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生来
摘 要:珠:学生孤立分散的知识点;链:学生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本文以思维导图为工具,以调查数据为支撑,探索一条串联孤立知识点,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途径,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经历思维提升、能力发展的深度学习过程。
关键词:思维导图;复习方法;知识体系;思维提升
深度教学是学生思维高度参与的过程。优秀的思维包含反思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教学就应该指向培养思维,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而小学科学在复习阶段易出现以下问题:复习无系统性,学生对孤立的知识点进行简单重复的记忆,思维进阶不明显;复习脱离生活实际,缺乏拓展空间,导致学生主动学习意愿不强,举一反三能力低下。
笔者以《微小世界》单元复习一课为媒介,以思维导图为工具,以调查数据为支撑,探索出一条串联孤立知识点,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复习途径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经历思维提升、能力发展的深度学习过程。
一、系统梳理,深挖断点
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是复杂的、动态发展的。由于现阶段学生生活经验比较缺乏,不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导致机械记忆所占比例较大。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将分散独立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建立联系呢?
1.巧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建立记忆链接,符合学生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微小世界》单元复习课上课前,笔者调查了三所学校共120余名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情况,发现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频率在语文、数学课中较多,在科学课上较少。因此笔者制定了“先示范后实践”的教学策略:
(1)列出这一单元的目录,引导学生拎出单元主线,即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观察视野的不断开扩,用简图表示为“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2)主线清晰了,接着放大镜和显微镜各点突破。由于学生在科学课中不常使用思维导图,教师以放大镜这一点进行示范。首先,学生快速阅读与放大镜有关的第一至三课,教师用关键词将学生随意汇报的知识点有序地呈现在黑板上。接着用线条将放大镜与关键词的联系呈现出来。
(3)紧接着学生在八分钟内用思维导图梳理第四至八课与显微镜有关的知识点。因为时间有限,教师提醒学生第一步先构建与显微镜这一中心相关的一级关节点,如构造、使用方法等;第二步在往外扩散的时候仅仅选择平时记忆、理解困难的一两个点进行扩散。
如此一来,思维导图的作用得以体现。学生以“先学后用、即学即用”的方式,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单元的知识脉络,将相对分散独立的知识点通过线条、图形的方式建立了联系。同时在思维导图往外扩散的过程中,初步显露了学生在复习、做题中遇到的难点,即构建一条完整知识链时遇到的断点与阻碍。
2.辅以知识前测,挖掘难点断点
单靠思维导图不足以客观、全面呈现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难点、断点,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前测,作为挖掘断点的利器。笔者用统计平台,来提高效率。如将测试题目放到网上交给学生测试后,平台自动批改,统计呈现全体学生对每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上此课前,笔者在问卷网上调查到“《微小世界》自测100题”的一千个样本,发现学生的难点断点主要在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调焦、移动方向以及显微镜使用过程对各种问题的实际解决。
二、对症下药,突破难点
既然学生的知识脉络已经梳理,断点已经呈现,如何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呢?笔者主要运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1.实验操作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的许多规律、发现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复习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实验内容的复习犹如“炒冷饭”,成了单调枯燥的回忆课[1]。
笔者选择“你说我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现场实验操作。如在突破“显微镜使用方法”这一难点时,“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一名学生说一步使用步骤,一名学生在显微镜上进行相应操作,以此引导学生明晰、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前测和现场调查还发现学生对调焦问题不是很清晰,因此再次深化。全班聚焦这一点,再次使用显微镜进行调焦,形成共识:上片之后,镜筒先慢慢降低到最低点,再慢慢抬升至物像清晰。
运用现场实验操作,针对一点,深挖一点,进行层层突破,帮助学生掌握难点,修复断点是较为有效的。但是短短一节复习课,安排多少实验操作,进行多长时间的实验操作是值得思考的。因此,笔者运用实验操作进行单点深入突破,运用分层试题来进行面上的层层突破,来有效利用时间。
2.分层试题
试题分层一是依据试题难易来分,二是依据知识点的类型来分。相对实验操作,分层试题的作用是在短时间内对更多的难点进行面上的突破,涉及的层面更为广阔。同时,教师既可放出三层试题,使大多数学生经历由易到难的解题过程,也可顾及到个别基础薄弱的学生,使其做简单试题,树立信心。
三、补充完善,串点成线
知识脉络既已梳理,断点得以呈现,难点得以挖掘,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串珠成链,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学生的作品不可能与教师一样,甚至学生之间的作品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因为他们是富有个性的主体,构建的知识体系是专属于自己的,因此也是最适合他们进行知识记忆的。
在这个差异性的前提下,教师能做的就是适当地帮助学生补充、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经历以上两步后,能自行将思維导图补充完善,用个性简洁的文字构建了自我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的引导力度也视学生的主动程度而定。
四、小结
短短的四十分钟复习课,不可能顾及到单元的每个方面,而是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挖掘弥补知识难点、断点,构建学生自我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怎样让学生复习更为有效,还是要配合充足的知识前测,这个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是一天可以完成,而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导图,慢慢培养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的习惯,配合分层试题突破难点,使学生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伟云.初中科学教学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蔡庆龙,董小芬.小学科学单元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5,31(0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