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首刹:历史上的显通寺

2020-05-26 11:43王婷姜照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五台山佛教

王婷 姜照

摘 要:显通寺始建于佛教传入中国的东汉时期,是佛国圣境中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佛教文物最丰富的寺庙。显通寺在历时2000余年的历史中,颇享官方尊宠与高僧大德的佛法显扬,在类比文殊菩萨演法之地的清凉山中独领风骚。显通寺总体上布局严整,中轴分明,寺内单体建筑形态万千,独具特色,蕴含着非凡的佛教文化价值,在海内外佛界信众中有广泛的影响力。

关键词:显通寺;五台山;佛教

显通寺坐落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山西省五台山腹地——台怀镇灵鹫峰南麓。历史上,显通寺曾位列五台山十大青庙之首,属青、黄二庙五大禅处之一,上世纪80年代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佛教信徒眼中“金五台”的一颗明珠,无论是历代帝王朝台,还是僧俗礼佛览胜,都是必不可少的拜谒场所。

一、纵贯古今:开山鼻祖 历尽殊荣

显通寺年代久远,由于历史资料的散佚,部分学者对其初创时间尚存疑义,崔正森先生主张该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但学术界一般认为其始建于距今约2000年前的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其时初名“大孚灵鹫寺”,与中国官方最早建立的佛寺,即河南洛阳白马寺创建时间不相上下。由此,显通寺不仅成为中国佛教史上仅晚于白马寺的第二座寺院,而且还是五台山的开山圣寺,与白马寺一起被视为中国佛教的祖庭。

民间流传着诸多与显通寺相关的典故和传说,其中关于初设显通寺——汉明帝“感梦求法”的记述最为生动典型。据《清凉山志》等古籍所载,东汉明帝刘庄一天在梦境中见到一位身形绰约、头顶金光的圣人自西方而來,次日,明帝与大臣相商梦境之事,众人皆以为佛圣自西方而来,预示大汉帝国日久承平,明帝大喜,遂遣使西行求法,古天竺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受大汉使臣相邀,驱白马运载佛经、佛像前往洛阳。明帝亲自接见僧众,大悦之际,下旨在城外建起“白马寺”以讲经弘法。第二年,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依循慧眼,望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住处真境,于是奏请汉帝建“大孚灵鹫寺”[1],即显通寺前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纪念二位高僧,显通寺还创立了一个五台山特有的佛教宗派——摩法宗(也称“腾兰宗”),其法脉一直流传至今。

显通寺作为五台山佛教艺术文化的发源地,伴随历代封建帝王施行宗教政策的差异,寺院经历了兴衰更迭,寺庙名称也有数次变动。如果说两汉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朦胧时期,那么两晋时期五台山境域佛教活动的频繁,则意味着汉地佛法弘传的明晰。北魏鲜卑族入主中原后,融合汉族文化,重视利用佛教以消除少数民族政权与汉人的矛盾。孝文帝遂亲巡五台山,大兴之余,决定重建大孚灵鹫寺,开历代皇帝朝山拜佛之先河。唐代武则天即位后,推行扶持佛教的政策,对清凉圣境关怀有加,恩赐经像,使其跻身为全国研究华严的重镇,自此改名为“大华严寺”,进一步奠定了五台山华严圣地的基础。元朝诸帝尊崇佛教,将五台山视为“最上佛田”,重新修葺了包括大华严寺在内的十二佛刹。明朝朱元璋御极后,有感于自己的出家经历,为该寺亲笔赐名“大显通寺”。明成祖和明神宗时,分别赐额为“大吉祥显通寺”和“护国圣光永明寺庙”,明代皇室对显通寺崇敬备至,为其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清军入关,有朝一代清室团结蒙藏、平衡青黄二教,康熙年间再葺显通寺,这座全五台山最大、最久、历史遗迹最为丰富的佛教寺庙也由此复名为“大显通寺”,并且沿用至今。

二、沧海拾珠:布局整肃 大圣之气

显通寺的规模在明清时期达到极盛。现存寺院继承了明清时期的基本型制,其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20亩,近8万平方米,全寺共有僧舍、禅房、楼、阁、殿、堂等各类建筑物400多间,大多数为明清遗构。

从布局而言,显通寺呈现出遵循山体高度差展开的纵轴式序列,它利用五台山灵鹫峰延展下来的空间位置,从旧时的牌坊开始,拾级而上,沿轴线上一系列佛殿错落有致,然后再进入显通寺主院。[2]主院为五进院,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中间是殿堂院,东、西两侧均为禅院,四周建有连廊,其中主要建筑在殿堂院。殿堂院以大文殊殿、铜殿等七重殿宇自南向北,顺次而立,配殿、僧房等从属建筑左右对称,形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文化生活区。总之,显通寺的单体建筑形态万千,各具特色,总体上布局严整,中轴分明,外加塑像、碑碣、大藏经、木塔以及铜塔等佛珍异宝,这座堪称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寺院之一,“大圣之气”彰显无疑。

显通寺的观音殿,因寺内藏有明代正德年间经书3000余本,故又名“藏经殿”。过去,五台山地区救助众生最大的佛事活动——水陆法会常在此举行,众菩萨广化众生,大慈大悲,常常是善男信女祈子求福的膜拜对象。大文殊殿是专奉文殊菩萨的殿宇,奉五尊文殊菩萨与分身,喻指五台山东、南、西、北、中各个台顶都是文殊教主护佑之地。历史上先民可以在大文殊殿中顶礼“五顶文殊”,行便以达朝台之意。大雄宝殿是五台山最大的正殿,四周建环廊,外貌壮观,富丽典雅,整座大殿古色古香,开阔舒朗,殿额高悬两块清帝御书木匾。该殿不仅是寺内僧众进行早晚功课的集合地,也是本寺举办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是明清众多重檐庑殿建筑中的稀例。无量殿为砖石仿木结构,因殿顶构造无木质梁架,俗称“无梁殿”。该殿全部用青砖垒砌而成,无梁无柱,加之其体量雄浑,形制古朴,砌刻精巧,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千钵文殊殿,以奉有明代千钵文殊铜像而得名,文殊菩萨采用了千臂千钵的形象,表示他的福智与释迦牟尼佛无异。千钵文殊像造型优美,做工巧妙,在佛界的众多文殊法像中,也可谓别具一格,十分可贵。铜殿建于明万历年间,与北京故宫金銮殿的结构相仿,是我国罕见的纯青铜建筑物,相传为妙峰祖师所铸。殿内有佛像万尊,合称为“万佛朝文殊”。此外,殿前立有五座铜塔,与铜殿一起构成了显通寺一处俊俏的景观。藏经楼位处显通寺最高的地势,也称“后高殿”,主供铜质甘露文殊像,分奉龙树、法弥、圣天等八大论师,为世间佛境所独有。殿内原存藏经若干,现为佛教珍贵文物展列室,不仅存有《华严经》字塔、观音像等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古物,也有少数如旃檀佛等北魏、唐宋时期的宝物。

三、结语

显通寺是五台山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见证了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史,成为研究中国北方佛教文化的活化石。寺内布局严整,古建精萃,文物繁多,不论是建筑本体,还是佛教艺术珍品,皆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展现了历史时期五台山境域乡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情风俗。除此,显通寺自古以来,就是高僧辈出之地,在国内佛教界,乃至华人离散的主要地区——东南亚,都有广泛的信众及影响力,是海内外僧客祀神礼佛的圣地。正基于此,显通寺在佛教界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叫“大久全寺”,意即它是一座规模与名望大,历史和传承久,文物与景观全的寺庙。

从长线的叙事出发,显通寺的历史底蕴和当代佛法弘传,足以证明它是五台山、中国与世界佛教文化的结晶。这座大刹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以佛境中深广宏丽的名刹气韵,接受皇家巨室、僧俗信众的顶礼膜拜,其所具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不言自明。

参考文献:

[1]萧宇:《五台山佛教史略》,载《五台山研究》,1997年第2期,第3-5页。

[2]赵慧:《从显通寺建筑看汉地佛寺的平面布局演变》,载《山西档案》,2016年第4期,第36-37页。

猜你喜欢
五台山佛教
佛教艺术
五台山佛光寺古松
五台山形象标识设计
五台山掠影
五台山佛光寺古松
五台山晓望
中国·五台山
佛教造像
看中国·在浙江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