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满彻的生平与创作

2020-05-26 12:03沈浩
北方音乐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平作品美学

【摘要】武满彻是日本和东亚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武满彻的生平、创作和美学进行简要的介绍,对这位作曲家的创作面貌进行勾勒,期望对中国新音乐有所借鉴。

【关键词】武满彻;生平;作品;美学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075-02

【本文著录格式】沈浩.武满彻的生平与创作[J].北方音乐,2020,03(06):75-76.

武满彻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中国大连度过八年时光(1930—1938年)。1937年日本侵华,爆发战争后,武满彻回日本读书接受教育。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4年,14岁的武满彻被征召入伍,成为一名少年兵。因为年龄太小他并未上战场,而是在后方的山中看守军火库;在此期间,通过偷听广播,他第一次接触到西方音乐。

1945年,日本战败,当时美军中的广播播放不少西方音乐,这使武满彻接触到许多新的声音。到了16岁时,武满彻决心从事作曲,尽管此前他的专业音乐训练是空白。

武满彻他走上了漫漫的自学之路。20世纪50年代,韩战爆发,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重要的盟友和基地,日本社会经济迎来一个重要转机。那时适逢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第二次高峰,一时间西方的现代文化大量涌入日本。当时的日本有不少介绍、研究、演奏西方现代音乐的团体,这些团体引进介绍演奏了大量的西方现代主义的音乐,武满彻迅速地全面吸收这些新的艺术观念技法。1950年,武满彻加入“新作曲家派协会”,1951年加入“实验工坊”,其间他发表了他的早期作品,其中1957年的《弦乐安魂曲》获得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赞赏,使武满彻在日本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作曲家。

60年代,约翰·凯奇造访日本,对武满彻的音乐观念产生了巨大的震动。武满彻从凯奇的音乐观中获得极大的启示。60年代中期,通过艰难的选择和自身的悟性,武满彻重新确立了“声音”的价值,1967创作的《十一月的阶梯》在西方首演,大获成功。从此,他的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在日本国内,也到达了西方。60年代中后期,是武满彻重新认识日本传统音乐的时期,这一时期他集中创作了一批与日本邦乐器有关的作品,主要包括《蚀》(尺八,琵琶二重奏)、《十一月的阶梯》(尺八,三味线与管弦乐队)、《旅途》(三个琵琶)等。

70年代后,武满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语言,并以宽广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世界性的认可,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人标志性的风格。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生命进入了最后阶段,武满彻的风格又经历着最后的变化,显露出特有的“晚期风格”——简约、冲淡、平静。

1996年,武满彻去世——他的作品受到广泛的承认和接受,成为亚洲最有影响与成就卓著的作曲家之一。

一、武满彻管弦乐作品的分期

武满彻的创作年代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他去世前的1995年,将近半个世纪,是他全部作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这些作品丰富、多面,前后风格有很大转变,而作品题材却较为集中,主要关系到自然、死亡、梦、宇宙、庭院等内容。

武满彻全部的300多部作品中,管弦乐几乎占到了六分之一,早期创作(1951—1960年)以和弦乐队的《安魂曲》为代表,作品写于1957年,代表着武满彻创作的初步成熟:这个时期的作品武满彻开始显露出自己的一些风格特征,如缓慢的速度、强烈的情感等,是探索阶段最成功的作品。

中期(1961—1975年):作品受西方先锋主义的技法影响——序列,噪音、偶然,图形谱、无调性、音块,具体音乐是这一时期的语言。这是武满彻在技术上试验和探索的时期,从序列到音响空间,从具体音乐到偶然技术,几乎所有先锋主义的技法都在尝试,逐渐融合在创作里。主要作品包括《弧》(乐队与钢琴)、《多利亚地平線》(弦乐)、《绿》(管弦乐)、《星座》(乐队与钢琴)等等。

这一时期,先锋派手法在武满彻的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他音乐的音高音响形态,断裂跳跃和非连贯的因素大量出现,与早期风格相比更突出音响节奏等因素;但这一时期,也没有完全排斥歌唱性,如管弦乐《绿》,旋律优雅,色彩明丽,情感强烈,显露出武满彻中期音乐中明朗的一面。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日本文化对他产生影响的时期,在他的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到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表达。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武满彻创作了一系列运用邦乐器的作品,主要包括:《蚀》(尺八,琵琶二重奏)、《十一月的阶梯》(尺八,三味线与管弦乐队)、《旅途》(三个琵琶)、《秋庭歌》(日本雅乐)、《秋》(琵琶,尺八与管弦乐队)、《距离》(双簧管与笙)和《秋庭歌套曲》(日本雅乐);这一类型还包括1992年创作的《秋之赋》(笙与管弦乐队)等。西洋乐队的作品也试图表达日本传统的文化,例如弦乐队的《多利亚的地平线》中对日本传统乐器的模仿,以及《Masque》(面具)对日本能剧的理解与思考等。总而言之,中期创作集中了武满彻对现代技法尤其是音色音响织体等诸多问题的探讨,融先锋主义与日本文化于一炉,成为他作品中最具有探索精神的时期,也是他个人风格形成的时期。

晚期(1975—1988年):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的先锋主义浪潮开始消退,武满彻的创作也再次转变,其中,1977年的《鸟儿降落在五星形状的庭院》是转折时期重要的作品之一。这一时期的作品、旋律、和声等无不显示出回归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吉他与乐队的《梦的边缘》、钢琴与乐队的《奔流》、管弦乐《梦窗》是这个时期重要的作品。

后晚期(1989—1995):进入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生命进入了最后阶段,武满彻的风格又经历着变化——受到简约主义观念的影响,武满彻更加注重静止的音响与运动的音型的对立统一,作品的和声和织体相对单纯,简约,“多处显现大小三和弦的协和音响,四五度音程,长时间持续的低音,长气息的旋律线条等诸多传统音乐要素”[注1]。主要作品有打击乐协奏曲《你所谓的时间从我这里流过》、管弦乐《幻影》、《风有多慢》、笙与管弦乐《秋之赋》等。

武满彻一生的写作风格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这和整个时代的迅速变化有关。但是无论怎样变化,他个人的特征却始终如一,这是武满彻创作中的统一因素。

二、武满彻音乐中的日本特性

武满彻的美学兼收并蓄,融合各种不同的流派风格,尤其是打通了各种不同文化的隔阂,将它们融会贯通,给人以全新的感受与体验。

在所有武满彻所学习的前辈中,德彪西对他的影响最深。武满彻说德彪西是他一生的老师,所言不虚。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新音乐语言探索者,他的印象主义风格是对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一种反动,开创了全新的音乐体验领域,对20世纪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扫平了道路。德彪西开启了客观主义之门,他认为:“在我们周围所听到的每种声响都能加以复制,大千世界有种种的律动,每种为灵敏听觉听到的动静无不可以用音乐来表现”。

梅西安是另一位对武满彻产生重要影响的作曲家。梅西安在各个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德彪西的遗产,在此基础上他结合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节奏,印度音乐、格里高利圣咏、古希腊的韵律、日本雅乐等多种音乐因素。在现代音乐发展的关键时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音乐影响了战后欧洲作曲方式的走向。

凯奇是20世纪50年代后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他独特的见解影响了许多作曲家的创作观念。如果说,德彪西解放了和弦,梅西安解放了节奏,则通过凯奇,声音得到了自由。

除了音乐上的影响,武满彻的创作美学与20世纪的文艺思潮的影响有着极密切关系,尤其是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以及意象派诗歌、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等。

象征/意象:象征主义反对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是通过象征与现实拉开距离,保持一种非写实的关系;武满彻的象征手法接近德彪西,他音乐中的庭院、水、树、鸟都不是完全写实的,而是带有某种象征或超现实的神秘意味。意象主义与象征主义很有关系,但比象征主义更加注重描写外部世界的真实,但与印象主义直接的只记印象与光影又有细微的差别,它仍然注重人的内心体验。意象主义和和中国日本传统美学相通——意象主义的创始者庞德正是通过翻译和研究中国的唐诗和日本的俳句提出的这一理论。作为东方人的武满彻对于这种美学观念非常容易有共感,他的晚期管弦乐《树之线条》就是一部受到意象主义影响很深的作品。现分析如下:

(1)梦:“梦”的主题是武满彻最喜欢的题材,武满彻认为梦的意义并不是弗洛伊德的理论所能完全涵盖的,梦的深层要深邃得多,也许梦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吧,才让他如此着迷;(2)日本意象:武满彻也为世界带来了独特的日本文化和“日本意象”。日本文化有其二元性,如果说“森林气质”代表了日本民族文雅有礼的一面,那么,海洋气质”体现了日本民族悲情冲动的一面,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使日本天然有一种危机感和悲剧意识,这种危机感和悲剧意识浓烈地反映在日本的文化之中;(3)海:日本是一個岛国,四面环海,海洋是武满彻经常涉及的题材,他与海有关的作品包括《向着海》《寂静之海》等;武满彻的作品中有一个标志性的动机,也命名为“武满彻动机”或“海的动机”。“武满彻动机”——降E-E-A(海的动机);(4)树:“树”一直是武满彻喜爱的题材,关于树,他作有《桉树》(长笛,双簧管,竖琴与乐队)和《雨树》(打击乐),《雨树素描》(钢琴)等作品。武满彻为女儿起名也是“真树”,可见他对“树”的迷恋;(5)庭院:日本的庭院具有非常精巧雅致的特点,它不是很大,但是设计独特,让人流连忘返,是心灵和身体休憩的理想之地。武满彻的《梦窗》、《鸟儿降落在五星形状的庭院》等都与庭院有关——他甚至认为自己音乐的结构就象庭院,曲径通幽,委婉迷人;而他的创作的过程也像是在一座日本庭院中游玩,时而前进,时而迷失,时而回到原来的地方,是非常有兴味的一个过程;(6)禅宗:佛教在亚洲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佛教与艺术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禅宗。禅宗的静谧超脱是武满彻音乐非常突出的特点,禅宗为武满彻的音乐带来了神秘和超脱,使他的音乐上升到灵性的高度。禅宗中的那种直觉、非逻辑性的思维方式是东亚民族极为推崇的,这是一种“诗化”的思维方式,一种对本能直感的尊重与推崇;除了以上各种日本标签,在武满彻的作品中,幽玄、物哀、绘物卷等标志始终贯穿,日本文化的精神气质在武满彻的作品中得到最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萃.武满彻的和声技法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沈浩,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猜你喜欢
生平作品美学
印花派对
赠方瑶
曾巩生平
纯白美学
雪浪洪恩生平考略
做优秀记者:如何从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闻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