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善斌
摘 要: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科学知识对于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高精尖的新兴科技还是田间地头的农作物种植,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的帮助。为了切实提高农民对相关技能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我们可以立足社区教育中心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其在农民培训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农民创收的能力,为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关键词:社区教育;新时期;农民培训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科学知识对于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高精尖的新兴科技还是田间地头的农作物种植,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的帮助。为了切实提高农民对相关技能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我们可以立足社区教育中心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其在农民培训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农民创收的能力。社区教育是根据需要提供全面的教育培训,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引导农民改变陋习,崇尚科学,成为新时期的新型劳动者。
一、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作为社区教育的重中之重
1.结合农村发展需求培养新型农民
新时期,社会发展加速,城镇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传统埋头于田间地里的农民一时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欠缺客观的认识,从而导致收入减少。当前大农业在不断发展,乡镇企业也日益增多,在农闲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在竞争的压力下,农民对更重专业技能的需求就非常迫切了,社区教育需要针对他们的需求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比如,针对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加强对他们的科学种植知识的培训,针对参与企业生产的农民,增强他们的专业技术培训,让农民更加适应时代发展,成为新时期的新型农民。
2.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农民
社会发展不只是经济收入的增长,还体现人们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更需要培养农民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改变陋习、破除迷信,践行新时代的新风尚,让乡村更加风清气正,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时,要加强对回乡的初高中毕业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成为新农村生产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新时期高素质农民有力的后备军。
二、办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满足新时期农民培训需求
1.以现代农业科技教育为主,多类型职业教育结合
新时期农民,不仅要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还要具备创新发展的新意识。社区教育可以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班,作为长期的农业科技常识推广的基础班。基于大多数农民的学历水平不高、缺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社区教育可以增加学历提升班、技能证书考试班,从而提高新时期农民的自身能力,拓宽就业的选择面,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另外,可和当地企业合作,开展对口的岗位直通培训,让农民培训后就可以上岗,一方面满足了农民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2.培养农民思想道德素养
新时期下,一些庸俗、陈旧的思想观念必须摈弃,在社区教育中,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还要培养农民热爱祖国、热爱农村的主人翁意识,学会正确使用自己的政治权利,进而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同时,加强农民的法治教育,让农民学会使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也用法律的武器来调节纠纷,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3.精神文化生活教育
社区教育还可以增加书法、绘画、舞蹈、剪纸、插花等兴趣培养教育内容,进一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新“技能”、新爱好引领农村时尚,提高农民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三、创新社区教育的办学模式
1.以线下集中教学为基础
集中式的班级教学仍然为社区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根据不同培训班的培训周期进行排班培训,有的技能培训班、兴趣班根据课时设置为长班或短班,有的学历提升班可以采用白班加夜班的模式,真正采用多种教学课时来满足不同的农民需求。另外,由于农村地域广泛,一些偏远的农村不能及时参加培训的,社区教育中心可以定期送教下乡,让农民就地学习,就地培训。
2.增设线上视听教学
社区教育中心的教学资源始终有限,为了更广泛的服务农民,可以充分利用网上教学,引进好的线上教学课程,让农民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等就能够学习技能、学习兴趣班等,培训人员也可以组织学员通过观看专业的授课视频来实现集中学习,提高学習的效率,并能现场指导答疑。
3.采取示范式的教学
只靠课堂讲习、图书学习和视频学习无法切实提高农民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社区教育还要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立,采取示范的教学方式,提高农民的实操能力。特别是在新的农业技术上,要想让农民接受新品种和新技术,就要充分让农民了解到新技术的好处,采用示范户的形式定期观察,在观察实践中学习,切实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多角度挖掘社区教育在农民培训中的功能,真正让社区教育服务于广大农村农民,促进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彦肖;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王利捷;新时期我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