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成国 祝雪娇 苏静 张永军
摘 要:大豆有着比较广泛的用途,由于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被作为各种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也是非常重要的食用产品。作为一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在轮作制度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在很多地方的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对有关的高产栽培技术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大豆;用途;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8-0031-01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志码: B
1 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大豆品种的选择非常重要,其要适应温湿度差别较大的环境,可以实现高产,并具有抗逆性,对于变化的自然条件能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气候条件得当,大豆可以出现明显的增产效果,如果一个品种已经种植多年,那么应进行一定调整,增产效果在15%左右。
1.2 适期播种
1.2.1 种子处理
种子要进行高质量保存,入库前将种子晾晒,播种时再次将其摊在席子上翻晒,平均厚度在2 cm左右,针对当年的病虫害状况,结合土壤微量元素确定种衣剂,使苗株整齐健壮。
1.2.2 播期
当地下5 cm耕层温度保持在10~12 ℃时足墒播种。开始播种前查看土壤墒情,含水量达到20%时称之为足墒。如条件不适合,先要浇水,足墒才能保证出苗率,降低种植成本。
1.2.3 播种方法
采用等行距条播或穴播方式,行距为40~50 cm、株距10~15 cm,留茁1.1万~1.5万株/667 m2。机播播种量4~5 kg/667 m2,人工播种量3~3.5 kg/667 m2,播种深度为5 cm左右。
1.2.4 播后镇压
这项技术手段可以促进种子吸水发芽,提升出苗率。但土壤湿度大时要酌情决定压或者不压,避免由于地表板结而降低出苗。
1.3 田间管理
1.3.1 查苗补种、间苗定苗
注意在结束播种之后进行补种查苗,断垄超过20 cm就要补栽,如果过于密集就要进行间苗,20 cm以下的要在断垄两端保留双株。当苗高达到10~20 cm时,进行科学的人工间苗、定苗。
1.3.2 中耕培土
前期生长中耕2~3次,除掉生长在田间的杂草,封垄前实施中耕培土,避免倒伏,便于浇水及排涝。
1.3.3 化学控制
生长趋势过旺,那么在初花期就要用多效唑进行控制,使用量为15%剂量50 g/667 m2,加水30 kg/667 m2,在叶面进行喷洒。盛花期依然旺长,这时候应该做第2次控制,用药量增加20%。
1.3.4 抗旱防涝
花荚期要注意检测土壤含水量,干旱及时浇水,洪涝做好排水。确保追肥后的分枝、鼓粒期各澆水1次。
1.3.5 开花结荚期管理
开花结荚期非常关键,对后期产量产生直接影响,要进行科学控制,保持花荚处于平衡,避免脱落。注意看苗管理,进行控保结合,在出现异常情况时,高产田喷施矮壮素防倒,做好病虫害防治,提升作物产量[1]。
1.3.6 鼓粒成熟期管理
大豆中蕴含的干物质形成于鼓粒成熟期,所以这时候非常关键,做好适当控制可以促进养分转向子粒,增加粒重,适期早熟是此时开展管理的重心[2]。如果缺水将会导致出现较多的秕荚、秕粒现象,百粒重下降。只有以水攻粒,才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大豆黄熟末期是主要的适收期,当种子含水量为13%时可以入库储存。
2 病虫害防治
2.1 农业措施
大豆收割后进行深翻细耙,也可以在冬季做这方面工作,有助于消灭越冬幼虫。
2.2 网捕成虫
害虫群集会造成严重减产,可在特定时间段网捕消灭,降低因为虫害而导致作物受灾。
2.3 药剂防治
在成虫始盛期,每667 m2用20%杀灭菊酯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喷雾,也可以用90%敌百虫1 000~1 500倍液均匀喷雾,用药液量为50 kg/667 m2。
2.4 大豆根腐病防治
植株处于幼苗期容易患镰孢菌根腐病,在发病部位呈现出凹陷,并伴随有不规则形状的病斑。
耕种科学:恰当进行翻耕,深挖耙细,合理控制田间水分,适当培土,保持土壤内部的空气流动,为植株的根系发育提供条件,从而具有较强的疾病抵御能力;调整播期:低温影响着播期,甚至是决定性的,毕竟缺少水分可以调整,土壤的温度只能依赖于自然,不同地区应该选择合适的播期。
种子遴选:选颗粒饱满、圆润、无伤及病虫的种子,保证出苗率[3];种子处理:如30%呋多福、35%多克福和50%大豆微复药肥1号等,其都在田间产生非常好的防治作用。
2.5 大豆霜霉病防治
该病害在大豆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存在发病的可能,苗期出现病征为害较大,初期在叶片上存在褪绿色斑块,而后逐渐延伸,直至叶片颜色整体变为淡黄色。特别注意潮湿的天气,可能会在斑块的背面衍生出灰色霉层。
随着植株病情的加重,叶片凋落到枯死。成株期染病时叶片上出现了大小不一的黄绿色斑点,并逐渐扩展成为多角形病斑,颜色逐渐加深为褐色。如果发病严重,则出现斑块变大、叶片枯落等现象。
选育良种:种粒可以抵抗病症,选育优势小种并加以推广;种子处理:拌种使用瑞毒霉、福美双、克霉灵或敌克松会出现不错的效果;清除病苗:病苗辨识度比较高,有着非常强的症状,为避免传染应该及时加以铲除;喷洒药剂:当出现病害流时,应尽快选择多菌灵、百菌清、退菌特等进行施治。
3 收获脱粒
叶子变黄、籽粒收圆逐渐变硬时,豆粒遂成熟,应选择合适的时间收获,防止炸荚。收获后要在干净无污染的场地及时晾晒脱粒,并做好保存贮藏。
参考文献:
[ 1 ] 姚有珍.关于北方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新思考[J].农林科技,2010(6):56-58.
[ 2 ] 张翼飞.浅谈北方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1(11):35-37.
[ 3 ] 蒋梦伟,张功勋.大豆种植管理技术的发展[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2,6(1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