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规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20-05-26 12:50孔磊王秀平
世界家苑 2020年3期
关键词:家规家训家风

孔磊 王秀平

摘要:本文从论述传统家规家训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功能入手、分析传统家规家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等问题,力求将传统家规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起来,倡导重塑现代家规家训、呼吁领导干部注重家规家训建设、寄希望于重塑现代家规家训给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关键词:家规家训;核心价值观

我国传统的家规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社会中,优良的家训联结着宗族根脉,传递着家国情怀,对家庭关系维系、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家规家训文化对营造风清气正的家庭、社会氛围,对涵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

1 我国优秀家规家训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功能

1.1 我国优秀家规家训的基本内容

一是立德正身、立志敬业的修身之道。所谓“修身”,是指通过读书学习、接受教育及自我锻炼等方法手段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使行为端正合理。古人对“修身”极为重视,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完整的人格和自身修养需要在一生之中“修德于己”才终能达到崇高的人生境界。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若要修身,则要实现“立德正身”和“立志敬业”。德是为人的根本,也是传统家风文化的灵魂和归宿,主要体现在孝敬长辈、尊老爱幼、为人正直、诚信待人等等方面,它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基。立志是修身的基础,唯有立志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够谈得上读书、进取、做人。立志也当高远,因此,传统社会家庭非常重视教育子女立志。

二是尊长爱幼、崇俭戒奢的齐家之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父慈子孝的国度,尊老爱幼、兄友弟恭的家庭氛围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家庭美德和所追求的目标。传统家风教育特别重视“孝梯”,所谓“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善事父母即为孝,敬事兄长即为梯,孝悌不仅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也是用来调整家庭关系和处理家庭问题的基本要求。这一基本道德要求对于当今社会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理应成为建设现代好家风的重要内容之一。崇俭戒奢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名言“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都告诫我们节俭是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的传家宝。古人认为节俭不仅与物质浪费有关,更关系到个人成败、家庭兴衰以及国家安危,古人的崇俭戒奢美德对当今之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仍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三是诚信仁厚、亲仁善邻的处世之道。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想要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份子,就需要其必须具备认识并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掌握正确的处事准则,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诚信仁厚是指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遵守诺言,履行契约,说到做到,不蒙騙,不作假。亲仁善邻是指人与人交往时要与人为善,以礼相待。与人为善者,心胸必然开阔,容得下对方的缺点与不足,人愿意与你友好相处;以礼相待者,意气必然高远,不问对方的出身贵贱。

四是勤奋博学、胸怀天下的爱国之道。爱国情怀,是人们千百年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整个民族和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其表现形式广泛,诸如保持民族大节,捍卫国家尊严,维护疆土完整,胸怀天下,眷恋母邦,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勇于革新,振兴中华等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勤奋博学,胸怀天下,把热爱自己的祖国作为毕生的追求,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2 我国优秀家规家训的具体功能

一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提升人们的道德认知。社会对人的道德培养首先是通过学校教育,以知识灌输的方式提高人的道德认识。而家风主要是通过长辈对晚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等潜移默化的熏陶获得最初的道德认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古人希望通过家规家训的制定来引导家庭成员的道德认知,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培养子女正确的价值观念。这种善恶意识的培养看似简单,却因其来自极具可信度的亲人的影响而印象深刻,有的甚至终身难忘。

二是通过润物无声的亲情培养人的道德情感。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情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些感人的事迹来陶冶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也是产生个体道德情感的起点,并且伴随着个人一生的成长。所以不论时代和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家庭建设都应该得到重视。家规家训就是特定的家庭或家族所制作并且运用家训治理家庭、提撕子孙的传统作风,经过一次次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孙后代,在某种意义上也就直接培养出了后人的道德情感。

三是通过传统家规的约束历练人的道德意志。道德意志的韧度决定着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度。“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句用难度来体现“韧度”的话,人们耳熟能详,说的就是道德意志贵在坚持的道理。家规,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程度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严格的家训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并促使其努力做到始终一贯地坚持,从而锤炼行为的“韧度”,以达到磨炼道德意志的目的。

四是通过行为习惯的践行养成人的道德行为。人的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培养造就出来的。道德行为是个人品德的外在状态,是人们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对道德规范的实践。当这种实践成为一种持续的自觉的行为习惯,就会形成个人品德。家规家训通过反复实践后形成自身的行为习惯,从而使道德行为不再是被动的道德规范,而是愉快的下意识的自觉行动。因此,家训的这种认同,为人们道德行为的稳定性注入了动力,从而促成了个人品德的养成。

2 传承家规家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传承家规家训有助于激发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体的认知。只有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认知,才会有价值认同和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就不会对其产生认同感,那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无从谈起。而传统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扎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以它为丰富营养。所以,传统家规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文化同根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传统家规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文化同根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家规家训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契合性,从而产生认知共振,人们在长期受到来自家训熏陶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认知。

(2)传承家规家训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价值观能否被认同和接受,从根本上取决于价值观能否满足于个体或社会的需要。只有形成一定的认同才会将价值认知转化为自觉的价值追求,并落实到具体的实跋行动中去。很明显,传统家规家训的内容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必价值观具有理论相同性,传统家训传承的思想主要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不谋而合,因而必然能够得到人们的理性认同。另一方面,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家风为载体而潜入到每一个家庭,以生活化、形象化形式潜入并深入家风传承行动中时,很容易引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而达到情感的认同。

(3)传承家规家训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最终要体现在实践上,落实到行动中。家规家训通常是较为稳定的明文规定或是家训著作文本,例如做人要诚实守信、与人相处要友善、爱自己的祖国等等,所以具有很强的约束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当家庭中成员的行为违背家规的时候,要像法律制裁民众一样用家规处罚家庭成员。另外,由此可见,严格的家规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现实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在内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为认同。家风正而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一个家庭长期积淀下来的家风可以影响家庭成员成长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好的家风可以发挥出积极健康的影响作用,在长期的熏陶和教化之下,家庭成员培养起良好的道德人格,并增强个人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能力,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3 传承优秀家规家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1)紧跟时代步伐,促进家规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衔接。传统家规家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落后的一面,因此我们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既不能对传统家规家训照搬照抄,又不能把传统家规家训全部推翻,而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家规家训也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时代语境,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要解决好传统家规家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生命力,使其历久弥新地延续下去。

当前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传统优秀家规家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的文化土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私价值观必须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传承家规家训还需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指导,切实让当前主流价值观在家规家训传承中发挥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从而发挥传统家规家训在当代的积极价值。

(2)注重言传身教,落实家规家训的孕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不管是家规家训的建设还是传承都需要言传身教,从细微处着眼,从细小处着手。传承家规家训需要每一个家庭继承并创新传统家规家训的“老家底”,打好现代小家庭的“底色”。对于父母长辈来说,他们需要在继承传统家规家训的基础上创新现代家训模式,同时注重言传和身教,教化和感染子女的品行,促使家规家训得到更好地传承。我们说家庭是一个人道德形成的最初场所,而父母正是子女最初的老师和榜样。在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之前,父母长辈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念、价值判断都在消无声息地影响着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行为。比如同样的话语,父母说给我们听,我们更容易相信;同样的命令,自己的父母发出的,就更容易去执行。所以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父母长辈作为子女的首位教师,需要言教,更需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从而达到家规家训的孕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3)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进以家风养成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家规家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媒体等多方合力。家庭是一个人修身立己乃至认识世界的最好学校,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家风得以养成并且传承的关键条件。家风的形成与传承关键是在于家庭成员的德性修养,因此家风的养成要以家庭教育为主。从现实来看,在良好家风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拥有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很好的自我约束力,在为人处事方面都显示出了家庭教育的成果。学校是除家庭么外对家风形成及传承具有影响力最为直接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道德水平和行为方式,一个人从幼儿园开始直到进入社会,这一阶段是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学校要从传统家风中甄别出优秀的德育资源,使其步入现代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话家风、传家风的活动,让学生在切身参与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家风,感知家风,从而自觉地传承家风。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也能为家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比如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城镇、文明社区的创建,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孝心少年、最美家庭等,让民众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4)努力深化实践,开展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局面。家规家训的传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传统家规家训中蕴含的亲仁善邻、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德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是不约而同的,故而通过强化家规家训的传承,比如学习先贤们的“平天下”胸怀,树立“爱国”情感,履行尽忠职守的原则,成就“敬业”人生价值,严格修炼自身品质,坚定“诚信”道德要求,奉行睦亲齐家准则推广化,滋养“友善”人际关系等等。以期呈现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局面。

结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为了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重提家规家训、传承家规家训。一是为了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家风发扬光大,发挥其正能量作用;二是弘扬和践行好家风,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卢加云.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的我国传统家风传承现状及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7.

[2] 庄辉明,章义和.颜氏家训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 习近平.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阳[N].人民日报,2014-2-26.

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成果(编号:QS2019108)。

作者简介:孔磊(1981—),男,安徽太和县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作者单位:太和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家规家训家风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家规伴我成长
祖训家规重传承
家风家规我来说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家风伴我成长
父母用心才能做好家规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