以视觉为主要内容载体的知识传播方式已逐渐成为主流,“读图时代”已经来到。何高大(2014)认为,技术突破了时空和语言的限制,视觉化的语言和语言的视觉化以其直观和直感性更有利于语言文化的交流、共享和语言的习得。2017年出版的新课标,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增加了“看”的技能,即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

1906年,《视觉教育》中首次出现“视觉教学”的概念,随后,国外关于视觉学习的研究逐步进入高潮,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们开始将视觉元素融入教学环境以促进知识的理解达到新的认知高度(Felten,2008)。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下,视觉教育的研究中心也由关注“视觉教学”逐步过渡到重视学生的“视觉素养”。20世纪60年代末,Debes(1968)首次提出了视觉素养概念,他认为视觉素养是将看与其它感觉经验相结合,进而发展出的一组与视觉有关的能力,良好的视觉素养能够促进学习者信息获取效率的提升。此后,国外不少学者对视觉素养提出了新的理解,本研究采用国内学者张舒予(2005)对视觉素养的定义,即视觉素养是一种对图像化、图形化的视觉信息进行搜索、分析与理解、交流和评价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图示化、图像化视觉信息的感知能力;(2)视觉理解与思维能力;(3)视觉信息交流与表达能力;(4)视觉信息的评价能力等.

2 互动假说理论与视觉素养

Michael Long(1996)认为学习取决于可理解的输入,他关注产生可理解输入的条件。他认为,当出现沟通问题时,只有通过交互才能使调整后的输入变得可理解,并在1996年更新了互动假设,认为互动可以有效地连接输入,学习者的内在能力和输出,从而促进学习者中介语言的发展。Krashen(1985)认为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与交互作用有关。在输入假设中,输入与习得有关,但与学习无关。语言能力是是通过持续不断的理解而自然形成的。在情绪过滤的假设中,他认为情绪过滤越高,获取能力越受限制。也就是说,那些自信且焦虑低的人更有可能吸收输入的材料。Krashen提出,SLA中的交互作用是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获取更多输入,减少情感过滤并提高学习信心。Swain(1995)认为输出在SLA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具有三个功能:注意功能,假设检验功能和原始语言功能。总之,互动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自己和母语使用者之间的差异,从而促使他们进行调整以达到顺畅沟通的目的。

Gass(2017)进一步发展了互动假说,该假说认为相互作用为学习者提供了在第二语言的内容和形式之间建立联系的机会。2007年,他重新阐述了包含语言输入、互动、反馈和输出的二语习得理论框架,关注促进二语习得涉及的认知机制,这些理论框架被整合在一起称之为“互动假说”,又叫做“输入、互动和输出模型”。

综合上述,互动假说理论与视觉素养有着高度匹配的理论框架,在某种程度上,二者能够起到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学生视觉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其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也能反过来对互动假说理论具有促进作用。接下来,我们从“输入—互动—输出“每个环节做简单的分析,首先,要提升学生的视觉素养需要在视觉信息(输入)的环节提供丰富的可视化学习材料,诸如图片、视频、图标等,这样的素材更具有趣味性和直观性,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而有助于知识被更好理解(增加了可理解性输入);其次,视觉化信息背后的平台依托,诸如层出不穷的视觉学习工具、学习网站,表现出优秀的互动性,高频繁的互动提供给语言学习更多的输入、输出机会,同时为语言课堂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激情,学生往往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增加了学习信心,降低了情感过滤。

我们用一张图对“互动假说“和”视觉素养“的各个环节进行对比,从而更好的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个具有视觉感知能力的批判性学生将能够:分析图像的风格和构图;分析制作图像所用的技术;评价作品的美学价值;根据作品的目的和受众来评价作品的价值;了解创新(或缺乏)視觉形象的情感影响和它产生(或不产生)的感觉(Bamford,2003)。

这样的判断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制定提升视觉素养的策略提供了依据,也就是说视觉素养的提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学生成为一名具有视觉感知能力的学生,那么培养策略可以围绕这样的目的展开设计。综合上述,结合互动假说原理和视觉素养等相关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英语课堂上高中生的视觉素养:

3.1 开展情景化教学,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感知能力

情景化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视觉形象为主体的生动的场景,学生在此进行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分析情境中的语言知识。情景化的教学更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和互动性。

在实际的英语课堂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情景:比如在学习“color”一课时,可以通过生活展现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内外张贴的海报或者其它图画,并说出不同的色彩搭配带来的视觉体验的差异。当然,也可以运用图画再现情景的方式,通过PPT播放梵高等名人的油画作品,在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再现课文情景,引起学生共鸣。再比如,在学习其它关于音乐或者艺术为主题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学生感兴趣的乐队的演出视频,结合音乐的渲染和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发学生感官的兴奋和学习的热情。

3.2 重视教科书自带的多模态材料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鉴赏

每天我们都面临成千上万的图像,但是不幸的是,很少有人知道如何“读取图像”。同样的情况,大部分同学愿意相信教科书所展示的图片信息以及教师的解读,缺少批判理解的能力。作为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批判地观察教科书中的每一张静态插图或者其它视频类教学材料,通过仔细地“看”,做出自己的判断、猜测,并敢于质疑。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一策略。在某中学生的教科书中,有这样一课(如图2所示),这是一个普通家庭中关于就餐的对话环节。在理解文字对话之前,可以让学生们先进行观察,说出自己所获取的信息。在训练最初,学生们可能无从下手,教师可以给出适当的问题提示,比如:①这是中国的家庭吗?给出你的判断依据;②图中是否有你觉得不合理的地方,指出来,并说明为什么。之后就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很快,很多学生认为这是西方国家的家庭,并给出很多原因:①宠物狗可以上餐桌,这在中国文化中是不被允许的;②儿子和爸爸对于妈妈的工作进行了客套的反馈 “谢谢”;;③主食是面包,还有浓汤和鱼都是西式的做法,等等。当然,也可能有同学会给出问题以外的信息,比如这应该是晚餐,因为爸爸好像是刚刚下班。当大部分同学通过自己的观察,认为这是一个西方国家的家庭时,老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们进入下一个环节:提出你的疑问。在这个时候,有的同学(可能在国外生活过)则可能会说,为什么孩子不是先问吃什么,而是先解释自己饿了?这不是外国人的习惯,只有中国人才会这样说,中国人在表达上喜欢先解释原因,再表达观点。笔者认为,这就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通过视觉观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敢于质疑和批判。在这样的学习环节中,学生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的互动中,发现视觉观察所具有的魅力,每个学习者都能感受到“侦探”工作带来的乐趣,并逐步养成看图、读图的习惯。

3.3 适当引进优秀的影视资源,训练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Ellsworth认为,融合了视、读、听一体的影视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料内容,而且其字幕、言语、画面能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新课标也提出,“语言教学中的语篇应该以多模态形式呈现,既包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也包括视频的和音频的,并以不同的文体形式呈现。”将影视资源引入高中英语课堂,既符合新时代的需求,符合中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也符合新课标对语篇学习的新要求。

比如,在讲授高二教材中“body language ”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选取卓别林的戏剧电影,让学生通过影视画面猜测演员动作背后的含义,体会动作语言的魅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更有趣味性、吸引性,也更有代入感。学生能够将自己融入到影片的文化和氛围中,从而更容易理解角色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再比如,在教授高一课程“wildlife protection”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藏羚羊保护主体的电影《可可西里》,电影中偷猎者的贪婪,被屠杀的藏羚羊还有保护者们的英勇牺牲,这样的场景更直观、更震撼人心,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产生心灵共鸣,自然,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很容易就达成了。由此可见,影视资源能够将抽象、枯燥的文字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在这样的视觉鉴赏过程中,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捕获影片中的各种信息,信息获取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培养了视觉素养。

4 总结

英语知识的表现形式将直接影响高中生对知识内涵的认知和理解,以及课堂上互动和输出的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觉化知识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批判和欣赏文化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视觉素养,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考虑如何促进专业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视觉素养,以确保他们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视觉素养,并使用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语言学习策略,建立活泼生动的英语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Treichler D G.Are you missing the boat in training aids[J].Film and AV Communication,1967(08).

[2] 何高大.二语习得视觉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2014(01).

[3] Felten P.Visual literacy[J]. Change: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 ,2008(06).

[4] DebesJ.Somefoundationsforvisualliteracy[J].Audiovisual instruction,1968(09).

[5] 张舒予,朱静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5(03).

[6] Long, M.The role of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6(08).

[7] 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Addison-Wesley Longman Ltd,1985.

[8] Swain 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Studies in honor of HG Widdowson,1995(05).

[9]  GassSM.Input, interaction,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M].Routledge,2017.

[10] Bamford A. 2003. The visual literacy white paper[M].Adobe Systems.

(作者單位: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研究
项目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校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激发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