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运动训练融合课程设置的逻辑理性研究

2020-05-26 14:14朱立新董欣黄丽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研究生

朱立新 董欣 黄丽敏

摘 要:针对于研究生运动训练学学科建设发展的现状,提出融合课程的设置。根据运动训练学理论突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论证课程规划的可操作性;从研究生学习兴趣与职业选择倾向等方面着手,分别从专业结构需要、知识储备、社会时尚追求、服务社会宗旨等角度对课程实施的可行性进行阐述;从知识更新、融合的趋势方面指出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研究生;运动训练理论;融合课程;逻辑理性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5-0066-03

运动训练学是体育学各二级学科中一门重要课程,它的突出特点是多学科的综合性,因此广泛吸收各学科成果已成为其学科的重要任务。加之研究生学习的特点,学科教学急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在课程开发上设立融合性的教材内容。

为改变传统的观念,须有合理的说明与清晰的思路,才会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与认同,较为可取的途径是明晰思考的逻辑过程。

所谓逻辑思维指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依靠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过程,是作为对思考者的思维结构及其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百度百科)。社会实践中,只有通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律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

一、知识广域拓展提出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知识高度融合的时代。信息载体的丰富与传播手段的多元性使得时代的特征更加突出,人们在不断吸取知识的营养,丰富自己的阅历与经验,并为知识世界打开多个视角,使自己的知识疆域不断拓展。

(一)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知识更新是人们成长的需要,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丰富经验,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价值,寻找职业定位。在社会实践与个体交往中,不断适应社会、改变思路,有助于找到成功路径,找准行动方向,有利于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并能不断创新,为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不断提供新的素材。

运动训练是一项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实践活动,自然需要多项理论作为智力支撑。团队特征是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表现,而团队的存在就是在收纳各方面保障因素,仅靠传统的“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不再适合于当代训练潮流。庞大的运动训练系统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自然需要大量信息交流,而这些信息源自于诸多领域,只有大量吸收才能合理应用[1]。信息传递中需不断加工、甄别,要求我们知识不断更新。无论是训练系统中什么角色,运动员、教练员或者辅助人员要不断扩大自己知识疆域,才能适应于现代运动训练的要求。

(二)知識需要不断融合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在运动中存在与发展,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通过对规律的探索认识世界本来面目。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总是一点一滴积淀而成的,零散知识积累起来或者说融合在一起会产生新观点与认识,新事物或其新特征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运动训练活动无论目标是提高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成绩还是促进个体发育成长,操作过程必然要对运动员进行生物或社会改造。实践经验早已证明,单纯改造割裂运动员整体发展,是不成功的行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的融合,与之相适应理论指导也需要高度融合。

作为训练经验总结与概括,并对训练起积极直接指导作用的运动训练学课程,要不断融合各方面、各领域知识。训练理念更新、训练方法改进、训练信息处理、大数据收集、训练理论超前化及项群理论的应用等,都是综合各个项目、学科,以及集中了各类人才的智慧。

对于那些将来致力于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实践的研究生群体,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融合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才能为其职业素养的培养、理论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科特点反映课程规划的可操作性

运动训练学是揭示运动训练规律,指导运动训练行为与组织过程的科学。

在学科发展建设中,一直在实践指导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也是理论与实践联系较为密切的一门学科,实践性就是这门学科的最大特点[2]。另外,一门学科不断地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吸取相关学科的知识成果,这样才能应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能前瞻性地为实践的开展提供高屋建瓴的参考与指导。

(一)实践性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来源于实践并不断更新发展的学科,同时又是反哺实践成效最快的一门学科,是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及相关工作人员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积累,并经由理性概括而成的,这也是它的实践性特征的突出表现。

1指导的直接性

根据训练实践的特点与理论适应性,我们将训练理论分为两类:一类针对于某一种运动项目,称之为专项训练理论;另一类对众多项目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称之为一般训练理论[3]。

专项训练理论源于专项实践、专项技战术理论,训练中直接出现在教练员训练计划中,也是运动员练习的重要内容,尤其比赛中战术形式就可以直接有针对性地融入比赛进程。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的实施对训练目标实现、比赛结果、运动成绩及竞技能力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毫无讳言,在某种场合或者在某些教练员与运动员眼里,这就是训练的直接目的。

一般训练理论是通过对训练结果解析,并由训练参与者归纳总结得出的普适性理论。训练原则揭示训练实践规律,指导实践参与者的行为与思路;训练管理提供实践组织过程的操作性指导,为实践有序进行提供了调节与控制的依据;体能训练为各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与健康水平提升提供了实践方法;运动队建设与运动员自身修养理论为训练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进行了理性梳理,为训练远景目标设定、运动员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参考[4]。

2操作的探索性

人类社会实践特点之一是不断向新空间拓展,以达到改造世界利用实践成果的目标。体育竞技、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断向人类极限挑战,战胜自我、战胜对手。

运动技术学习中,新技术出台及现有技术合理改造是经过科研人员、教练员、运动员不断探索、实验,历经艰苦尝试才得以应用的。合理的技术充分体现个人潜能,符合解剖学特点、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并且应用时又要充分与生理机能相适应,又要考虑众多社会学因素影响,所以必须融合多学科知识才能得以实现。

战术训练依然如斯,教练员必须反复观察队员们的心理状态,不断开发战术素养,又要密切考查对方情况,以及场地、器材、观众、裁判判罚特点、尺度等要素,所以自然涉猎许多军事谋略技巧,战术实施与应用无疑融入大量军事学、运筹学等学科知识。

体能训练认识不断变化,由体育教学型转变至系统管理型,再变成利用生理机制、原理的实验方式。侧重点也在不断变化,从全面身体素质结合专项到核心力量,又到功能训练等,每一步改变都融入了大量新理论观点与知识,因为人们认知变化依靠牢固的基础理论支撑。

(二)综合性

运动训练学形成与发展中融合了各门学科的知识。在其程序性领域中,广泛应用了自然科学原理,在其陈述性领域里,大量应用了社会科学的成果。显著的综合性特征为本学科系统的发展与运行注入了新鲜的能量,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训练观的充分体现

训练观是对于运动训练实践的根本看法与观点,是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影响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运动训练舞台上形形色色、各具风格的运动队,特点鲜明的运动员的存在都源于不同价值观念,这便是训练观的充分体现。

有的教练员将训练看成一个教育过程,实践操作中,就会以人格塑造、个人成长、道德规范等方面为训练侧重点;有的教练员将训练视为一个生物改造过程,训练中就会以形态改变、机能适应、素质提高为训练主要内容。

心理能力、技术能力等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中也会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有的训练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理论基础,有的训练以意义学习为理论基础,有的训练秉持教师中心论,有的训练坚持自然学习的学生中心论,不同训练观决定着训练主体的行为特征,而不同的训练观浸润着指导者多年的训练经验。

就训练实践本身而言,也正是由于各种训练观的存在,才形成了训练过程的百花齐放,也使得训练、竞赛的百花园丰富多彩,参与者络绎不绝,也使得训练学理论生机勃勃。

2相关成果的汲取与延伸

人们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实践范围随之扩大,源于实践又在指导实践的运动训练学也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学科体系,这也正是所有理论学科存在与发展的动力保障。

项群理论的诞生,表明了理论研究者所做的贡献,广泛吸取了医学、生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知识,将运动项目融合在一起,根据训练与竞赛特点进行统筹规划[5]。

团队保障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竞赛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一个训练的系统中既有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又有体能训练师、营养师、心理辅导训练师、科技攻关组、国际经纪人、法律顾问等等多个构成要素。

技术训练中,原始数据记录、统计处理应用了统计学原理,后期高速摄影、智能跑道及各种运动软件引用借助于计算机科学,这些措施使得运动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改进与提高。

为使运动员保持良好平静的心态,心理训练已成为训练队的日常内容;广泛用于康复与筛查的风险评估、功能训练手段大面积列入训练日程,对减少运动员伤病、维持运动员运动寿命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为提高体能训练效果,高原屋等设备研发有效地起到了辅助作用。

为从思想观念上解决运动员训练状态問题,增强管理效果,人们将目光投向社会科学,人本主义训练观、“现代三论”的借鉴,伦理学、教育学的逐步深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路。

现代科学武装下的运动训练理论为竞技体育、人们健康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按照知识迁移的必然性,一定会向以身体运动为主要表现的活动中流动延伸,同时也为各个来源学科的知识体系给予必要的素材补充,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

三、研究生学习兴趣提供课程实施的可行性

常言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众多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中,动机表现最为活跃,而兴趣是人们学习时最为强烈的内在驱动力,研究生学习兴趣主要分为专业研究需要、职业定向储备与社会思潮影响等方面。

(一)专业研究需要

研究生学习已经细化到专业层面,学业要求学生具有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并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创新是对以往知识的发展与延伸,这就要求不断汲取相关领域的知识,打开研究的新视角,寻找并确定研究的方向,寻找领域的突破口[6]。

体育学所属各门专业中,无论哪个研究方向其核心词“体育”都无可规避,无论学界如何讨论,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广泛共识。身体运动的目标达成需要有可靠的理论作为直接指导,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理论当属运动训练学,因此这门课程成为体育学所属各专业领域所热衷的课程,掌握其基本观点、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体育行业领域。也正是由于多项专业参与,注定其研究视角不断增加,各方面知识不断融入,其理论内容也会随之有更大的突破,这也会为运动训练学融合课程的实现提供必要准备。

(二)职业定向储备

学业完成后,绝大多数研究生将选择就业,因此在学期间,学生们自然为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那些对于工作起到指导帮助作用的课程。换句话说,院系在课程组织上应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充实课程的内容。

体育类研究生毕业从事与体育相关的职业,指导身体运动都体现着他们的基本功。因此,与健身指导近缘的运动训练学课程成为学生为职业储备的热门课程,结合各门专业知识才会发挥其效的指导作用。同时,课程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多学科综合性,因此广泛吸收相关学科知识也是课程建设的需要,真正地为学生需要服务。

(三)社会时尚追求

所谓流行时尚指当下社会广泛存在的现象或众人价值观中所认同的事物,并具有明显的领域、行业、专业特征与表现。作为与社会接口较宽泛且对于社会思潮洞悉较为敏感的研究生们,无论对于自身参与或对他人提供帮助角度,在学习上一定会选择那些密切相关的课程[7]。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与日俱增,全社会对于体育的关注度不断增强,体育相关产业不断扩充,体育活动疆域不断拓展。体育类研究生生逢盛世,服务于社会、专业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推广等也是大学使命的集中体现。这无疑需要不断扩充课程内容、更新信息,以满足学生追求时尚的需求,同时已有的成果广泛吸收更有助于学生们学习广度开发,使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进一步服务于社会。

研究生階段学习是一个崭新跨越式的阶段,学习目标以及培养的目标向深度与广度全面展开,学习能力与习惯早在大学乃至中学已经成型,接下来是利用形成的学习特点,培养创新的意识与思维[8]。而正如前文所述,创新来自于对物质世界的深入了解与认识,需要综合加工处理,同时由于迁移现象的广泛存在,融合为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内容要不断更新,而更新的前提要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一门课程的出现、设置及其可否顺利实施,必定要历经一个逻辑分析过程。综上所述,运动训练学的综合性为其多方面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随时代的发展更能够窥见其必要性;实践性的特点为其顺利实施提供了充足的可行性;研究生学习的特点更是从课程设置及其应用性上展现了学科发展的广泛空间与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研究生运动训练学融合课程的开设,顺应学科发展的趋势,符合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要,必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宏亮.基于逻辑范畴视角下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学的逻辑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2014,30(7):103—104.

[2]邓云龙.对《运动训练学》实质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15(1):72—74.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15—20.

[4]邱文豪,林岭.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发展困境及原因剖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6,38(1):50—55.

[5]肖敏,吴德洲.运动训练学教材内容体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5):120—124.

[6]安成日.高校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J].黑龙江教育,2019(7):67—70.

[7]姚金雨.论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4(9):128—130.

[8]杨文正,刘敏昆.研究生专业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机质探析[J].研究生教育,2016(2):53—58.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欣赏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研究生会在研究生教育及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